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摘? ? ? ? ? ?要]? 時代在不斷進步,從而推動教育更好更快地發展,當今社會對教育的作用越來越重視。現如今國家大力興起職業教育,因此,中職學校逐漸成為培養職業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近年來,中職學校也在進行積極有效的改革,通過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指導和改革理念的推動,進而達到強化中職語文的目的,取得了有效的成績。教育改革為中職學校提供了更好的發展機會,同時也具有更多的挑戰性。就當前中職語文教育現狀看,語文教育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和不足,因此應該積極響應改革,從而達到以職業關鍵能力為目標的新型語文教學目的。以如何構建新型教育模式、培養職業能力、完善教育體系為主題,淺談怎樣構建中職語文教學新興模式。
[關? ? 鍵? ?詞]? 職業能力;中職語文;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21-0268-02
掌握職業技能是中職院校的重點教學目標,假如對職業能力培養的最基礎要求都做不到,那么職業院校的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沒有起到一定的教學作用。當前在市場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具有優秀職業能力的人才才能夠更快地順應時代發展,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語文作為中職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功能和義務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職業能力的闡述
人們從事其職業的多種綜合能力稱之為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測試是通過某些實驗來預測某人的職業崗位以及合適的職業類型還有性格傾向之類。以上所述屬于職業能力傾向性測試。職業能力包括個體所學的知識、技能、態度是否能在特定職業活動范圍或者在突發情況下進行類化與整合所形成的一定職業任務的完成能力。因此,進行職業測評能夠更好地確定某人對其從事職業的綜合考量。職業能力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職業的基本要求和行為規范;(2)職業思想道德。通過這兩方面水平高低的測評共同體現職業能力的優劣。企業對職業人才的能力需求是非常嚴謹的,職業人才每一項基本的職業素質與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經濟效益息息相關,因此,企業對中職學校畢業生個人素質能力有著強烈的要求。
二、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一)語文教學過程中滲入職業教育理念
語文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若僅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是無法達成預期目標的。職業教育理念是各專業與課程的緊密銜接,讓已畢業的大學生回母校進行思想溝通,灌輸職業理念,能夠從很大程度上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如教師可以邀請曾經教過的學生,利用一個課時,讓學生與師哥或師姐交流,學生以暢所欲言,向已畢業的大學生詢問在崗位中可能會遇到的難題,在學習中應該著重掌握哪部分要領,為自己后期進入職場做準備。語文教學中的批判性思維是需要教師培養的,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可以讓學生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學會運用自身能力去解決問題,能夠在職場上“以不變應萬變”。另外,語文教學中將職業教育理念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相掛鉤,讓學生能夠在交流的過程中時刻將職業理念作為職場溝通的基礎。實踐證明,具備高水平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生在職場中更容易立足。
(二)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的轉變
批判性思維與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當前學生職場中必須具備的兩項技能,更是學生職業能力中不能或缺的兩項基本能力。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獨立思考能力培養還存在一些不足,所以,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尋求對教學模式的改進與優化,將職業能力嵌入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堂時間,針對未來職業生涯中可能會出現的部分問題進行探討。如教師可以根據每個班級的實際人數劃分小組,小組成員采取合作的形式,制作出課堂講解內容,最終讓學生輪流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分享給大家。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制作課件的技巧,還能夠達到鍛煉語言能力與邏輯思考能力的目的。現階段,基本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是高職學生走向職場不可或缺的一項職業技能要求,學習課件的制作對其今后職業的發展是有益無害的。此外,教師隨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日后的求職與工作都有很大幫助。
三、職業能力培養的中職語文課程整改措施
(一)對交際能力的培養
當今社會任何一種職業都離不開交際能力,可見交際能力是職業中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教學內容。將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為目標,進行中職語文教學改革,應該確保學生的交際能力能夠得到加強。具體來說,應該按照職業能力的需求對學生的面試、口語等提出具體需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讓交際能力可以在職業能力的導向下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如為能夠強化學生的交際能力,讓其口語能力也得到提升,教師將《說話要文明禮貌》引進課堂,將其與學生的專業進行結合,不同的崗位中用不同得體的語言進行溝通。為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
(二)對應變能力的培養
基于職業能力目標的中職語文教學改革還需要通過語文課程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學生在未來的人際交往或就業中不可避免需要與人進行溝通,力求工作的盡善盡美。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應變能力的培養可以采取情境教學的方式,依據學生的個人興趣與專業特點,選擇適宜的環境,為學生講解內容,將情境與就業崗位結合起來。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突發性問題,讓學生現場回答,考查他們的應變能力。如以導游專業為例,教師可以設計旅游的情境,自己或學生作為游客,另一位學生作為導游,解決旅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有準確的判斷。
(三)對心理素質的培養
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內在影響因素。現在的中職語文教學中需要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具體如下:(1)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此為基礎,對學生良好的心理素養創造前提條件;(2)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給予學生一定的尊重,將師生關系置于平等的位置上,讓學生可以在自由的環境中,其思想與心理健康素質得到培養;(3)針對部分學生出現的不良學習心理,教師要及時進行糾正,讓他們克服心里的恐懼,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如布置語文作業時,教師可以布置部分問題,讓學生在自我探究中找到答案,教師也可以為其適當提供一些意見。不過學生應該是全過程的主導者,讓他們在學習中使心理素質能夠有所鍛煉。
(四)改革教學內容,實現與專業教學的結合
大多數的中職生畢業后是走上工作崗位的,所以,中職語文教師應該針對本校的環境以及學生的實際,選擇有職業特色的中職語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實現教材與專業的對接,并將課外閱讀與專業相結合,設計語文教學活動,才能既不失語文教學的個性,又能讓語文能力與專業技能同步提高。中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其根本目標就是為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的一線人才,所以,中職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學校以及學生學習的實際要求,開發能夠展示專業特點的教材,或者選擇適合專業特點的校本教材,為語文教學與專業的結合創造平臺,從而體現職業特色。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學,首先是按教科書進行教學,但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職業教育需要結合自身專業的特性。職業學校所開設的語文課程,應該是為專業課服務的,而不是為了學習語文而學習。所以,隨著對職業教育認識的深入,中職語文教師應該緊緊跟上時代的步伐,了解中職學校專業的相關知識,根據學生和各專業的特點,實現“分專業而異”的語文教學,這樣更賦予語文教學生動性、創造性,充分展示語文在專業教學中的內含價值。
(五)健全職業能力培養機制
1.校企合作
職業教育的主要受眾對象為各大企業,所以,中職學校應該和學生的專業有效銜接起來,創建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力求校企實現雙贏。中職學校可以按照市場的實際需求與企業的需求,開設相關專業,為企業培養專業人才。企業投資辦學,學校添加教學設備,讓優秀的員工到學校中進行演講,進行指導。語文課程貫穿于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校企合作的促成能夠讓語文與專業的對接更加有效。將語文課程融于校企合作的實踐中,能夠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要,也可以為學生進入企業提供平臺,當然,也能夠讓語文課程的價值得到更大的發揮。從語文課程的教學實際分析,校企合作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口語水平與交際能力,有利于他們的后期寫作,可以為寫作積累素材。
2.就業、創業大力支持
中職教育的目標為“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所以,中職應該為學校提供就業、創業方面的準備工作。學生就業或創業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尤為重要。如學校在為他們提供就業的同時,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專業需求,讓學生練習發簡訊、練習發放表格,引導學生主動走進圖書館,閱讀相應的圖書。在創業與就業的過程中都融合了相應的語文知識。學校可以讓學廚師的師傅到本校食堂干活;或者是讓電子商務的學生在淘寶上開業。為避免影響學生的學習,可以把時間定為周末和寒暑假。學生可以利用這個契機去學習,到企業中進行實踐。就業和創業過程都與語文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四、結語
職業人才不但需要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個人專業能力也要達標,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職業能力,這些都是中職語文教育的重點。在中職的語文教學中,因為其為文化課,所以語文課程中所蘊含的語文教學目標就可能會被忽視,這就需要首先明確中職語文核心教學目標,采取合適的方式進行改革,要對改革的全面性有所把握,將其滲透于語文的各個環節,發揮中職語文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趙鳳華.對中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探討[J].語文學刊,2015(8):163-164.
[2]李嘉穎.淺析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11):220,223.
[3]林少龍.構建以培養職業素養為目標的中職語文教學模式[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1):13-14.
[4]龔培華.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關鍵能力的思考與實踐[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