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佳平
摘要? ? 對嘉興市秀洲區水稻生產現狀進行了分析,主要表現為產業基礎扎實、機械化程度較高、后繼乏人明顯、有機肥施用越來越少、比較效益低下等;同時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增施有機肥、改進施氮方法、建立補償機制等對策,以期為該地水稻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水稻生產;現狀;對策;浙江嘉興;秀洲區
中圖分類號? ? S51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5-0057-02
嘉興市秀洲區是浙江省重要的水稻種植區,素有“浙江糧倉”之稱。秀洲區地處嘉興西部,南面與西面分別與嘉興市海鹽縣、海寧市、桐鄉市接壤,北面與江蘇省吳江市接壤,全區總面積547.7 km2,戶籍人口39.6萬人,常住人口60.7萬人。下轄1個國家高新區(嘉興秀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浙江秀洲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運河文化旅游度假區和5個鎮,水稻生產一直是秀洲區的主要農業產業,而且是農業產業中的第一大產業。本文簡要論述了秀洲區水稻生產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供種植戶參考。
1? ? 生產現狀
1.1? ? 產業基礎扎實
稻米產業是秀洲區傳統特色優勢農產品,距馬家浜文化人工栽培秈稻和粳稻至今已有7 000多年歷史,秀洲區水稻栽植是我國乃至世界最早的水稻栽培種植地之一。2008年秀洲區被授予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2011年獲浙江省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2013年獲浙江省第一屆河姆渡杯糧食生產先進區金獎,2015年被整縣制列為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稻米產業2018年獲浙江省示范性農業全產業鏈。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省級水稻產業“機器換人”示范基地,現建成糧食功能區438個、面積1.07萬hm2,擁有水稻種植企業41家、規模種糧大戶633戶;全區水稻種植面積1.85萬hm2,年產量15.77萬t;全區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7.5%,擁有稻米無公害農產品認證5件、10萬t級糧庫1座。近年來,秀洲區在穩糧增效促進工程、水稻產業農業設施裝備提升工程、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等上投入建設資金達到8億元。
1.2? ? 機械化程度較高
自2018年以來,秀洲區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創建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通過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推廣先進適用新型農機、探索推進“互聯網+農機作業”等途徑,大力加快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升級,農業產業機械化實現全程高質高效發展。2018年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9.95%,增幅嘉興全市領先。一是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秀洲區合理引導布局農業服務主體規范化建設,加快高效植保、產地烘干、秸稈處理等環節與耕種收環節機械化集成配套。目前,全區有農機專業合作社29家、糧食烘干中心19個、水稻育秧中心15個,其中5家合作社被評為省級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同時注重加強農機服務人才培育,秀洲區農機手在2018年浙江省農業職業技能大賽中分別榮獲農機修理工競賽一等獎和農機駕駛操作員操作競賽三等獎,創嘉興市最佳成績。二是推廣先進適用新型農機。秀洲區圍繞糧食和主導產業生產,出臺符合秀洲區實情的扶持政策,引導農民購買適銷對路的各類農機產品,其中對購置符合區級產業導向的重點實用新型農業機械產品給予最高80%的追加補貼。2018年全區新增各類農業機械616臺(套),有效推動了水稻機械化栽植,扎實推進了果蔬生產關鍵環節技術機械化。圍繞綠色農業發展需求,積極推廣以天然氣、生物質等為能源的節能環保型糧食烘干機,制定了烘干中心改造提升補助標準,加快推進存量燃煤烘干中心改造提升。三是探索推進“互聯網+”農機發展模式。秀洲區積極探索機械化信息化融合發展,大力推動構建農機化管理服務大數據平臺,探索突破傳統農業生產和管理方式。全區有300余臺拖拉機、履帶旋耕機都安裝了北斗農機管家,總量居全市首位。通過該平臺可有效實現農機監測的實時化和智能化,顯著提升了農機作業調度和農機管理效率,減少了管理成本。同時全區積極推進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基地建設,其中嘉興市韓碩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實現利用電腦和手機對溫室環境中溫度、水分、光照等種植參數進行實時監控,并根據檢測信息來對大棚噴滴灌、卷簾進行自動控制,建成首批省級“機器換人”示范基地。
1.3? ? 后繼乏人明顯
秀洲區地處嘉興市城郊結合部,城市化程度較高,距離周邊大城市上海、杭州、蘇州都不到100 km,經濟發達,勞動力緊張,農民打工報酬為100~250元/d,有時甚至更高。這吸引了大多數年輕人外出務工,不愿意從事艱苦的水稻生產工作。不少水稻種植承包大戶年齡偏大或承包面積較大,同時由于缺乏青壯年勞動力,導致管理粗放,效益下降。加之近年來稻谷價格偏低,直接影響廣大農民從事水稻生產的積極性,水稻生產后繼乏人問題特別嚴重。
1.4? ? 有機肥施用越來越少
秀洲區近年來根據嘉興市關于生豬飼養減量提質的要求,大力壓縮生豬飼養量,全區飼養生豬的只剩下2戶飼養大戶,分布在2個鎮,其他3個街道都沒有生豬養殖。如此以來,環境得到改善,但也帶來了有機肥大幅度減少的問題,導致水稻生產中有機肥施用量越來越少。而有些種糧大戶,為追求水稻高產,往往增加化肥(主要是氮肥)施用量。過量施氮不僅造成水稻徒長,貪青晚熟,易倒伏,籽粒充實度降低,病蟲害增多,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1.5? ? 比較效益低下
秀洲區地處經濟發達地區,又是城郊結合部,周邊有全國十大水果市場之一的嘉興水果交易市場與中國繭絲綢市場。秀洲區從事水果、蔬菜種植和水產、蠶養殖的農民有很多,這些產業的效益比種植水稻效益要高出許多。以種植葡萄為例,一般效益達到15.0萬~37.5萬元/hm2,比較可觀。因此,秀洲區農民對特種種養積極性較高,對水稻生產積極性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水稻生產。
2? ? 對策
2.1? ? 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中央、省、市各級農村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的重要工作,各級相繼出臺了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秀洲區也于2018年出臺了《秀洲區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試行)》,主要是要培育具有本區戶籍、年齡在18~60周歲、初中以上學歷、以農業生產為職業、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且達到一定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同時對新型職業農民建立完善的新型職業農民檔案和信息管理系統,依托新型職業農民管理網絡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信息平臺,通過技術推廣、工作交流、經驗介紹等欄目實行新型職業農民網絡化動態管理。同時要在培訓、項目、職稱等有關政策上給予支持,特別要從各個方面對從事水稻生產的農戶給予扶持[1]。
2.2? ? 增施有機肥,改進施氮方法
一是大力提倡增施有機肥。要將飼養家禽、飼養湖羊及其他特種動物產生的肥料用于水稻生產,同時要大力提倡稻草還田,利用有關補貼機制,將稻草還田用于水稻生產,這樣不僅解決了許多稻草的去路問題,而且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結構,一舉多得。二是研究秸稈還田條件下氮肥施用方法。將氮肥分配比例改為基肥∶分蘗肥∶穗肥=4∶3∶3,提高基蘗肥施氮比例,解決水稻前期因秸稈分解微生物爭氮造成氮素供應不足的問題,以促進水稻分蘗,提高水稻有效穗數,提高水稻產量[2]。
2.3? ? 建立補償機制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抓好農業特別是糧食。抓好糧食生產是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種糧大縣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應得到更多的國家財政扶持[3]。在國家財政扶持的同時,省、市、縣級也應對水稻生產給予更多的財政扶持。秀洲區作為經濟發達地區,可以將區級財政、鎮級財政的部分資金,通過必要的政策措施,施惠于從事水稻生產的廣大農民。此外,每年要對水稻生產作出重要貢獻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與生產者進行隆重的表彰獎勵,鼓勵廣大農民積極從事水稻生產,并形成一個為國家生產糧食光榮的良好氛圍[4]。
3? ? 參考文獻
[1] 王月星,王岳鈞.浙江省水稻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J].浙江農業科學,2019,60(2):177-179.
[2] 秦戰強,黃振儀,劉仁鑫,等.江西省水稻育插秧機械化生產發展現狀及對策[J].江西農業學報,2018,30(12):26-30.
[3] 黃愛蓮.舒城縣萬佛湖鎮雜交水稻生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23):68.
[4] 王陸軍,牟中林.宣漢縣水稻生產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耕作與栽培,2018(5):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