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勤
【摘 要】隨著現代化測繪事業的發展,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構建越來越受到關注。但是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構建需要以技術和服務為基礎。而大數據時代的發展,為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構建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和機遇。基于此,本文重點針對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化測繪體系構建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信息化;測繪體系
在大數據時代下,人們采集數據的方式越來越多,傳輸數據的速度越來越快,存儲數據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由此而展現出來的數據效應也呈現出了時代化特點以及社會化特點。也就是說,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的構建有了更多的可能與發展。如何在大數據時代下更好的構建信息化測繪體系,是現階段測繪事業發展中面臨的最大挑戰。
一、信息化測繪體系的精準定位
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構建是我國測繪事業發展的趨勢,信息化測繪技術也是現代科學技術與數字測繪技術的有效融合。加強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構建,可以將三維的地理空間數據多維化,可以加快人們獲取地理空間信息的速度,實現地理空間信息的實時更新以及測繪成果的資源共享與融合,進而打造出一個測繪空間信息技術服務平臺,提升服務的多樣性、智能性以及高效性。具體的信息化測繪體系結構如圖1,其中,LBS為基于位置與空間信息的服務,SIG為空間信息網絡,DNM為數字導航地圖數據。
(一)測繪生產的自動化
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構建,以“3s”技術為基礎,可以將模擬生產技術轉變成全數字化生產體系,將傳統的模擬攝影測量轉變成全數字攝影測量及遙感系統。與此同時,在控制測量方面,傳統的三角測量與導線測量也轉變成GPS定位測量以及統一控制框架數據配準;在數據采集方面,“4D”也轉變為多維地理信息同時獲取。
(二)測繪成果的數字化和多樣化
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構建,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測繪成果,實現了測繪成果的具體展現以及多樣化展現。例如,傾斜攝影測量可以從多個角度采集地物地貌信息,將地物周邊的實際情況真實而客觀的反映出來,并通過單張影像測量和地物紋理采集進行地物地貌的直觀反映。測繪成果的數字化還可以更加便利的開發空間地理信息,進而創新出各種各樣的測繪產品。
(三)數據成果的資源共享和產品社會化
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構建,實現了測繪成果的資源共享。而地理信息服務平臺的構建,還可以將測繪空間數據通過網絡直接提供給用戶。例如,國家地理空間數據云平臺的構建,可以讓任何用戶在任何時間段,通過網絡直接訪問或者查詢服務平臺上的信息和數據,是真正意義上的多種分辨率遙感數據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另外,用戶還可以通過高德、百度等網絡地圖直接享受車輛導航、地點周邊商家查詢等社會生活服務,而這正是測繪產品社會化的體現。
二、測繪地理信息的大數據時代分析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網絡通信技術的進步,人們日常活動而產生的數據越來越多,各方面都已經說明人們已經步入了大數據時代。對于測繪行業而言,在科學技術與社會不斷進步的基礎上,測繪地理信息也在時時刻刻發生著變化,地理信息數量越來越多,人們對于各類信息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多,測繪地理信息已經表現出了大數據特點。雖然海量的測繪地理信息數據中有著巨大的價值,但是如何才能充分的挖掘出地理信息數據中的價值,并將之轉化為社會效應,是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化測繪體系構建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例如,攝影測量和遙感技術,就蘊含著海量的地理信息,并且具有觀測范圍廣、信息獲取速度快、信息更新間隔短、信息量大等優勢,已經成為現階段測繪事業中獲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方法。我國資源三號衛星僅一年就可以獲取100TB以上的基礎遙感數據,要想從這些遙感影響中及時鎖定有價值的信息,并進行資源共享,就必須要以先進的數據處理系統以及網絡平臺為基礎。
三、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化測繪體系構建
(一)地理信息數據的快速獲取
大數據時代下,要想構建信息化測繪體系,必須要先完成地理信息數據的快速獲取。尤其大數據時代下,數據的來源渠道已經非常多,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第一來自于專業測繪單位的地理信息數據,第二來自于社會需求的軌跡信息以及定位信息,第三來自于網絡軟件平臺的非結構化數據等。而云數據的應用不僅顯著提升了人們獲取測繪地理信息的效率,還可以為構建信息化測繪體系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傳統的攝影測量控制信息主要依靠于外業采集,測量效率也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大數據時代下,工作人員可以借助現有的共享地理信息數據,通過統一的地理空間框架以及控制點云來保證攝影測量的順利實施。
(二)數據兼容
大數據時代下,人們獲取測繪地理信息的方法越來越多,為了保證地理信息獲取的全面性與可靠性,就必須要實現傳統測繪產品和軌跡信息、圖片以及視頻等方面的兼容,而這就必須要進行信息化的大數據兼容平臺的構建。
(三)數據分析和挖掘
在大數據時代下,面對海量的數據,要想從中快速獲取有價值的地理信息數據,就必須要有一個大數據處理平臺,同時借助大數據技術和云環境來進行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的分析與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的挖掘出有價值的地理信息數據,進而為用戶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信息服務,實現資源共享。
(四)地理信息的可視化
在大數據時代下,實現地理信息的可視化,可以將地理信息更為直觀、簡潔的呈現到人們面前,并提升地理信息技術的空間分析能力。而要想實現地理信息的可視化,必須要具備基本的地理信息科學以及地圖學專業知識,并通過專業的信息化技術手段傳輸地理空間信息,實現地理空間信息的規律展示。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未來測繪事業的發展趨勢。而要想實現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構建,必須要明確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構建目標是為人們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將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進行有效的融合,構建自動化的大數據處理平臺,實現地理信息的可視化,進而充分挖掘測繪地理信息數據中的價值。只有這樣,才可以快速的獲取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并進行信息數據的傳輸、共享以及維護,通過提供更多精準、完整的測繪技術以及地理信息數據服務來促進國家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鵬飛.淺談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化測繪體系構建[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9(03):22-23+81.
[2]鄒宇.淺談信息化測繪的概念及體系構建[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8(0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