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方丹
【摘要】審美觀是大學美術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以現階段大學生成長學習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美術教育展現出的優勢,明確新課改對大學美術教育提出的要求,分析如何在大學美術教育中提升學生審美觀,以此引導他們全方位發展。
【關鍵詞】大學 美術教育 學生 審美觀
相比小初高階段的美術教育,大學美術教育工作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要關注學生傳統性、民族性、世界性及當代審美觀念等內容的培養,這些都屬于當代藝術人才必須要具備的綜合素養,也是培養高素養人才的主要組成部分。但了解當前我國大學美術教學情況可知,不管是高校領導還是課程教師都沒有從審美觀入手進行課程革新。因此,下面對大學美術教育在提升學生審美觀上的運用進行研究。
1.結合優秀傳統文化,強化學生審美意識
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隨著我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中西方文化交流越來越多。此時,雖然為各行企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但也會出現文化碰撞與交匯,而大學生受多元文化的影響,很容易產生錯誤價值觀。同時,大量涌現的西方文化也制約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步伐,導致大量優秀文化和思想品質被遺忘在時代進程中。在這一背景下,大學生作為國家發展的堅實力量,要求高校在結合時代發展需求革新教育內容的同時,在美術教育中選用優秀傳統文化,以此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強化學生的審美意識。如向學生展現優秀的藝術作品,讓他們在學習繪畫技巧后,理解作者創作的心境,這樣不僅能認識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審美觀念,促使他們可以更快適應日益革新的市場環境。
2.構建信息資源平臺,增加學生審美途徑
了解小初高美術教學工作情況可知,教師更注重向他們傳遞基礎理論知識,培養他們認知與模仿能力,拓展他們的想象空間和創新意識,從而在累積生活經驗的同時,創造更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品【1】。但在大學美術教育中,教師要從審美觀入手,引導他們從多個角度發現和創造美。因此,在實踐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組織學生進行繪畫訓練的同時,結合以往教學儲備的教學資源,構建完善的信息系統,促使學生可以在課上課下根據不同資料,了解當代社會下的發展趨勢、道德品質及鮮明特色等。通過讓學生在構建系統中獲取多個資源,有助于學生在觀察和探索中構建強烈的審美觀,并從中獲取人文藝術修養。
3.從課堂和生活入手,加強審美觀訓練
現階段,大學生美術教育依舊從課堂入手,大部分內容都是由教師講解進行傳遞,但也會經常組織學生對優秀美術作品進行賞析研究。雖然這種單調的教學方式符合以往課堂教學需求,但對日益革新的教育事業而言,要想更好應對市場發展對綜合發展人才的需求,要求高校在優化實踐教學目標的同時,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革新。如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后,組織學生在課下自主探索,亦或是在課堂中引用現代化技術,這些方法都可以從基礎上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因此,除了做好課堂教學工作外,教師還要從學生的生活入手,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整合學生的生活和繪畫經驗,組織學生參與不同的教學活動,如實地考察、野外寫生等,合理引用當地博物館、動物園等環境,確保學生在積極參與的同時,能充分認識到美術對當代社會的影響,而后產生自主學習興趣。
在新時代下,我國教育、文化及經濟等都出現了變化,而美的藝術作為一種精神文化,具體含義與價值也深受影響出現改變,其不僅能優化人們的文化素養,而且可以加快社會文明發展步伐。因此,在大學美術教育工作中,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要認識到提升審美觀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與藝術修養,進而為引導他們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4.通過循序漸進,解決以往教學難題
了解當前大學美術教育工作情況可知,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生掌握知識過于單薄,且審美觀培養不完善。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在了解班級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的基礎上,提出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根據由容易到困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更快掌握所學內容。例如,在向學生傳遞基礎理論知識時,可以先從基礎配色、結構形態等入手,而后向他們講述空間感、平衡桿等內容,最終再向他們表述協調性與層次之間的關系【2】。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奠定扎實的基礎知識,而且可以產生自主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為后續提升審美觀奠定基礎。又如,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點”時,可以結合先進技術進行教學工作。其中,PPT就是最佳選擇。通過結合PPT向學生展現點與點的關系,明確不同位置觀察兩點距離存在偏差,而后組織他們將點變成不同顏色、不同大小亦或是不同狀態,這樣不僅能體會到藝術的無窮變化,而且可以從中感受到美術教育的獨特魅力,進而為提升審美觀提供有效依據。
5.優化教學方法,構建全新課堂環境
受新課改影響,大學美術教育要想達到預期目標,必須要持續優化實踐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并提升他們的審美觀。一方面,教師要先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和教學能力,并為學生構建豐富多彩的教學課程;另一方面,教師要為班級學生劃分小組,并為他們設計課前預習內容,要求小組成員一起探討,如在欣賞優秀畫作時,需要小組成員明確作品的創作時間、作者及所在背景等,這些內容對提升學生審美觀具有積極作用。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優秀作品進行臨摹,這樣不僅能在繪畫過程中自我思考和感悟,而且可以鍛煉學生對繪畫作品的審美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美術教育對提升學生審美觀具有積極作用。因此,在新課改下,高校美術教師要在明確班級學生學習能力和文化素養的基礎上,對教育內容進行優化,并注重優化自身的審美能力,這樣不僅能為學生構建全新的教學環境,而且可以從中提升他們的審美觀。同時,大學美術教育革新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課堂注意力,以此促使他們在自主參與教學活動中感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包含的審美價值,進而為自身審美觀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胡曉春.國外當代高等美術教育對我國大學美術教學的啟示探討[J].才智,2019(18):188.
[2]曾裕.信息化環境下的大學美術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1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