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鳳娟
摘 要:鑒于略讀課文的重要性需要進行略讀課教學目標的確定。目前略讀課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對新課標要求理解不清和對略讀課文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準造成的。教學目標定位是教學環節中首要的任務,它好比箭靶的“靶心”、船在大海航行中的“方向盤”。只有定位好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的其他教法、學法才能確定,而不至于迷失。
關鍵詞:略讀;教學目標;定位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25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1-0044-01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由于對略讀課文的了解和重視不足,在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往往太熟悉精讀課文的教學模式,到教學略讀課文時,無法實行教學模式的轉換。教師教學概念模糊,認為略讀課文就是精讀課文,上課時處處精批細講,導致學生從精讀課中習得的閱讀知識和閱讀技巧,無法在略讀課中通過自讀自悟的方式施展,影響了他們的自主閱讀能力。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的定位要把握好以下幾方面的因素:
一、應“依綱靠本”
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概括能力的基礎上,第三學段的略讀課的教學目標的定位可提高至遷移運用和擴充知識的層面上。人教版課文很注重主題的開展和資源的整合。如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父母的愛”展開的,在教學《學會看病》這一課時,我校黃老師對圍繞主題、整合資源做了個范例。他在讓學生感悟本課中母親讓孩子學會獨立這一深沉的愛的基礎上,還通過資源的整合,回顧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愛的主題,繼而引導學生把思維發散至本冊書中能體現這一主題的課文(《釣魚的啟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落花生》),從低層次的概括課文內容上升至高層次課文歸類學習。接著,黃老師還從課內學習遷移到課外作品賞析,通過多媒體引導學生收集《學會看病》這一課的作者畢淑敏的作品,讓學生由關注作品到關注作家,體會這一位智慧母親是如何在生活中處處給孩子愛和教育,教會學生課后閱讀中可以學會關注作家,實行有選擇性、有效的閱讀。
可見,略讀課能緊緊圍繞課標,把習得的方法進行遷移運用,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二、應“因文施教”
參透文本,感悟編者和作者的意圖,看起來很難,但實際上我們可以把它簡化成為三問:寫什么?表達的中心是什么?(編者編書的意圖,作者為什么要寫它)從中你學到了哪些寫作方法和表達技巧?每篇略讀課文前面都有連接語(提示語),編者通過這些連接語把不同的課文連接起來,然后通過若干個關鍵問題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去讀課文,這里包含編者把文章編入課文的意圖,也包含了作者的寫作心聲。在確定略讀課文教學目標時,它是我們很好的指路燈。
課文《難忘的一課》主要講述了臺灣光復后,臺灣人民渴望學習漢語、回歸祖國的愛國之心。臺灣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如何讓學生通過有效的預習展開學習?課文的連接語就給了我們很好的提示:“閱讀臺灣一些相關的資料加深體會。”所以在課文的學習前,先讓學生了解臺灣歷史,引導學生感受海峽兩岸幾十年來親人們隔海相望而無法相見的無奈,引導學生課前聽聽聞一多的《七子之歌——臺灣》,這樣對學生感受和體會課文有很大的幫助。可見,了解編者的意圖——有效把握提示語,對略讀課文目標設定很重要的。
三、應“量身定做”
地區差異是影響教學目標定位的一大因素,城市的資源豐富(多媒體的使用,圖書館、書店開展的活動豐富),農村的資源相對比較貧乏,會影響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拓展和延伸。所以,對于我們既有農村學生又有城市學生的學校來說,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擴充知識面和量是略讀教學目標定位的難度之一,也是我們需要繼續探索的問題。
教學實踐證明,正確定位略讀課文的教學目標,能有效促進略讀課教學目標成效“雙向”推進?!半p向”,一是指實施者即教師,一是指受施者即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明確方向,教學技巧得以推進。學生在學習中興趣趨濃,能力全面得以推進,真正地實現了略讀課文教學的有效性。但因文不同,每篇略讀課文具有各自的特色,教學目標的確定也因個性而定,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如何確定好課文的教學目標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實行,也將是我們以后要繼續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朱麗鋆.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的跨個案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4.
[2]王 麗.淺議小學語文略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7(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