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咸春
【摘要】在大數據和教學改革的背景下,高校對于各門專業課程的教學研究也正在逐步深入。本文介紹了大數據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并提出大數據環境下,茶葉審評課程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旨在為提高茶葉審評課程教學的改進方向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 茶葉審評 教改
現階段,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創新,給高校教學改革帶來了更多的新方向。大數據技術應用在茶葉審評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呈現出很大的應用優勢。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還提升茶葉審評課程教學效果。
一 、大數據技術應用在茶葉審評教學過程中起到的作用
(一)提高茶葉審評課程教學的科學性
傳統茶葉審評課程采用“理論+實踐”的授課形式,但局限于課堂教學環境。茶葉感官審評時,老師和學生需要運用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的分辯能力,對茶葉產品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等因子進行綜合審評。因茶樣品類繁多,每種茶葉又細分為不同等級,因此,在實際審評過程中,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如茶葉分類體系、分級體系、級別評判方法、審評人員數量、審評評語的界定等方面存在很多差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質量。眾所周知,在茶葉審評課程中,學生更多的需要參與到審評實踐過程中來,因此大數據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通過對各項數據進行有效地采集與整理,然后進行科學的分析,從而將一些有效的數據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為科學的審評提供數據支持。單純一個人的說教很難讓學生信服,教學效果也不理想。教師課前運用大數據技術,將相關茶葉審評數據采集并處理,課堂上讓所有學生提供實踐審評數據,提高大數據的利用效率,為課堂教學提供數據資源,從而使其在茶葉審評中得到有效的數據支持。將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對數據的展示,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引領學生正確理解教學內容
目前,茶葉審評課的學習,主要采取講授二節理論知識加二節實踐審評操作課的循環形式。這種形式,對于審評術語理論知識的講解不夠全面,教師只能簡單地描述,學生理解程度較低。大數據技術應用在茶葉審評課教學中,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欠缺的地方,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教學內容。例如,在各級別珍眉外形條索審評時,有細緊顯鋒苗、細緊有峰苗、緊結、緊實、尚緊實、粗實、稍粗松專業術語;色澤審評時有綠潤起霜、綠潤、綠尚潤、黃綠尚潤、綠黃、黃等專業術語,可通過大量數據技術,形象直觀的展示什么樣的珍眉可用細緊,哪種珍眉用緊結,哪種珍眉用緊實等,更好的區分諸如“細緊”、“緊結”、“緊實”的差別等。可讓學生得到足夠的視覺感受時,深刻理解不同術語之間的差異。結合實踐中茶葉樣品,并結合多媒體進行呈現,通過播放相關的典型茶樣的視頻,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其中的差異,掌握要領。現階段,部分學生對于茶葉審評專業術語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誤區,對于專業術語中的顯、有、尚、尚顯、黃綠、綠黃、持久、純正、平和、醇和等理解不透徹,錯誤的認為比較外形后,就可以確定不同茶的等級,對照不同等級,匹配標準的術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通過視頻的方式,對比不同茶樣之間各項因子的差異,指出區別所在,講解錯誤認識的原由,分析茶葉審評出現錯誤時的嚴重性,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這些知識點。
(三)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
茶葉品類繁多,可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其中基本茶類按加工技術的不同,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白黃、黃茶和黑茶。六大品類茶葉,每種又可細分。以綠茶為例:綠茶可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曬青綠茶,其中炒青綠茶又分為長炒青、扁炒青、圓炒青、特炒青;烘青綠茶又分為條形茶、尖形茶、片形茶、特形茶;蒸青綠茶分為煎茶、玉露茶、其他蒸青茶;曬青綠茶分為:陜青、滇青、川青,每一種茶又會分成不同等級。就目前實踐課程現有資源來說,很難滿足教學需求。在茶葉審評課程教學中,教學時間稍短,教學素材過于簡單,并且長時間以來都沒有創新,致使茶葉審評課的教學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數字化步伐。結合大數據技術,分析目前全球對茶葉需要量,各品類的喜好程度、市場需求特點等,來設計教學過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改變年輕人對茶葉的認識,提高茶文化素養。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技術也逐漸地被應用到了各門課程的教學工作中,通過網絡資源,可實現更方便、快捷、直觀的教學活動。
二、大數據技術在茶葉審評課程教學中的可行策略
(一)開發茶葉審評數字化教學資源庫
結合學生層次和特點,高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開發茶葉審評數字化資源庫,選擇合適的內容。在范圍上要包括茶文化、茶葉科學等各方面的知識,形式上應該包括文本、視頻、音頻、圖片等多種形式,通過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茶葉審評知識,提高學習趣味性,激發學習動力,提升綜合茶葉審評能力。同時茶葉審評數字化資源庫,應該內容豐富,覆蓋各大茶類,而且可以實時更新茶葉,淘汰已過時的茶葉信息,增加最新的茶葉資源。茶葉審評數字化教學資源操作界面應該簡潔大方、便于操作,注重實用性,針對不同的人設置不同的權限,方便使用。茶葉審評數字化資源庫還應該與知名茶葉網站、茶葉企業、學校數字化教學設備相連接,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利用資源,同時可以根據權限上傳和下載相關茶葉審評資料,充實茶葉審評課堂教學內容。
(二)構建茶葉審評大數據平臺
構建茶葉審評大數據平臺可以有效促進教學改革,高校構建茶葉審評大數據平臺需要著手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線上與線、虛擬與現實的有機結合。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茶葉審評課程需求為重點,結合學生特點,緊跟科技發展步伐。其次,茶葉審評大數據平臺應該根據茶葉自身特點、審評需求等,進行模塊化設計。依據不同的需求和功能,設置不同的模塊,如茶文化與科學模塊、茶葉鑒賞模塊、茶葉審評國家標準模塊、茶企模塊、學生交流模塊、作業模塊等。同時,還可結合社交軟件,師生及時溝通交流。再次,茶葉審評大數據平臺的構建應該加強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通過大數據技術對本校教學資源和網絡上的資源進行篩選、分析、提取出更適合課堂教學的優質資源。結合學生的學情特點,因人施教,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最后,茶葉審評大數據平臺的構建,應注重多品類的茶葉鑒賞技能,也要加強某一品種的單項特殊技能的培養,做到不僅有某一類茶的專業品鑒人才,又有綜合型的技能人才。同時要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利用多種渠道學習專業知識,提升技能。
(三)轉變思想、緊跟科技步伐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思路已經不再適用,茶葉審評大數據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結合學生個體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應該具有數字化教學思維,主動進行學習,實時掌握茶葉審評專業知識新動向。能夠熟練掌握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改變依據教室、實訓室的傳統教學模式。在茶葉審評教學中應用數字化教學手段,更好地體現茶葉審評的實用性,發揮茶葉審評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用價值。
三、結束語
茶葉審評課程專業性強,教學過程中,利用大數據技術可彌補人員感官評價的不足,使其更具有科學性。因此,構建茶葉審評大數據平臺,不僅可以提高茶葉審評課程教學內容和教改思路,充分調動了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真正提升學生的品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高校茶葉審評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傅志民.茶葉感官審評存在的不足和改進建議[J].中國茶葉加工2005,(1):16-17.
[2]尹志,胡冬.茶葉感官審評中存在的若干問題分析. [J]茶葉,2015,41(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