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摘? ? ? ? ? ?要]? 中職院校的會計實訓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會計教學的關鍵環節。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促進了會計職業信息化的同時,也為會計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中職學校會計實訓課程信息化并沒有實現。從中職會計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著手,闡述信息化技術在會計實訓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意義,針對性地提出信息化環境下中職會計實訓教學建議,著重探討如何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會計實訓教學中,推進會計實訓教學信息化,提高會計專業人才供給質量。
[關? ? 鍵? ?詞]? 信息化;中職會計;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116-02
會計實訓教學是一門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中職會計的理論教學知識一般比較抽象,要想有全面直觀的認識,加強會計實訓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科學的進步,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不僅促進了會計職業信息化,也為會計教學注入新的生命力,中職學校會計專業紛紛開始探索利用信息化技術深化教育模式創新,提高會計專業人才供給質量和能力,但會計實訓課程信息化仍不盡如人意。因此,如何推進會計實訓信息化,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的職業教育理念,已成為一個熱點問題。
一、中職會計專業實訓教學現狀
當前大部分的中職學校會計教學中設置了實訓環節,“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發生了轉變,但是由于各種條件限制,會計實訓教學與信息化技術并沒有實現很好的結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重理論教學,輕實訓教學
部分中職學校雖然開設實訓課程,但是實訓教學安排只是應付教學檢查,在實際的課時安排中依舊偏重理論教學,導致實訓課時較少,實訓僅停留在方案設計中,達不到實訓的效果。同時,在會計的教學課堂中,不少教師偏重理論教學,較少關注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從而導致學生不具備相應的實踐技能。
(二)校內實訓與企業需求脫節
一是教學重點與信息化環境下的企業需求脫節。很多中職學校會計實訓重點停留在手工做賬或會計電算化,而現在,企業大都融合信息化,利用功能強大的財務軟件通過計算機統一處理,校內實訓內容與企業銜接性較差,學生難以快速勝任企業會計工作崗位。二是會計實訓教材和教學內容往往滯后于實務的更新,例如,“營改增”后,稅率和一些業務處理發生了變化,而教材仍沿用舊的稅率,學生不能及時接受新的會計知識信息。三是實訓大都局限在工業企業的傳統業務,較少涉及互聯網經濟下的一些業務處理,學生到工作崗位需要重新學習和了解,工作適應期延長。
(三)教學手段傳統,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傳統的會計實訓教學通常以書面材料、紙質憑證、賬簿訓練為主,沒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教師教學過程中偶爾使用PPT或者利用視頻播放會計實務操作,較少有動態的感觀刺激,難以激發學生對會計實訓知識的學習興趣。同時,傳統課堂中教師偏重“滿堂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安排,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實踐主動性不高,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二、會計實訓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技術的重要意義
會計實訓教學將會計理論教學和實踐聯系起來,鞏固課堂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而將信息化與會計實訓教學相結合,為會計實訓課程提供了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指導的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會計實訓教學體系。其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模擬仿真實訓環境,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通過信息化與會計實訓教學的結合,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一個仿真模擬環境,讓學生在現實的環境中演練會計的各項工作,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深化學生對企業會計崗位的了解與認知,為未來的企業實習或工作奠定基礎。
(二)實現教學與現代企業需求接軌,提高學生社會適應性
信息化與會計實訓教學結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傳遞教學內容,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及時更新會計專業知識,如通過截取新聞、學習專家政策法規解讀或者播放解說視頻等方式幫助學生與時俱進,跟上企業會計實務的步伐,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
信息化手段運用到會計實訓教學中,可以讓動畫、視頻等作為會計實訓內容的載體,以動態和直觀的方式展示抽象和靜態會計理論知識,比傳統的文字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更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規律,易于激發學生的共鳴,提高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通過運用互動平臺和智能手機APP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會計實訓,一方面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另一方面打破學習時空界限,學生可以通過平臺隨時了解教學內容、發起討論,教師也可以利用平臺及時檢查作業情況、進行階段考核,最后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反饋找出理論和實訓的差距,實施有針對性的輔導,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信息化技術在中職會計實訓教學中的運用建議
(一)注重實訓教學環節,構建實訓課程體系
中職會計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素質為基礎,企業需求為導向,培養具備實務操作技能的初、中級會計人才。建議在實際的會計教學課程中,合理設置會計實訓課程,增加會計實訓課程課時,培養學生的實務技能。同時,由于會計是一個知識體系,涉及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稅務管理等內容,在實訓課程設置方面,除了傳統的會計手工模擬實訓、會計電算化等,建議增加稅務實訓、管理會計實訓等課程,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幫助學生了解并熟練運用各個會計崗位財務軟件,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
(二)調整實訓教學內容,對接社會企業需求
會計實訓教學應當結合我國當下會計信息化的現狀和趨勢,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了解企業的實際工作要求,及時更新實訓內容,調整和補充會計實訓教材,讓學生能夠跟上企業實務步伐。例如,“營改增”后,稅務機關的發票管理、納稅申報等都實行實名認證和身份綁定并在網上進行。在實訓教學中應改變傳統的手工填開發票和手工填制納稅申報表,使用模擬增值稅稅控發票軟件和電子稅務局軟件實現,這樣能讓會計實訓教學與工作崗位“無縫對接”,使我們的學生更好地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
(三)豐富實訓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手段,在會計實訓教學中首先建議教師引入和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微課、翻轉課堂等,將知識內容以視頻、動畫等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會計實際業務操作,使原本單調的文字形象化,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主動學習的能力。其次著眼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依賴智能手機的情況,因勢利導,將教學延伸到手機端,在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復習等環節合理運用互動平臺和智能手機APP等,鼓勵和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手段隨時隨地學習,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四)整合會計實訓平臺,營造會計工作環境
目前,大部分中職學校配備的會計實訓平臺間聯系性不強。建議中職學校整合這些會計實訓平臺資源,創建虛擬商業社會環境,營造會計職業工作環境,促進信息化技術和情境教學的多維度統一。通過角色扮演、任務驅動等方式,利用喜聞樂見的動漫游戲過關界面,讓學生進行虛擬實習和會計專項技能訓練,寓教于樂的同時,讓學生切身體會會計信息化環境下會計核算的理論和方法,掌握各種崗位會計技能,為日后進入企業實習或工作打下基礎。
中等職業學院在實際發展中承擔著培養技術人才的責任。傳統的會計實訓教學內容有限,常常局限在制造型企業的供應、生產、銷售三大傳統業務范濤之內;在信息社會發展的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應積極引進信息化手段,開展會計實訓教學模式改革,使傳統會計實訓課程能夠與時俱進,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曹文瑩.信息化背景下中職會計教學模式的改革[J].當代職業教育,2014(7):49-51.
[2]趙潔.中職院校會計實訓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職業,2017(6):98.
[3]林曉露.對信息化會計實訓課程的探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7(10):177-178.
[4]嚴水荷.“互聯網+”背景下中職會計“理虛實一體化”教學芻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4):30-33.
[5]姜繼永.淺談會計實訓在中職財會教學中的重要性[J].時代金融,2017(30):149.
[6]謝穎登.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中職會計實訓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73-76.
[7]譚昭怡.提升中職會計實訓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納稅,2018(11):42-44.
[8]鄭百合.淺析中職會計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職業教育,2017(2):106.
[9]雷佩垚.淺談中職《會計實訓》的教學[J].科學咨詢,2016,(18):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