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菁菁
[摘? ? ? ? ? ?要]? 2018年5月,江蘇省頒發《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若干意見》;2018年6月,江蘇省頒發《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意見》,這兩個政府文件明確提出:中小學要有機結合課程基地建設,加強以職業體驗、職業認知、生活教育為主的職業啟蒙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就業擇業觀。要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礎教育,依托現有綜合實踐課程,加強以職業體驗為重點的職業啟蒙教育,培養中小學生職業認知和職業興趣;要組織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與職業學校合作開發和實施勞動技術課程、職業體驗課程,推進職業院校資源面向基礎教育全面開放,各設區市和有條件的縣(市)要依托職業院校建設中小學生職業體驗中心,這是江蘇省首次在政府層面提出加強職業啟蒙教育的政策文件。
[關? ? 鍵? ?詞]? 職業啟蒙;高職院校;社會屬性;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054-02
教育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手段,其實質是促進人的個體化和社會化發展。基礎教育是人生教育活動的起點,是促進兒童和青少年身心和認知發展、人生觀、價值觀構建的重要教育階段,教育能否培養與社會和諧發展的人,基礎教育是關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修訂的《關于技術與職業教育的建議》(2001年)中提出:“初步了解職業生活和技術應該是普通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一、職業啟蒙教育
職業啟蒙教育并不是要將學生都引導到職業教育,學生個性條件和興趣偏好差異很大,發展需求和職業理想各不相同,社會職業也是豐富多彩,職業的種類涉及社會各行各業,而職業教育一般涉及生產、服務、管理一線領域,因此,職業啟蒙教育并不局限于職業教育的范疇,而是整個社會,如公務員、教師、醫生、記者、法官、警察、工程師、建筑師、程序設計員、廚師、導游、數控車床操作工、司機、公司職員等,職業學校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對學生了解一線職業、發現職業興趣、建立職業觀念很有幫助,但是職業類型也有局限性。這就要求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社會是一個大學校,包含了各行各業,因此,建立社會化職業體驗機制是職業啟蒙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
二、職業啟蒙教育的社會屬性
職業啟蒙教育與社會密切相關,具有地方性、校本性特點,地方和學校創新空間很大,研究地方和學校職業啟蒙教育的實施路徑和方法成為職業啟蒙教育研究和實踐的必然要求。近年來,上海市積極推進普職融通,推動職業學校職業教育資源向中小學開放,加強職業體驗課程開發,探索建設市、區兩級中小學生職業體驗中心,”職業體驗日“逐步制度化,推動中小學職業啟蒙與生涯規劃教育的開展。江蘇省部分城市一批職業院校與中小學合作開展職業體驗活動,進行職業啟蒙教育的實踐探索。職業啟蒙教育迫切需要通過系統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從自發、零碎和低水平向科學、有序、高水平的方向發展。
高職院校研究的是高等職業教育,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強調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并重,畢業生具有直接上崗工作的能力。同時,許多學校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有關職業技能考核標準,對學生實施職業技能考核鑒定,使學生畢業時能同時獲得相應的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因此,職業院校在培養技術型人才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應該充分發揮職業院校的職業教育資源優勢,實施中小學職業啟蒙教育,將之作為普職融通教育不可或缺的資源和力量來認識和研究。教育的社會屬性包括永恒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而職業啟蒙教育的社會屬性尚未有定義,筆者認為以高職院校為例,作為職業啟蒙教育的乙方代表,其屬性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功能性、發展性、發揚性。
(一)功能性
功能,意指事物或方法所發揮的有利作用、效能。據了解,江蘇省部分高職院校已經與中小學合作開展了職業體驗活動。在案例調查過程中,職業院校主要承擔著以下幾個功能。
1.提供場所
每一所高職院校都有較為完善的實訓基地,便于教師實現理實一體化的教學,但同時也能成為中小學生職業體驗的活動中心,先進、專業的配套設施,不僅將實訓基地最大限度地開發與利用,同時,隨著職業體驗中心活動的不斷開展,活動對設施更新的需求也促進了實訓基地進一步的完善,相輔相成。
2.提供師資
職業啟蒙體驗活動中心有三大元素組合而成,即主體、受體、場所。其中活動主體便是師資,由企事業單位專業專職人員或職業院校專業教師組合而成。職業院校針對各項體驗活動組建專業的教師團隊進行文件學習與活動指導。高職院校教師的優點是教學基本功強,口述表達能力有優勢,專業技能稍弱于企業專職人員,但通過校企合作當中的名師工作室、青藍結對(大師結對青年教師)等方式,對活動中心的指導教師進行專業方面的階段性培訓與指導。由此一來,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無論是專業能力,還是教學能力都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他們通過清晰、有條理的邏輯方式為參加體驗活動的學生講述各類職業是什么、做什么、如何做。
3.提供素材
講課的四大要素包括誰來講、誰來聽、講什么、怎么講,其中不可或缺的便是素材。素材作為教學內容的載體至關重要,包括活動書冊、課程標準、教學參考資料、教學圖片、模型、投影片、幻燈片、電腦軟件等。職業院校在硬件、軟件方面都有得天優厚的優勢,硬件方面擁有先進的教學設施,軟件方面有不同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可由專業教師根據活動項目制定配套的活動手冊、課程標準以及授課課件等。
4.提供線上、線下服務
職高院校已經開啟線上、線下學習模式,具備一套較為完善的教學平臺,只需在此平臺上增添體驗中心的網絡課程,體驗中心的專職人員定期上傳課程設置、授課內容、課后評價等,以微課、慕課等形式呈現教學內容作為課前課后的學習以及中小學校選課的參考,完善傳統的教學形式,中小學校自行在官網進行選擇與預約,有效減輕雙方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發展性
發展,意為發育、進展、變化,職業體驗中心必然要促進職業院校的全方位發展,讓其得到質的變化,大致分為學校、教師、學生三個不同的層面。
1.學校
通過承接職教啟蒙教育活動,讓中小學生走進職業院校感受大學校園氛圍,走進課堂聆聽專職教師開啟各類職業的啟蒙教育,走進實訓基地動手體會各行各業的實操步驟,走進校企合作單位親眼觀摩專職人員工作的畫面并進行交流學習,將書本中的各類職業名詞以生動的方式演示給中小學生。這個過程不僅提升了中小學生對職業的認知,更讓他們以及各界人士對職業院校有了新的認識,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不再帶著有色眼光看待職校學生,為職業院校做了最好的宣傳。同時,活動中心的啟動以及運營資金為職業院校增加了新的財政收入,用于體驗中心的建設,促進不同職業體驗的課程開設、設備完善、體驗項目增添等,一舉多得、相互促進。
2.教師
職業院校的教師授課群體為職校學生,面對認知能力薄弱、上課專注力低的學生,需要重新調整授課方式、內容、形式。教師只有通過活動、比賽等形式不斷反思才能進一步成長。對體驗中心的專職教師,需要具備三個特點:(1)強有力的教學基本功,面對不同年齡層的學生駕輕就熟地完成教學內容;(2)持續進步的專業能力,應對互聯網時代帶來的專業提升與要求;(3)精深的鉆研能力,為體驗中心開設新的活動項目提供優質的方案。活動給教師帶來了壓力,同時教師將壓力轉化為動力,促進他們在專業上、教學能力上有新的發展空間。
3.學生
此時的“學生”包含了中小學生以及職業院校的學生。對中小學生而言,不僅獲得了不同職業的認知,逐步明確了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而且對職業院校的學習氛圍以及職業院校的教師、學生都有了新的認識;對職業院校的學生,可以通過參與體驗中心的活動,提高自己對專業的認可度,增強自信心,提高自身的活動能力,鍛煉領導力;通過與中小學生的交流互動,培養愛心。
(三)發揚性
發揚,意為喚起、提倡。職業啟蒙教育喚起了我們對勞動的熱愛,提倡工匠人的道德、能力、品質的工匠精神。
1.樹立勞動價值觀
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要是通過職業體驗等實踐活動,感知、體驗不同的職業,體驗不同職業的意義,培養勞動觀念和正確的職業觀、價值觀,建立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價值和從事不同職業的人以及平等看待不同職業的意識,培養職業興趣,建立職業理想。職業院校多數為手工業專業,因此,啟蒙活動課程多數以各類技師專業為主,通過課程學習、實操運作加深他們對勞動最光榮的認識與認同,讓他們對手藝人、工匠人保有尊敬之意、仰慕之情。
2.發揚工匠精神
工匠是指有工藝專長的匠人,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即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職業啟蒙教育在對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作用發揮以及工匠精神最核心的內容——職業人的價值觀和勞動觀的問題上,得到了最大的體現。中小學生在職業體驗的過程中通過觀摩工匠的勞作、動手體會工匠活、受到專業教師以及工匠人的指點等多種途徑,感受中國工匠的精神與存在的意義,從而敬仰工匠人,傳承工匠精神。
三、結語
我國一批職業學校與中小學合作開展職業體驗活動已經有十幾年實踐探索,主要組織中學生參加為期一周的現代生物、金工、木工、3D打印、建模、電子電工、茶藝、插花、剪紙、篆刻、陶藝等課程學習。職業啟蒙教育迫切需要通過系統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從自發、零碎和低水平向科學、有序、高水平方向發展,只有建立系統化的啟蒙教育體系,方能促進我們進一步打造專業的職業體驗中心、完善體驗課程、建立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機制、提升職業院校的知名度。
職業院校具備完善的設施基礎、精深的鉆研團隊、資深的校企合作單位,職業體驗活動的進一步提升與系統化完善將是職業院校在職教啟蒙教育中下一步的目標。職業院校將通過職業體驗中心為載體全面提高我國中小學生對各類職業的認知度,從而提升青少年對自身職業生涯的規劃;通過體驗過程不僅初步掌握了某些職業的初級入門操作,更對職業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有了深入了解;通過體驗實操過程提升學生對工匠的敬仰之情,從而樹立勞動最光榮的意識與理念。
職業院校是我國職業啟蒙教育的重要載體,任重而道遠,我們要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沈玉琴.開發家長社會資源 開啟職業啟蒙教育[J].上海教育,2016(Z1):83.
[2]蘆丹.社會職業啟蒙教育內容體系探析:以贛州市為例[J].河南科技,2014(21):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