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自勵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深入到社會生活各個層面,我國教育領域也面臨著諸多的改革。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各學校紛紛探索將“互聯網+教育”運用到教學中,促進教育的發展。思想政治課程作為一門時事性與政治性極強的學科,需要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增強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互聯網+教育”模式憑借其在教學中的便捷性以及教學資源的豐富性,更新了學生對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認識。為此,筆者將淺談“互聯網+教育”對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31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1-0119-02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發展模式被廣泛地應用到各行各業當中。教育領域作為知識培養的重要基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中學思想政治課程作為中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對培養學生的三觀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面對思想政治課程內容上存在的“新”與“舊”的更迭,可以在教學的形式上結合最新的時事進行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思想政治學科本身具備歷久彌新的學科特點,對中學思想政治教師的教育專業水平與個人知識面都有著非常高的要求[1]。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中借助“互聯網+教育”進行現代化教學,可以橫向拓展知識,也能增強學科教學的效果。筆者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將淺談在“互聯網+教育”形勢下如何開展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以為我國教育的發展略盡綿力。
一、“互聯網+教育”與時事熱點教學相結合
思想政治課,思想與政治是其教學的永恒主題。思想的產生源于生產與生活經驗,政治是時代發展的主題[2]。思想政治學科的教學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中將“互聯網+”與時事熱點進行結合,可以橫向拓展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與時效性。教師在運用此教學策略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個人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時事熱點,并引用微博、熱評等讓學生運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理論知識分析時事中蘊含的道理。教師在達成一定知識教學目標后,可以進一步滲透德育思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加深學生對中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理解。
案例一:
在“我國的政黨制度”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十九大中的會議視頻,通過視頻播放器展示給學生,為學生講解國家近年來為反腐倡廉、加強黨風建設采取的多項措施,并通過講解當地官員豪車出入現象減少、政治生態好轉的案例,來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國家政策對生活的影響[3]。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利用互聯網收集時事熱點信息,拓展了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寬度。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可通過逐步的引導,讓學生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增強知識應用能力,進一步落實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二、“互聯網+教育”與小組討論教學模式相結合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時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靈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思想政治教師在傳統的教學中可以發現,學生對開放性的思想政治話題表現出了思想的一致性,這是因為學生并沒有深度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僅用書本知識回答問題,缺乏自己的思想[4]。這種教學情況的出現,不僅僅是因為學生內向與羞于表達個人意見,關鍵在于教師沒有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思想意識與討論的平臺。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掌握了互聯網查詢信息的基本技術,已經具備一定的現代信息思維。因此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變革教學理念,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從而實現教師教學與自我教學的雙教學模式。為了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活躍課堂氣氛,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可以設置互聯網活動主題,并運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討論的平臺。教師運用此種教學方式時,要注意主題設置活動內容契合教材的需要,并合理分配小組成員,確保各個小組之間政治學習能力與性別比例的平衡,從而豐富小組在主題討論中的角度。
案例二:
在“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設置活動主題,讓學生預先從網上收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例子,并讓其與小組成員進行資源互換與交流,之后再讓學生圍繞活動主題“分析生活中的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現象”進行討論。學生通過爭執與辯論,能夠進一步明晰其中蘊含的哲理[5]。教師在開展此類教學活動時,要注意自己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應過多地干涉學生的討論。當學生遇到討論難題時,教師要用語言引導學生的政治思維,從而幫助小組討論活動有序進行。這種教學模式集中體現了以生為本與“互聯網+教育”結合的理念,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打破了固化的思維模式。
三、“互聯網+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
思想政治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同樣具有德育教育的共通性,但德育教育內容在思想政治課程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時,可以發現教材內容中處處蘊含著德育內容,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整個教材內容之中,這也正是政治學科的“新”與“舊”知識的體現。教師將“互聯網+教育”應用到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能夠進一步確保學生在多元化價值觀的網絡文化環境中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尤其一些西方國家通過影視、動漫、音樂、游戲多種形式進行精致利己主義、享樂主義的價值觀滲透,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6]。現代的中學生雖然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價值觀,但仍缺乏穩定性,很容易受互聯網負面信息的影響。現在很多學校禁止學生使用互聯網進行學習,這無法培養新時代下具有綜合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生。為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要將互聯網引入課堂教學當中,采用更好的策略引導學生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下正確地使用互聯網,從而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新青年[7]。
案例三:
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通過互聯網收集社會上的文明與不文明現象的圖片作為課堂教學素材。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大屏幕為學生播放社會不文明現象與文明現象圖片讓學生進行評價。教師在為學生展示老人摔倒的照片,還可讓學生思考該如何去做。當學生在面對“扶”與“不扶”的問題時,表現出了這個年紀該有的疑惑,“扶”可能損害自身的利益,“不扶”可能會耽誤老人的傷情。教師可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融入教學當中,讓學生意識到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扶”,但要注意方式與方法,可以通過電子設備或多人作證的方式來保障自身的利益。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利用“互聯網+教育”開展教學時,要讓學生意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維護個人合法利益并不沖突,為社會奉獻與維護個人合法權益可以并存,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四、“互聯網+教育”與傳統教學模式相結合
隨著“互聯網+教育”在教育領域的深入發展,已經形成了多種教學模式,例如微課、幕課、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等。多媒體教學從最初的多媒體到視頻展示教學,再到互聯網互動教學模式,“互聯網+教育”在教育領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從最初相對割裂的教育局面到與傳統教學模式相融合,有效地促進了教學的發展。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常常有所疑惑,如何利用最新的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僅僅進行視頻展示與圖片展示對課堂教學的作用不大,板書雖然要占據一定的課堂時間,但在教學環節中,對學生來說幫助理解課堂知識是必不可少的。“互聯網+教育”發展到今天已經有效地將現代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結合[8]。為此筆者將以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為例,展示如何將電子白板教學的現代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融合。
案例四:
在“多變的價格”這一課的教學中,課前教師可以運用互聯網資源數據資料庫進行備課,課中教師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展示功能為學生展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購買商品的視頻與影響價格的因素知識點等內容。學生在觀看重點知識時,教師還可以通過暫停與反復播放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通過涂鴉功能直接在圖片上進行分析。同時教師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板書功能與反饋器功能,為學生進行知識詳解,并根據反饋器的情況了解學生的答題情況。
通過所舉案例可以看到,中學思想政治教師運用“互聯網+教育”進行互動式課堂教學,將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優勢融入現代教學當中,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課堂參與度與課堂學習效率。
五、結語
思想政治學科是中學教學中的重要學科,中學思想政治教師利用“互聯網+教育”將時事熱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符合思想政治學科本身的學科特點。同時教師將“互聯網+教育”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融合,并設置主題讓學生參與小組討論,可增強教學互動,實現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化。互聯網時代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學思想政治教師應該正視社會發展潮流,將其運用到教學之中,培養能夠肩負時代使命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胡 娟,崔 凡,楊 趙.網絡背景下政治教師如何有效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作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6):746-747.
[2]王宣貽.網絡文化對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青春歲月,2017(34):141.
[3]丁明秀.微博視域下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對的挑戰與機遇[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3(7):44-46.
[4]王彩芳.互聯網對中學思政課教師的影響與應對策略[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6(10):4-7.
[5]卓曉青.“互聯網+教育”: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行與思[J].新課程(下旬刊),2016(12):351.
[6] 姚慧園.信息時代,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哲學啟示[J].新課程(中學版),2017(1):357,359.
[7]白 雪.互聯網+背景下政治課培育中學生公共參與素養的路徑研究[J].福建質量管理,2016(16):201-202.
[8]李邢邢.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創新[J].新課程(中學版),2018(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