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亞娟


自上海全面實行高考改革方案以來,全市高中學校紛紛根據方案調整學校教育教學方式,“走班制”也開始在高中學校廣泛開展。走班制的廣泛開展和實行,給傳統的師生關系帶來了挑戰,師生關系正在悄然發生改變,而師生關系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師生關系的變化必然會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影響,而學習動機又是激發和維持學習行為的內部動力,因此本研究是以上海實行高考改革為背景,分析和探討高中生的師生關系現狀、學習動機情況、同時對師生關系與學習動機的關系做進一步的討論研究。本論文運用師生關系問卷和學習動機問卷作為測量工具,面向高中生開展問卷調查,選取上海某走班制高中A 440人,非走班制高中B174人。
研究結果表明:
高考改革背景下,非走班學校的語數外學科師生關系要顯著好于走班學校;但走班學校的+3學科師生關系要顯著好于非走班學校。
走班制背景下,師生關系與學習動機顯著性相關且回歸效應顯著,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習動機。
1 研究背景及意義
2014年開始,上海市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繼而根據上海當下教育現狀,制訂了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的實施方案。自2014年啟動,至2017年整體實施。目前,上海高考改革3+3模式,不分文理。除語數外再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6門中選考3門。在這種大背景下,傳統的行政班統一管理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選學的需求,因此“走班制”開始在全市普通高中廣泛實行。當前大各高中實行的“走班制”指的是語數外學科的學習和日常班級活動仍然按照傳統行政班班級進行,而+3學科的上課方式則是根據學科進行分班上課,學生根據選擇的+3科目到固定的學科專用教室進行上課。走班開始實行的時間也從原先的高三提前到高一。
截至2017年6月,高考改革的第一屆學生成功走完了自己高考改革之路。在這3年的改革之路上,作為學校的心理咨詢老師,聽到了許多老師對改革后的師生關系的困惑:走班制實行之后,“+3”學科老師與學生的穩定性受到了挑戰——走班的班級收作業難度增加了,+3學科老師對學生的跟蹤教學、課下輔導變難了,學生對+3學科老師的主動求助變少了等等。與此同時,也看到了學生對語數外主課老師的指導需求增加了,在《學生發展知道需求調查》中,學生選擇語數外老師做發展導師人數多于+3學科老師。因此,傳統的師生關系正在隨著高考改革而改變。
學習過程是發生在學校環境中的重要活動之一,當師生關系發生了改變,必然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產生了一定影響。而學習動機又是衡量學生學習過程及學業表現的一個重要指標,學習動機是一種能夠讓個體激并維持學習行為的內在動機,學習動機是一種能夠使個體朝向一定的學業目標的動力傾向。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激發并維持整個學習行為,是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效果。
基于以上的教育教學現狀及背景,選擇師生關系為視角,探討其對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是一個來源于教育教學實踐過程的值得研究的課題,希望借助本研究探討、分析、解決本人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困惑,從而更好地服務師生。
2 研究方法
選取上海市某區縣的兩所高中(命名為A高中、B高中)的高一高二學生作為被試發放問卷。其中A高中在高考改革之后實行走班制管理,B高中不實行走班制管理。問卷通過問卷星網絡平臺進行發放和回收,高一高二的入學時間分別為1年、2年。問卷鏈接由班主任下發,學生自愿自主完成4份問卷,分別是:《與語數外老師的師生關系問卷》、《與+3學科老師的師生關系問卷》、《語數外學科的學習動機問卷》、《+3學科的學習動機問卷》。A高中被試共440人,有效問卷404份。B高中回收有效問卷174份。問卷采用師生關系問卷、學習動機問卷。
3 結果
3.1 走班與非走班的語數外學科師生關系的比較
對走班學校和非走班學校的師生關系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走班和非走班學校的語數外學科師生關系各維度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在當前實行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非走班學校的語數外師生關系要顯著好于非走班學校。
3.2 走班與非走班+3學科師生關系的比較
對走班學校和非走班學校的+3學科老師的師生關系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走班和非走班學校的+3學科師生關系正向維度及總分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在當前實行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走班學校的+3學科師生關系要顯著好于非走班學校。
4 分析討論
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與非走班學生師生關系比較。高考改革背景下,在語數外學科師生關系方面,非走班學校要顯著好于走班學校;在+3學科師生關系方面,走班學校要顯著好于非走班學校。
從數據結果我們可以看到,走班制的推行對語數外學科師生關系提出了挑戰,對+3學科師生關系帶來了機遇。在訪談中也了解到,在高考改革之后,選課模式從3+1轉變為3+3,學生擁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因而他們可以更廣泛地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喜歡的學科,因而跟+3學科老師的師生關系也更好;但與此同時,更多層師生關系的出現,也給學生帶來了壓力,對語數外傳統基礎學科的師生關系也帶來了壓力。
5 教育實踐意義
從學校層面出發,在進行教育教學管理時,需要關注到走班制的全面開展和實行有利于學生的專業發展,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傾向、對教師偏好程度、未來專業職業發展等因素對+3學科進行自主選擇,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但同時,學校管理者也要關注到,走班制的實行對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帶來的挑戰和影響;同時走班也弱化了同輩群體的影響力。所以,為了更好地服務學生,學校層面可以不斷健全走班制的管理制度,加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例如開設多種多樣社團活動,讓學生在社團中形成同輩群體;在學校開展運動會、科技節等活動,提升學生學校歸屬感認同感和成就感。
從教師視角來看,在高考改革不斷實行的過程中,對每個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數外學科老師和+3學科老師都面臨著走班制的沖擊,如:+3學科老師需要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水平去吸引更多的學生選擇自己的學科;語數外學科會遭遇從未有過的忽視,因為學生對+3學科的興趣更高了等。教師角色也需要更多元化發展。一方面,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發展水平,以及綜合能力水平,借助更多的平臺和新媒體媒介,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學習平臺和學習方式,為學生的專業發展需求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注重個人特質培養,用個人魅力不斷強化師生關系。教師角色,也不僅是學科老師的角色,更是學生的發展導師,為學生的選課、專業、職業等提供建議和指導。更大的挑戰,但也是更好的機遇。
從學生立場出發,學生要全面認識走班,認真對待走班以及走班背景下的自主選擇機會。當遇到危機和挑戰的時候,主動尋求各個老師的幫助。在高考改革走班的背景下,主動調整自身心理狀態,主動適應改革發展,進行合理規劃,實現個人發展。
當然,高考改革實行走班制的背景下,作為工作在一線的學校心理老師,可以從外部環境入手,積極改善客觀環境從而幫助學生提升師生關系水平,例如:針對改革走班現狀做科研調查,將調查結果整理成建議意見反饋給學校領導層;創建教師沙龍,為教師團隊在如何提升師生關系方面提供錦囊妙計。另外,也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內在需求以及在實際的師生交往過程、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發展困惑,面向不同群體,開展不同類型活動,例如:面向全部學生開展人際關系和師生關系的主題心理課程,面向部分學生開展不同主題的團體輔導活動,如:師生關系困惑、學習動力不足等,面向個別學生進行心理咨詢服務。從而“助人自助”,培養學生自主發展自我實現的能力,具備自我調節師生關系的能力,不斷激發內在潛能的素養。
(作者單位:上海市嘉定區安亭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