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海
【摘要】目的:討論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技術,在宮頸癌盆腔淋巴結轉移診斷中的價值意義。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外科手術病理證實的42例宮頸癌患者,接受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技術的檢查結果。結果:收集205枚盆腔淋巴結,89枚轉移淋巴結,116枚非轉移淋巴結。非轉移性淋巴結與轉移性淋巴結的長短徑比較,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非轉移性淋巴結、轉移性淋巴結、宮頸癌原發灶的表觀擴散系數值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彌散加權成像適用于盆腔淋巴結的診斷,表觀擴散系數對轉移性淋巴結診斷價值不高。
【關鍵詞】彌散加權成像;盆腔淋巴結;轉移;診斷
【中圖分類號】R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7X(2019)17-0080-01
宮頸癌是婦產科惡性腫瘤,病因與病毒感染、生物學因素等病因有關。具有陰道流血等癥狀,同時不同類型的宮頸癌,特征表現也存在差異。治療方案制定與療效直接受到淋巴結的轉移影響,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能夠有效觀察淋巴結形態學,從而判斷其是否出現轉移;對此,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42例宮頸癌患者的MRI檢查結果。納入標準:①經外科手術病理證實;②術前未接受放化療;③臨床資料全面。患者平均年齡66.5±4.6歲。2例腺癌,38例鱗癌,其他2例。
1.2方法
盆腔MRI檢查采用GE Discovery MR750w 3.0T磁共振掃描儀,通過腹部32通道全數字化射頻系統、相控陣接收線圈,依次展開DWI與TIWI,以及冠狀位、矢狀位、軸位的T2WI掃查。
1.3觀察指標
判定轉移淋巴結標準:影像存在至少一個轉移征象,可經過手術或病理結果確診。測量淋巴結長短徑,利用Matelab軟件獲得表觀擴散系數值。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用spss22.0軟件,組問統計學差異用P<0.05反映。
2.1盆腔淋巴結形態特征
收集205枚盆腔淋巴結,89枚轉移淋巴結,116枚非轉移淋巴結。后者以橢圓形、光整邊緣的形態為主。前者以橢圓形、毛糙邊緣、不規則的形態特征為主,如表1所示;
2.2淋巴結長短徑比較
非轉移性淋巴結與轉移性淋巴結的長短徑比較,均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如表2所示;
2.3表觀擴散系數值
非轉移性淋巴結的表觀擴散系數值為932.14±211.45mm2/s;轉移性淋巴結的表觀擴散系數值為865.35±165.84mm2/s;宮頸癌原發灶的系數值為911.62±134.14mm2/s;組問比較無統計學差異(F=1.54,P=0.521)。
宮頸癌嚴重影響女性生理健康與心理狀態;對此,早期展開有效診療意義重大。在宮頸癌診斷中,盆腔淋巴結是否轉移,直接影響手術選擇與預后評估。尤其是全子宮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手術,易出現神經損傷等并發癥,對患者創傷較大;對此,術前明確評估病情意義重大,確保臨床治療方案的個體化與可行性。
彌散加權成像技術,主要是通過檢測人體組織內,水分子擴散運動方向與受限程度,間接了解到周圍組織結構變化情況。水分子彌散程度,直接反映了信號降低度。水分子彌散受限程度,直接反映了信號增高度,根據信號降低程度,可直接得到彌散系數值。該技術不僅在中樞神經系統中有著較高應用價值,同時也可以用于腫瘤良性與惡性的鑒別。惡性腫瘤的細胞體積更大,可明顯觀察到高信號,但在表觀擴散系數圖上,可明顯觀察到低信號。雖然該技術在診斷盆腔淋巴結的轉移上有著一定臨床價值,可通過測量表觀擴散系數值診斷是否轉移,或通過影像學特征或高低信號進行診斷,但針對于表觀擴散系數的參照標準值范圍等方面,尚未有著明確的界定;對此,也存在較多爭議。
T2WI判定盆腔淋巴結特征有著重要意義,通常顯示為融合或不規則狀態,以及毛糙伴滲出邊緣改變,或是呈現橢圓形等狀態,清晰描述了形態與邊緣等特征。但并不能以此作為轉移評判標準。通過淋巴結長短徑的比較,發現非轉移性、轉移性的淋巴結,其長短徑均存在統計學差異,表示淋巴結大小,也可作為轉移評判的指標。可以將短徑超過20mm的影像結果,當作轉移性淋巴結的評判標準。同時短徑超過10mm的影像結果,無法作為轉移性淋巴結的評判標準,但部分轉移性淋巴結,其短徑并未超過10mm,這也是值得放射科醫生注意的。
研究結果顯示,非轉移性淋巴結的表觀擴散系數值最高,其次是宮頸癌原發灶,最后是轉移性淋巴結,但三者的表觀擴散系數值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出現此類問題的原因如下,一是所測的表觀擴散系數值,取于圖像上的興趣區,以及表觀擴散系數的均值。二是樣本數量過少,導致誤差區分不明顯。在實際臨床診斷中,也會受到放射科醫師的技術水平限制,導致轉移淋巴結判定,出現漏診或誤診等情況;對此,還需加強實踐經驗總結,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理論,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為宮頸癌臨床治療水平提升做出突出貢獻。
綜上所述,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技術針對于盆腔淋巴結轉移的診斷,通過淋巴結形態特征觀察,以及長短徑比較,可準確鑒定出轉型性淋巴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