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菁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環境的不斷優化,英語的實用性效果日臻明顯,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特別是英語閱讀教學中也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調整,將不同的論點和形式充分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能夠最大化地提升英語的“適用性”是現階段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本文就結合實際情況對認知語言學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析。
【關鍵詞】認知語言學 高校英語教學 閱讀
當“地球村”從一個概念轉變為現實之后,文化的交流首先成為鞏固社會發展的必要先決條件,這就給高校英語教學的改革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氛圍,能夠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環境下提升學習效果。
1.認知語言學的基本概念
其實在認知語言學剛剛被提出來的時候,學界對于這種論點是存在著一定的討論的。而在認知語言學的創立者之一,四川外國語大學外國語文研究中心王寅教授看來,這種討論甚至是爭議,本身就是對語言學在迎合社會發展的進程中進行優化、調整以及發展的一種動態效應,是值得認可和鼓勵的。而對于其討論的一些結果,也能夠促進認知語言學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地完善。
從學術領域來分析,認知語言學不是一種單一的語言理論,而是代表一種研究范式,是多種認知語言理論的統稱,其特點是把人們的日常經驗看成是語言使用的基礎,著重闡釋語言和一般認知能力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
2.認知語言學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發揮的作用
對于很多大學生而言,在高強度的口語訓練下,其會話能力的確較強,但是明顯偏弱的閱讀能力其實直接制約了其能夠有效適應英語環境的基本能力,從而導致了“會說不會讀、會讀不會說”等嚴重影響英語水平正常發揮的現象存在。而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引入認知語言學的一些概念,逐漸地引導學生去正確對待英語閱讀,顯然能夠幫助學生適應學習環境的不斷變化。
2.1 在循序漸進中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閱讀教學的基礎在于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式、能力以及技巧,并不是一味地在課堂環境中給學生灌輸一些文本信息,老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完成相關的教學,尤其是引入認知語言學的基本概念,就能夠讓學生用相對較短的時間來對全文內容有一個大致的基本認知。快速地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內容之后,學生再去分析和解讀相關的詳細內容就輕松許多了。
在這個過程中尤為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詞匯或者語法的運用在不同的文章語境中會有不同的存在方式,這些有可能會讓學生對全文的了解形成一定的障礙。老師在授課之前必須要對教材文章中的內容進行全面了解之后,在課堂上首先提出這些差異性問題,這樣化解了所有問題之后,讓學生輕松進入自發性閱讀的環境中,就能夠比較扎實地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雖然這種方式看起來所需要消耗的時間較長,而且效果也并非一蹴而就的顯現,在教學實踐中或許并不是最理想的選擇,但是從全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強化其英語閱讀水平基礎上來看,這種循序漸進的措施其所能夠產生的效應是比較深遠的,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影響往往會延伸到其在適應職場環境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絕對是一種實用性較強的方式。
2.2在強化訓練中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
認知語言學的基本應用基礎在于能夠形成一個較為寬泛的“聯想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學生會接觸到海量的信息,這些信息有些可能是英文文章中所顯現出來的,不過更多是學生為了更有效地理解全文,從自身所掌握的詞匯資料以及相關信息中所提出來的。老師利用這種反復的鍛煉,能夠讓學生比較輕松地掌握這些詞匯以及語言中的有效關聯關系,使學生逐步地掌握了一定規律性之后,學生在遇到相對陌生的文本資料之后就能夠迅速地根據關鍵信息提取與之關聯的內容,這樣可以極大地提高閱讀效率。
在這種強化訓練中需要杜絕的現象是“先難后易”。有些老師認為在教學的初期給學生提供一些難度較大的資料,讓學生了解相關信息的難度之后,便于有效地激發其閱讀的主觀能動性。殊不知,這種過度地刺激可能直接影響詞匯掌握程度偏弱的學生對于閱讀形成一定的抵觸情緒。這在認知語言學上來說其實是一種絕對負面的能力展現,顯然與老師的教學初衷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強化的的根本在于有一個扎實的基礎,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從而提升其學習興趣。如果調整一下策略,即便是相同的內容,采用“先易后難”的方式其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3.認知語言學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重點
當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認可用認知語言學的相關邏輯及理論來進行英語閱讀學習之后,老師的教學方式也應當適度地進行調整。
在開展教學以及形成有效閱讀之前,幫助學生建立“閱讀任務”顯然是認知語言學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應用中的一個重點延伸方向。根據不同的英語文本信息內容,設定一些局部和整體的任務,就能夠讓學生完全結合這些任務去理解文本信息中的英文內容知識。由于這些任務基本上都是以銜接或者關聯方式出現的,因此當學生能夠完成這些“閱讀任務”之后,其實全文內容也已經了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
不過如此一來,就直接增加了老師的備課工作量,不僅需要老師比較清楚地了解、掌握教學用教材文章的內容,還需要對與之存在一定關聯性的內容有必要的了解,畢竟這樣才能夠比較全面地完成相關閱讀任務的基本范圍設定。這個過程沒有任何的捷徑可以走,完全是需要任課老師憑借豐富的教學經驗來開展相關工作。在此基礎上,如果客觀條件具備,且學生中英語閱讀能力的確比較突出的學生較多,老師可以邀請一部分學生參與其中的任務環節設定,這樣其實也能夠逐步地鍛煉學生從另外一個是視角上來靈活運用認知語言學的實踐方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本質在于強化學生英語基礎水平的鍛煉,為其營造一個英語會話與閱讀寫作能力相結合提升的良好氛圍,認知語言學概念的代入,對于學生強化學習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需要老師秉承嚴謹務實的態度去,采取科學的方式運用即可達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鄧小蘭.探究認知語言學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OL].英語廣場,2019(06):52-53
[2]孔淑娟.后現代思潮中認知語言學與社會語言學融合探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38(05):90-93.
[3]吳淑瓊.國外認知詞匯語義學研究的最新發展[J].外語教學,2019,40(03):19-25.
[4]張天偉.認知社會語言學前沿述評:趨勢與特點[J].外語教學,2019,40(03):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