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 陳乙 劉茹菲
摘要:后現代多維度面子理論的三個維度,即個人、群體、社會面子。根據實例分析面子與身份構建的關聯度,以此探求維護積極面子的禮貌手段。
關鍵詞:面子理論 個人 群體 社會 積極面子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3-0073-02
一、面子理論的提出與發展
上世紀50年代,美國社會學家Erving Goffman從社會學的角度首次提出了“面子”的概念,他把“面子”界定為“一個人在某一具體交際場合中,通過采取言語動作而為自己獲得的正面的社會價值,是按照社會所贊許的屬性而創造的自我形象”。[1]為了拯救面子,禮貌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基于Goffman的面子概念,英國人類學家Brown&Levinson進一步系統探討禮貌、面子這一問題,提出了“面子保全論”。他們認為面子分為消極面子和積極面子兩類。積極面子是每個社會成員希望被他人尊重和認可,消極面子是希望自己的行為暢通,不受他人干涉。
早期研究圍繞Brown&Levinson面子理論對積極面子和消極面子的解讀一直受到學界爭議。隨著探討涉及動態要素,互動交際視角的面子研究熱度逐步攀升。試圖從人際關系中考察面子的研究最為熱門,揭示面子的互動性、動態性及其建構性。[2]在Spencer-Oatey提出的關系管理理論中語言主要分為兩種功能,一是傳遞信息,二是管理協調社會關系。她雖然沒有否定Brown&Levinson有關面子與禮貌的關系,但是不難看出面子交際互動中的分析更為符合人際關系的社會性和動態性。[4]面子的研究隨之重點轉向互動交往的層面,Arundale提出的面子構建論應運而生。面子構建論基于對現有交際模式的解讀與分析,演示面子在談話交往雙方“互動成就”中的共建過程。他認為面子是“一種具有關系性和交互性的現象”。[5]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面子研究也逐步傾向于身份到面子的關系。基于身份理論這個全新的視角闡釋面子以填補交際互動視角的不足。Spencer-Oatey分析了面子與身份的關系,認為“面子與身份都與個體本身一些特征有關,只不過前者通常與一些受到社會積極評價的個體特征或特性相聯系,而后者包括社會積極評價和負面評價或執行評價的那些人特征或特性”。[5]Spencer-Oatey認為面子研究涉及自我呈現、身份構建、敏感因素等概念,故以為可以從個體、關系和集體層面解析面子。[6]中國學者周凌和張紹杰基于身份理論探究體現漢語文化特性的面子表征,即其“積極評價面子”與“消極評價面子”概念建構,將兩者定義為在社會價值與文化價值約束或影響下交際個體的期望被接受/拒絕的正面/負面評價面子,從而揭示了中西方文化背景下面子概念存在的差異,進一步開拓了研究特定文化性面子理論的新視角。[6]近年來,盡管學界對面子的探索熱度不減,然而,從后現代多維面子理論視角研究的卻不多。本文試圖運用后現代多維度面子理論即從個體、群體、社會面子三個維度的角度出發,結合對前人總結的面子—身份理論的理解,來分析面子搭配與身份構建的關聯度,以探究維護積極面子的禮貌手段。
二、后現代多維面子理論視角下維護積極面子的禮貌手段
從面子的三個維度——個人面子、群體面子和社會面子,分析面子搭配與身份構建之間的關聯度,從而探究維護積極面子行為的禮貌手段。
(1)個人面子。個人面子是指與個人的因素和屬性相關的面子。它強調個人行動自由和個人愿望的滿足,其實質是以個人為中心的社會價值觀。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文化,面子是中國精神的綱領。在中國,予人面子,就是尊重其人格;掃人面子,就是讓人尊嚴掃地。所以,中國人在交流談話中千方百計地保全個人或他人的面子,有時也通過貶低自己以求給對方留足面子。由于輩分、年齡、職業、頭銜的不同,直呼其名被視為有損個人面子的行為。為了維護個人的積極面子,表達敬意,中國人常用帶有稱謂的詞稱呼對方。比如在職場上,人們往往根據對方不同的職位,在姓后面加上官銜稱呼對方,以表尊重。常見的有“張書記、王處長、劉主席”等。中國人將這種稱呼方式稱之為給足了對方面子(維護對方積極面子),而聽話人也會因為自己的身份地位得到了說話人的認可和肯定而感覺倍兒有面兒。
(2)群體面子。群體面子強調的是個體行為保持和群體觀念與評價的和諧統一,而不是對個人愿望的遷就。[3]這種類型的面子與個人的屬性無關,而是受個人所屬的群體屬性的影響。正因為如此,為了維護自己所在群體的積極面子,群體成員會盡量避免做一些有損整個群體形象的事情。
比如:在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孔嬤嬤對盛家姑娘們教導道:“一家子的兄弟姐妹,同氣連枝,共榮共損,日后你若榮耀了,全家都榮耀,你若丟了面兒,全家都跟著丟了面兒。”
在這個例子里,孔嬤嬤強調面子是古代一個家族最重要的顏面。這也反映了在古代由于深受儒家(下轉第72頁)(上接第73頁)文化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個人的言行舉止也代表了父母、親人在內的家族面子。你若考取功名,則光宗耀祖;你若作奸犯科,則有辱門楣。所以,古代評價一個人,往往會得到書香門第,清流人家等回復,這些都是對家族地位名聲的積極面子的評價。地位和聲望給了家族面子,而面子維護了家族的地位和聲望。
(3)社會面子。社會面子是指個人通過自身的刻苦努力、天賦或者才能得到的社會地位或身份。把個人視為社會和整個人類的一分子,需要以自己的社會角色為基石,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品格,并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比如德國大師賽首輪中丁俊暉5:3艱難戰勝老將奧布萊恩涉險晉級。第7局比賽中,丁俊暉解紅球卻先碰到綠球,在裁判和對手都沒有發覺的情況下主動跟裁判承認犯規,得到對手的敲桌贊賞和觀眾的熱烈掌聲。丁俊暉作為國家隊臺球運動員,在晉級的機會和遵循規則矛盾時,選擇了規則。他正義的選擇代表了中國風度,維護了中國人的面子,贏得了世界對他、對中國人的尊重。
三、結語
總之,需要維護個人積極面子時,人們往往采取夸贊、尊稱、貶低自己等方式來表達尊敬。當需要維護群體積極面子時,人們往往將群體里每個人的面子與群體的面子緊密聯系在一起。當需要維護社會積極面子時,人們往往根據人社會地位的高低來決定維護面子的大小。
參考文獻:
[1]何兆熊.語用學文獻選讀[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夢欣,李捷.面子建構論評析[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8(3):13.
[3]曾辰.身份認同視角下對中國文化中面子的重新理解——對電視劇《都市外鄉人》的個案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2):203-206.
[4]周凌,Daniel Kádár.面子研究的傳承與嬗變[J].外語研究,2016,33(3):26-30.
[5]周凌,張紹杰.國外面子研究的最新動態[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5(3):75-82.
[6]周凌,張紹杰.漢語文化特性的“積極評價面子”與“消極評價面子”概念建構:基于身份理論的視角[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5):41-49.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