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
【摘 要】我國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工作,作為對銀行進行內部管理與控制,以及風險評估與管理的重要一環,對于商業銀行應對外來風險,做好風險防范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意義。完善的內部審計功能,應當把獨立性作為基礎,并讓其充分的融入到商業銀行日常經營活動的各類事項中,同時完善的內部審計功能還能夠向銀行的決策管理者提供客觀公正的實際經營運行情況,并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最終能夠實現商業銀行本身的自我剖析、自我約束、自我完善。
【關鍵詞】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問題;對策
一、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相關理論概述
1、內部審計的概念
所謂內部審計,就是一個集團公司或組織團體進行內部審查、評估、考核的一種行為,其目的是為了提升經營運行活動的效率,從而使自身變的更加完善,幫助企業或組織加速實現總體目標的進度。從其性質上來說,內部審計具備兩大特性,分別是獨立性與客觀性。獨立性意味著內部審計工作獨立于其他事物與個人,不會受到任何來自外來因素的影響,這也是保證審計結果客觀、科學和有效的前提。而客觀性是針對內部審計工作所采取的工作方式方法而言的,內部審計的工作方式方法應當符合時代潮流、具備十足的科學性、合理性,系統性,不能被各類主觀概念或臆想所左右。
2、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特征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擁有兩大鮮明特征,第一是審計技術緊跟時代潮流且靈活,第二是審計內容主次分明,針對性強。
首先第一點,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審計的內容與目標也在不斷革新,而這種革新也帶動了審計技術的不斷進步。相比于其他組織和集團,銀行對于內部審計的要求更高,標準更嚴,一旦審計業務出現漏洞或存在缺陷,帶給銀行的風險無窮大,導致的損失更是不可估量,因此銀行為了規避這些風險和損失,需要在審計技術方面格外重視。舉例如我們常見的以內部控制評價為基礎的現代審計方法,以及近年來新興的以風險為導向的審計方法等,都是站在時代前端,具備科學性、靈活性的現代審計技術。
其次第二點,包括內審在內的所有審計工作都不是簡簡單單的走個過場,粗枝大葉的完成,而是需要根據客觀實際情況和自身條件等諸多因素,對于審計內容進行規劃與分類,突出其中的重點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審計工作。從一般經驗來說,內部審計所關注的重點內容包括重大決策創造的經濟效益情況、各類決策落實執行是否到位、現有經營政策制度是否合理等等。
二、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1、采用方法與技術依舊滯后
社會經濟的發展促使商業銀行的發展速度也在不斷提升,這也就讓審計工作所覆蓋的面更寬廣,涉及深度更深入,這也就需要審計工作各方面所需要的條件更加專業。但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商業銀行在審計方法與技術上依舊達不到工作所需要的標準和要求,從長遠的發展趨勢來看更是如此。舉例如目前對于商業銀行營業網點的審計工作依舊停留在抽樣調查這種較為原始的技術手段層面上,并且出具的審計結果在很大程度上更多來自于審計人員個人經驗與主觀判斷,這顯然是與日益發展的經濟勢頭所不匹配的。日后銀行金融數據庫進一步擴大,涉及方面進一步增多,提升技術手段方法迫在眉睫。
2、實施模式固化單一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其中的一項重點內容就是業務的專項審計,其開展的頻率也很高,而其他方面的審計如對高管的業務數據情況評價則顯得有些重視不足。并且就算是業務專項審計開展頻率高,經驗相對豐富,但實際上對其檢查的程度也并不夠深入,絕大多數的類似檢查都停留在是否合規這個層次上,盡管有部分審查也會深入到包括建立數據模型、開展飛行突檢等層面,但審計手段上的更新對于審計結果的價值從根本上依舊沒有提升,管理者對其也不夠重視。另外我國商業銀行的經濟責任審計主要以離任審計為主,而離任審計一般都是在人事任命之后,由人力資源部進行委派才開始進行的。包括時間緊張、工作價值低等原因,離任審計工作在大多數情況下浮于表面,流于形式,隨著日積月累該工作逐步變成了一項程序性的工作,而缺乏實際意義,這種固定化、模式化、單一化的工作也阻礙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進步與提升。
3、內部審計質量評價機制不健全
評價機制是評估內審工作成效的依據與手段,也是內審工作實施效率的重要保障,同時為內審工作的公平客觀提供依據。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評價機制因為各類歷史現實因素,其起步發展較晚,相關的評價機制與標準尚未建立或不夠完善,如此沒有一個客觀公眾的評價機制作為參考依據,商業銀行內審工作的好與壞也就難以衡量。目前各家商業銀行也只能自行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摸索,在具體的評估流程與方法上難免有一些疏漏。
另外評價機制不健全另外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大多數商業銀行沒有專門設立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機構,各項審計報告基本都需要出具審計報告的部門自己進行修改與校正。這無疑是對審計獨立性的一個重大打擊,受各類利益集團、人員主觀意識等因素影響,不能保障審計報告的合理與客觀性。
最后在評估的手段與方法工具上,缺乏全面性、科學性。具體來說,我國商業銀行在內部審計評估上一般只定性不定量,評估的對象也較為單一,基本都是內部審計報告本身,在很多情況下缺乏對其他相關能夠影響審計結果的外部因素考慮,僅憑一紙審計報告難以得出全面、客觀與科學的最終結論。
三、解決對策與建議
1、加速內審方法技術的革新力度
首先從內審工作的兩種場景,即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入手,要加強對這兩種審計方式的重視程度。一般來說現場審計可以使審計工作更加細致全面,而非現場審計可以增強審計的風險預警能力。銀行可以將這兩種審計工作的優缺點進行綜合考慮,做到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審計工作質量。
其次從監督層面上來看,要不斷完善監督檢查的工作細則流程,對于不同層面的經營管理者進行差異化監督管理,對具體發現的問題與不足進行記錄以備下一次審計不再發生同樣的類似問題,不斷優化與完善流程。
最后結合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逐步使用計算機代替傳統的人工來進行審計工作,對審計報表各項進行復核檢查。
2、優化內審模式
想要對目前的審計模式進行顛覆與改變,第一步就是要提升審計結果的可利用性。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進行業務專項審計工作時一般都只對其中低級的違規操作關注,出具程序化、模式化的審計報告,這對于類似問題反復發生并不能產生根本性的影響。因此優化內部審計模式需要提升認知層面,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待與考慮問題。需要將整個銀行的運行流程都納入審計工作的視野之內,如此才能更加全面客觀的看帶問題,出具更有參考價值的審計報告。
3、不斷健全完善內部審計評價機制
建議科學合理的審計質量評價機制,第一步就是要從客觀制度上給予內審質量評價相應的參考依據。從大環境上來看,我國目前在這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很多事物依舊停留在概念層面。健全內部審計評價機制需要上級銀行金融主管部門與底下商業銀行共同努力,上級主管部門需要根據我國實際國情,參考借鑒外國經驗,建立并推廣適合我國商業銀行運用實施的內審評價機制,下面的各大商業銀行也應從日常實際工作著手,不斷探索,改善內部審計評價現狀。
四、結論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從目前來看依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包括審計獨立性、審計評價機制、審計工作的方式方法都存在欠缺與不足,這些優化與完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而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實際摸索來改變,隨著理論與實踐經驗的不斷豐富,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也必將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劉冉;H商業銀行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2.包春;商業銀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5年
3.焦體喆;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內部審計研究[D];山東財經大學;2016年
4.段明明;X銀行內部控制問題及優化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7年
5.張鈺;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轉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6.譚金倉;;淺談郵儲銀行內部審計現狀與對策[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