肖瑩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的市場經濟的發展歷程不斷推進,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企業內部的物流方面的管理也不斷進行優化,傳統的物流管理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時代的發展潮流,那么隨之產生了新型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方式,在這種新型的管理模式下,生產的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產品的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品質也有所改善,從而從根本上提升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基于這種情況,本文對物流與供應鏈的管理模式下的質量管理的內容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希望可以為相關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物流 供應鏈 管理模式 質量管理
引言: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企業也處于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那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模式已經不適用,因此,需要對新型的物流與供應鏈的管理模式進行探究,當然這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新式的管理模式可以實現對產品以及生產過程的監督,實現對生產品質的提升,降低生產成本,使得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得到有效提升,基于這種情況,本文對新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質量管理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可以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技術支持。
1.基于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質量管理
1.1企業內部進行產品質量管理的概述
目前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經濟不斷發展,那么整個市場的競爭也愈來愈烈。在整個市場上,企業的形象或者口碑往往與企業產品質量的高低有著直接的聯系,這可以促進產品質量的有效提升,使得產品的各方面性能得到合理的控制,從而更好地幫助企業提升綜合的競爭力,基于這種情況,企業在開展產品質量的管理時,必須包括產品的生產到產品制成的全部步驟,質量的管理不僅可以有效地監控產品制作的全過程,從而實現對產品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控制,還可以有效地控制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風險,從這點可以看出,企業必須將產品的綜合質量進行全面提升,建立起在大眾的口碑,使得企業本身可以形成良性的發展,促進科學性的質量管理方案的有效實施,從根本上保障產品的綜合質量,從而制作出更高質量的產品,以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全面需求。在企業質量管理的過程中,把新式的物流與供應鏈的管理模式應用在過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使得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得以降低,同時高質量的產品也可以吸引更多的顧客進行消費,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實現企業更高的經濟效益。
1.2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得以迅速發展的因素
當今社會,市場的競爭在愈演愈烈,當然企業所面臨的生存環境也更加惡劣,對于這種情況,企業如果生產出符合大眾需求以及滿足市場行情的產品,那么就必須充分地保障生產出來的產品分質量以及制作產品的效率,這時科學的質量管理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基于此,新式的物流與供應鏈的管理模式不斷進入到大眾的視線中,并且被大眾了解,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企業管理者將這些管理模式應用在自己的運營中,這使得企業的生產效率得以有效提升,質量也得到了提高,當然這也使得我國企業的經營模式有所改善,新式的供應鏈管理的模式可以實現對企業生產質量的有效監督,從企業的本部再到企業的上下游的企業,都可以將監控環節實施到每一個生產過程中,涵蓋著生產、制造以及營銷的各個環節,這也促使很多在供應鏈管理體系當中的企業處于統一的戰線中,同時尋求出降低成本、提升質量的有效管理措施,從而形成合作共贏的局面。新式的物流與供應鏈的管理模式使得企業不再將目光集中在自身內部的生產管理過程中,而是將目光放在長遠的角度上,使得企業內部與外部實現統一管理,使得管理模式更加系統、科學,從而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
1.3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管理存在的差異
目前我國企業的物流管理的過程往往主要集中在監控產品的活動環節中,實現對產品流動的協調、計劃以及調配等一系列操作,從而實現物流活動之間的相互協調配合,從而實現成本的有效降低,而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不僅僅集中在監控物流活動上,還會包括產品的制造以及用戶使用反饋登各個環節,從而實現全面透徹的管理,對生產制造過程進行監督的同時,也對用戶的使用感受進行調查,從而使得企業能夠持續健康地發展。
2.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模式的質量管理和傳統管理模式存在的不同
2.1業務識別流程不同
目前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模式是在傳統的物流質量管理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同時綜合現代企業的需求而不斷實現完善,從而實現對質量的有效管理。新式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模式和傳統的質量管理模式相比,它們分對業務識別的流程存在一定的差異,前者對大局意識更加重視,管理者會密切地關注產品的最初生產到最后的用戶使用環節,實現對產品質量的有效提升。但是傳統的物流管理模式往往只注重對產品制作過程的監控,但是往往忽視產品的流動性,也不注重對這部分的質量管理,從根本上影響了產品的質量。
2.2管理范疇存在區別
傳統類型的管理方式往往集中在企業的內部,而不注重對企業外部的管理,同時,管理方案只是針對企業自身來進行設定,管理供應商方面的內容比較少,新式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模式不單單集中在對企業的內部,而是擴展到整個的供應鏈的系統中,從而實現對供應鏈質量的有效監控。企業在開展質量管理的過程中,需要在一定的體制監督下進行,在供應鏈的上下游的企業也會被有效監督,提升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與此同時,供應鏈的管理模式能夠收集相關的數據,對相關的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從而對用戶的需求以及使用的反饋進行了解,這樣可以實現產品更好的更新換代,新的供應商也需要被歸入一些管理范疇內部,對原材料進行充分監督,對整體的供應體系進行保障,從根本上促進企業生產效益的有效提升。
2.3管理方式不同
在傳統的質量管理的模式中,往往不會借助現代計算機技術以及新媒體技術的輔助,具體的管理方式也不會受到一些企業內部管理條例的限制,相比之下,新式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模式通常需要依靠高新技術手段來開展管理工作,同時借助計算機系統實現數據的記錄、審核和反饋,從而形成一個線上的綜合平臺為企業提供一定交流的機會,這也為供應鏈系統中的各個成員的交流提供了平臺以及機會。除了這些,相關的圖紙以及圖表,可以實現對計算機技術的快速傳播,同時實現線上交流的機會,促進產品質量以及加工過程的一致性,促進產品質量的有效提升。
3.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質量管理的實施策略
3.1在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基礎上形成的供應鏈管理的技術
為了實現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工作的有效統一,那么必須充分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不然的話很難實現對供應鏈的系統性管理,換句話說,在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下的質量管理應該建立在企業的業務再造的基礎之上,將計算機技術有效地利用在供應鏈管理過程中,實現對數據的建設,從而建立起一個更加全面的協調的管理模式,實現對供應鏈整個系統的綜合管理。
3.2基于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質量管理的標準體系
在質量管理的整個體系中,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質量管理是比較關鍵的組成部分,綜合目前我國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實際發展來看,可以將質量管理的工作分為以下幾個部分,包括企業的內部質量管理的體系,對供應商進行管理的體系,對用戶進行管理,對企業的質量進行管理,歷經了多年的發展歷程,現在已經逐漸完善,但是供應商的管理模式仍然存在一些技術層面以及管理層面上的問題,對這兩方面的內容進行完善是目前我國質量控制管理標準中的重點內容,這些不僅是企業內部的質量管理的標準,也可以實現多種技術的充分結合,以此來實現對企業產品制造營銷全過程的有效監控,實現對質量的有效管理。
4.結束語
在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的當今社會,同時伴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企業也處于高質量、高速發展的關鍵階段,那么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的模式已經不適用,產品質量的控制與供應鏈條的企業環環相扣,如何選擇一條供應鏈最優且利益最大化的供應鏈條是很多企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因此,需要對新型的物流與供應鏈的管理模式進行探究。新式的管理模式可以實現對產品以及生產過程的監督,實現對生產品質的提升,降低生產成本,使得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得到有效提升,基于這種情況,企業需要根據時代發展的需求,設計出長遠發展的科學性計劃,建立和完善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體系,從而有效地促進企業產品的質量提升以及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從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王洪艷.粵港澳大灣區物流供應鏈管理的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商論,2019,(10):7-8.
[2]溫正廉.跨境電子商務視角下的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模式構建[J].中國市場,2019,(18):171+173.
[3]汪鋒.試論基于供應鏈下的企業物流管理措施[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06):141.
[4]顧小昱.物聯網技術在全程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9,(05):140-143.
[5]徐紅竹,劉江龍,宋千一,劉智丞.跨境電子商務視角下的國際物流供應鏈管理模式[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0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