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國際化進程進一步加大,雙語教學勢在必行。高職高專院校通過雙語教學的實施,逐漸積累,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在高職高專院校中開展雙語教學符合教育教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并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就業(yè)空間。結合《市場營銷學》的學科特點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制定出符合學生發(fā)展需求的雙語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職高專;市場營銷學;雙語教學方法
一、雙語教學的含義
關于雙語教學的含義在國內外學者中有不同的闡釋。王斌華在《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中外比較》中把雙語教學劃分為廣義的雙語教學和狹義的雙語教學:“廣義的雙語教學指的是學校使用兩種語言教學;狹義的雙語教學指的是學校全部或部分地使用第二語言教授數(shù)學、物理、歷史、金融、財會等非語言學科。”
根據(jù)《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雙語教學”是指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各門學科的教學(Bilingual Education: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在我國高職高專《市場營銷學》中雙語教學一般是指將漢語作為第一語言,英語作為輔助語言,雙語教學是將語言作為媒介,教授學生專業(yè)的市場營銷學知識。提升學生用英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既精通專業(yè),又具有英語溝通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滿足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國際化人才的需要。
二、雙語教學的歷史背景
雙語教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初,在歐洲召開的第一次國際性雙語教育研討會。雙語教育的發(fā)展是在“二戰(zhàn)”后,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具有代表性意義的三大區(qū)域(北美、歐洲、東南亞)。當前,在全世界范圍內在高等院校中設立雙語教學研究部門已經(jīng)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中國真正意義上雙語教學的開始是伴隨中國近代高等教育興起和國外交流加強開展的。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雙語教學開展是一個全新領域,對中國教學來說是一項教學模式革新。
2001 年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2001 年 4 號文件),內容指出本科院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性以及提升雙語課程的開設比例。
2008年,在《教育部財政部關于批準2009年度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項目的通知》中,強調了雙語教學示范課的顯著意義。2007-2010年,在教育部的推動下,諸多省市逐步成立了雙語教學管理機構。雙語教學初見成效,一些綜合性大學的雙語課程較為成熟,開設比重占所有專業(yè)課程的10%左右。
職業(y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中指明了高職院校要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高職院校教育要逐步走向國際化。就山東省的情況而言,《山東省“十三五”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實施師資隊伍國際化素質提升計劃,培養(yǎng)教師國際化視野,提高教師雙語教學能力。《山東省教育廳等11部門關于辦好新時代職業(yè)教育的十條意見》提出支持職業(yè)院校有計劃地學習和引進國際先進、成熟適用的人才培養(yǎng)標準、專業(yè)課程、教材體系和數(shù)字化教育資源,建立一對一合作關系等;一方面“走出去”,推動高水平職業(yè)院校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發(fā)起成立“一帶一路”職業(yè)教育國際聯(lián)盟,在沿線國家建立辦學機構、研發(fā)機構,與沿線國家職業(yè)院校合作,加快推進高素質職業(yè)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雙語教學不僅能提高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及學術水平,加速教材更新,還能促進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推進;我國高等教育正在逐步走向國際化。雙語教學既有利于培養(yǎng)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核心人才。因此,開展雙語課程建設符合當下教育環(huán)境的發(fā)展要求,也是職業(yè)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
三、不同國家的雙語教學發(fā)展現(xiàn)狀
(一)美國的雙語教學
美國早期的雙語教學條例中規(guī)定,為了使來自不同地區(qū)的學生能夠與美國本土學生達到同樣的入學標準并適應學校生活,學生必須用英語代替母語。這也是美國是雙語教學最有代表性的方面。
(二)德國的雙語教學
德國的雙語教學把外語從教學對象轉變?yōu)榻虒W工具,即把外語作為專業(yè)課的授課語言。到1996年,全德境內有276所學校開展雙語教學。在德國的高等院校中,學生畢業(yè)后想成為一名教師,必須同時學習兩個專業(yè),這為教師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東南亞雙語教學典范——新加坡
在新加坡,雙語教學可以追溯到1955年。1965年,為了促進非母語的學習和發(fā)展,當?shù)卣岢隽硕囗椪咧С帧5?969年,第二語言成為新加坡劍橋普通水準考試的必考科目。
四、高職高專院校市場營銷學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市場營銷學》是一門建立在經(jīng)濟科學、行為科學、現(xiàn)代管理理論基礎之上的綜合性應用科學。既是市場營銷專業(yè)的一門職業(yè)核心能力課程,也是打開營銷知識大門的敲門磚,是學習后續(xù)課程的基礎,通過學習本課程,學生能夠轉換思維角度,從營銷學的視角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為企業(yè)提出適當?shù)臓I銷方案和解決辦法。提升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但在長期注重讀寫忽略聽說的學習習慣之下,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較為薄弱。雙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兩種語言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根據(jù)企業(yè)所處的營銷環(huán)境和服務對象,進行簡單的溝通。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技能的運用性。
在我國高職高專院校中實施雙語教學是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的需要。在高職高專院校中開展雙語教學能夠改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增加學習的自信心。同時,《市場營銷學》雙語教學的開展可以使學生在已有的英語能力基礎上,將專業(yè)知識加以滲透,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同時,有助于學生拓寬視野,拓寬就業(yè)渠道的需求。因此,在我國高職高專院校中實施雙語教學是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我國高職高專院校實施雙語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將語言作為教學媒介,能夠擴大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機會,專業(yè)知識借助語言作為輸出手段和有效方式,達到了提升專業(yè)技能的效果。雙語教學的實施是過程性的,在雙語教學的實施中最為關鍵的地方在于借助學科知識開展雙語教學。在以往的雙語教學模式中,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語言教學而忽略了學科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因此,在未來的職業(yè)教育中,雙語教學方法需要探尋一條嶄新的路徑。
五、《市場營銷學》雙語教學方法探究
(一)了解學生英語基礎
雙語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英語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等。因此,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通過問卷調查、英語成績、英語測驗、四六級通過率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如果學生在這些方面存在明顯不足,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方法。
(二)雙語教材的選定
目前國內高職高專院校市場營銷雙語教材選取,多為原版教材,理論立體完善,案例豐富,但原版教材篇幅長,語言難度與高職高專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有一定距離,因此,在市場營銷雙語教材選取上應充分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結合國內的基礎教材完善教學內容。
(三)雙語教學目標
語言是人類交流的工具,是文化的傳承和載體。雙語教學將同時關注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和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學生借助兩種語言的轉換,形成新的營銷理念,根據(jù)企業(yè)所處的營銷環(huán)境和服務對象,進行簡單的溝通。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和技能的運用性。
(四)雙語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學的靈魂所在。因此,如何利用課堂,使雙語教學不再是單純的教英語,而是用英語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專業(yè)知識維度,明晰學生對雙語教學的理解層次,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工作,提升教學質量。
目前國內雙語教學模式分為:沉浸式、雙語過渡式、維持式。沉浸式要求全英文的授課環(huán)境,對教師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目前國內只有部分院校應用這種方式。過渡式要求教師在講課中靈活使用母語和英語,但授課中板書、作業(yè)、考試必須使用英語。維持式是使用母語傳授專業(yè)知識,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雙語教學。考慮到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水平,選擇過渡式教學模式。教師授課中根據(jù)課堂授課效果和學生的課堂反應交替使用母語和英語。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使學生逐漸適應英語教學環(huán)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課程的開始階段,可以通過課前預習專業(yè)詞匯、詞匯游戲等靈活多樣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專業(yè)詞匯量。教師通過布置課前任務,使學生自行查找文獻或觀看視頻等方式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彌補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個別學生跟不上的情況。在學生逐漸適應英語環(huán)境后,將理論知識的講解和實踐技能操作相結合,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英文演講、查找文獻、撰寫報告等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避免學生因為教師的發(fā)音問題或聽不懂等原因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問題。教師要充分合理運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教學課件力求實現(xiàn)觀點式呈現(xiàn)、線索式呈現(xiàn)。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PPT向學生展示教學的重難點,幫助學生理解。課堂效果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于師生的互動程度。因此,只有教師一個人講解,沒有學生參與的課堂是暗淡的,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之間相互啟發(fā)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五)雙語教學的考核方式
考試是檢查和評定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雙語教學的考核方式采取多樣化的評定方式。除了最終卷面考試之外,雙語教師應將學生平時的作業(yè)、口試、參與活動、小組答辯等內容納入考核的范圍。
六、關于雙語教學的思考
(一)建立完善的雙語教學資源庫
目前,各個高校之間的教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任課教師授課的發(fā)展局限于教材的稀缺和教學資源的不充分,因此,應加強高校間雙語課程共建,提升雙語教學資源的共享,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建立雙語教學資源庫。
(二)擴大雙語教師團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雙語教學的主要困境在于教師資源的缺乏。進行雙語授課的教師是具備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較高的英語能力的教師。應當提升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擴大教師交流出訪學習的機會,短期培訓和長期培訓相結合,注重雙語的師資儲備。
(三)結合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活動
通過查閱國內外文獻資料、視頻信息等資料,構建豐富靈活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烘托課堂的學習氛圍,展示雙語課堂的獨特優(yōu)勢。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能夠因材施教,靈活選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提升學生的參與水平,實現(xiàn)雙語教學效果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王斌華.雙語教學的回眸與前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7
[2]舒娜.我國高職院校雙語教學研究 [D].2007(5):12-13
[3]黃安余.雙語教學評價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173-175.
[4]欒曉梅.“市場營銷學”雙語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路徑與策略探討[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4).
[5]孔得偉 劉 琪 梁順攀.高校雙語教學模式新思路探究[J].教學研究2019(1).
[6]王 錦.高校雙語課程建設:回顧與反思[J].當代教育科學2019(3).
[7]楊佳.高職院校市場營銷課程雙語教學初探[J].考試周刊 2010(23).
[8]王媛 葛益娟 紀文靜.高職院校市場營銷類課程雙語教學的現(xiàn)狀與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 2011(29).
[9]詹麗花.能力本位視角下高職市場營銷學雙語教學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J].教育現(xiàn)代化 2016(34).
[10]吳麗娟.市場營銷專業(yè)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觀 察2018(17).
作者簡介:
宋春蕾(1985.12-),女,山東濟南,碩士,市場營銷專業(yè),教師,助教;研究方向:雙語教學、消費者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