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全赟
摘 要 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促使現階段我國林業建設規模逐漸擴大,而林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社會發展中既具有保護環境的作用,又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基于此,立足于林業角度,分析了我國浙江省景寧縣林業資源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關鍵詞 林業資源;鄉村振興;生態文明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5.038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會議中著重提出的一項發展戰略,表明了黨中央對于農業建設與農村發展的高度重視。針對三農問題,我國政府早在2017年便開始著手分析并且制定相關政策,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三步走”以及“七條路”方針。因此,對浙江省景寧縣林業資源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進行研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林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
林業的基礎內容為樹木等植物,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特殊屬性,可以很好地維護我國的生態平衡。在林業資源中,森林是綠化的首選內容,對于凈化空氣、保持生態穩定、治理水土流失有著重要意義。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中,國務院提出機構改革方案,真正將林業建設落到實處。
通過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可發現,其治理的重點并非是物質基礎,而是要保證鄉村環境可以達到生態宜居,如果鄉村環境中沒有花、草、樹、木等資源,即使物質水平再高,也無法達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目的。
1.1 改善生態脆弱區鄉村面貌
生態脆弱區其實就是生態交錯區,簡單而言就是兩種不同區域的過渡地帶,此類地區具有以下特點:1)沒有良好的抗干擾能力;2)對于氣候的變化較為敏感。我國人口數量多,資源占有量低,是世界上生態脆弱區分布最廣、數量最大的國家。從實際角度出發,存在此種問題的區域大多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1]。此種背景下,合理應用林業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可以改善當地鄉村面貌。
常見的林木資源包括種子、果實以及木材等,而將這些資源進行合理應用可以發展特色產業。從我國現階段的農業經濟發展情況來看,發展特色產業是促進農村經濟建設的有效手段。例如,油茶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禾本科油料作物,2017年我國油茶籽產量達了254萬噸,產出的油茶量為58萬噸,全年油茶產值高達700億元左右。通過分析近十年我國油茶產量可以發現,每年漲幅量在25%之上。利用油茶種植實現脫貧的代表省為湖南省,下屬邵陽縣脫貧人數達到了3萬人。
景寧縣同樣采用此種方法,完成特色農業產業建設。景寧縣代表性特色產業為茶林以及筍竹兩用林,此前新建的惠明茶基地共占地840 hm2,筍竹兩用林占地0.23萬公頃左右,而且當地龍頭企業的數量在逐漸增加,名牌農產品質量也在不斷提升。目前,惠明茶基地已經通過了國家地理標志認證,隨著當地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農村的新面貌逐漸展現出來。
1.2 促進發展林下經濟,提高農民收益
林下經濟主要是指依托于林業產業衍生出來的采集業和種植業等產業。為確保林業建設正常開展,可以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就需要合理考慮到鄉村建設的實際情況,從整體角度進行科學謀劃,合理布局,推動產業轉型與融合。2008年,國務院出臺并且印刷了《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意見》,明確指出要在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產權明晰以及承包到戶。而集體林的承包到戶勢必會造成林業發展與農業發展之間的矛盾。2012年,國務院出臺了《加快林下經濟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我國農村的林下經濟。發展林業經濟可以充分實現林下資源的合理應用,達到復合經營的目的,不僅不會對林業資源產生破壞,還實現了農業與林業的和諧發展,同時增加了農民收入,一舉多得。
景寧縣在林農融合過程中找到了“竅門”,近年來,林下資源建設數量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在傳統的林果、林草以及林菌的基礎之上,還發展出了林畜以及林藥模式,全區內參與建設的農民人數在60%以上,林農融合產業惠及1 000萬人左右。截至到2017年,全區10萬元戶數量達到1 346個,100萬元戶為156個,人居收入從950元增長到了1 800元,脫貧致富成效良好。
1.3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改善鄉村風貌
鄉村風貌是鄉村對外影響力的具體體現,其中包含了鄉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風采。良好的鄉村風貌表現為鄉村環境優美,居民生活富足、行為舉止文明等,而生態文明則是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處。林業資源能夠促進鄉村的生態文明建設。合理應用林業資源,大力發展并且應用林業工程,可以保護我國現有森林、濕地等自然資源,有效解決我國的土地荒漠化問題,加速鄉村經濟轉型,推動鄉村建設。因此,林業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手段,林業興則生態興,生態興則文明興[2]。
2010年,浙江省成立了生態文化協會,工作主要內容為發展省內生態工程,做好生態與文化之間的融合,協會主管單位為林業廳。協會成立以后開展了大量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認定省級生態文化基地,創作生態文化文學藝術作品,組織生態文化宣傳活動,主辦生態文化類節慶活動,開展生態文化高峰論壇和學術交流活動,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浙江省各設區市也相繼成立了市級生態文化協會,上下形成合力,共同努力營造全社會認同生態文化、生態文明的良好氛圍,助力鄉村振興。
2 結語
綜上所述,景寧縣作為浙江省生態建設的前沿,長期以來,都是將生態保護放在首位,而林業作為三農中的重要內容,在景寧縣經濟振興中的作用并不明顯,造成此種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新時代,在中央政策幫扶與農村林業建設意識覺醒的背景下,景寧縣必須要立足于農村現有資源條件進行整合,將林業資源應用規劃到戰略建設與發展當中。
參考文獻:
[1] 董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淺析鄉鎮林業工作站公共服務能力提升[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18(1):9-12,25.
[2]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森林浙江建設:省林業廳廳長林云舉在全省深化林業綜合改革暨林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節選[J].浙江林業,2018(1):8-11.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