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
摘 ?要: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消費水平的提升,很多教師和同學在物品的更新換代的速度也隨之加快,閑置用品增多,通過對在校學生的調研,絕大多數的同學是很愿意將自己閑置物品作為二手物品來轉賣處理的,但是校園內二手市場的開展存在著一些限制問題。 本文以貴州經貿職業技術職院(貴陽校區)的中高職學生為研究對象,結合本系部營銷創新創業實訓項目中校內線上線下二手交易平臺的開展,對職業院校二手交易平臺建立進行解析。
關鍵詞:校園內;二手交易市場;線上線下
針對校內的二手交易市場,市場的主體為在校的中高職學生,買賣的雙方主要都是學生。通過校內的市場調研了解到,很多時候,學生購買的一些物品,用過幾次或是基本沒有用過就閑置了,這成了棄之不用、丟之可惜的雞肋。但這些閑置物品,對于其他同學而言或許還是有使用價值的。校內二手交易市場潛藏著巨大的商機。在校內我們開展了兩次調查,第一次目的在于了解校內電子商務和營銷專業學生對二手市場的認知和參與程度, 以及目前學生接觸的二手交易平臺有哪些。調研主要采用深度訪談法,調研對象包括:校內5名教師;在校的營銷班和電商班的各班中選擇5名學生;在校就讀的8名家庭條件較好學生;在校就讀的5名家庭條件狀況較差的學生,通過深度的訪談,了解老師群體對該項目的支持度,深度了解兩個專業的學生對校內二手市場的了解和參與度,以及了解不同家庭情況的學生,對二手市場提供的物品和服務內容的需求等情況。
第二次調研,在校內實體二手市場建立并經營2個月后,對目標客戶進行調研,采用網絡問卷星調研平臺和實地問卷調查的方式,其中發放電子問卷150份,邀請校內學生和教師填寫問卷200份,調查問卷主要針對學校的不同年級和專業班級展開,最后統計回收問卷331份,其中去除無效問卷,有效問卷有323份,通過本次的問卷調查,更好的了解了在校二手交易平臺建成后,同學們對市場的參與度,交易情況及對市場的反饋意見。
貴州經貿職院(貴陽校區)近年來,在校中高職學生約近3500人,其中每年預備離校實習生約為1300人,通過調查的數據分析了解到,擁有閑置物品較多的,主要以即將離校實習的學生為主,其次是中高職二年級的學生和部分教師,這些閑置的物品為校內二手市場活動的展開提供了商品支持。
一、市場分析
(一) 校內二手市場目標對象分析
針對校園二手市場,市場的主要的買賣主力都是學生,這個群體,相對而言具有結構單一,穩定性強的特點,每年都有畢業生離校,但同時也會有新生的加入。 所以,校園二手市場學生群體是屬于長期的目標客戶存在的。基于國家的教育方針,中高職院校的學生人數在近幾年內都只會增而不會減,這為校內二手平臺提供了更多的交易雙方,有利于促進交易的實現。
(二)校內二手市場環境分析
在校園內,存在一些資源浪費,不環保的現象,據了解現在的學生在購物的過程中會存在沖動性,時常購買的一些物品購買時不是因為需要而是好奇,這些物品不會很實用,對自己生活和學習沒有太多的幫助,用過一次或是幾次之后就成為了閑置物品。比如說:攜帶壓縮毛巾,攪拌咖啡杯、彩色鞋帶、卷發棒等?,F在很多同學有網購習慣,在收到物品后感覺不是自己喜歡的,卻不想或是其他原因沒有退貨的,這樣的物品就成了全新的閑置物品。學生、教師們存有很多商品如護手霜,洗發水等,使用過幾次后感覺不適合就不再使用,也會閑置在一邊。但是實際上,這些閑置的物品中很多還是有利用價值的。因而,對學生、教職工而言,借此市場,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一個互利互惠的交易平臺,不僅有利于促進校園內閑置物品流動,還營造了厲行節約的社會氛圍,在校園內很好的宣揚和促進勤儉樸素的生活作風。
(三)校內二手市場經濟可行性分析
第一,根據調查數據得出,學校的學生會對自己的閑置物品采取如下的處理方式:閑置不知道如何處理的占48%,當作垃圾丟掉的占21%,整理帶回家的占19%,送給他人或其他方式處理的占12%。對閑置物品的再次利用的認知:92%的認為可以再次利用閑置物品,8%的同學認為閑置物品可做垃圾丟棄。就校園內二手交易市場存在的必要性,其中有84%認為很有必要,有5%認為可有可無,有11%認為該市場沒有必要存在。綜上所述,校內二手市場的存在,是學生們所期許的。
第二,二手平臺的建立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生活有影響。很多學生、教職工會將一些閑置物品收集整理放入二手市場,一些學生會用非常優惠的價格在二手市場去購買一些他們想要的物品。
第三,現在的學生生活在“互聯網+”的環境中,學生基本都會使用網絡平臺,校內二手市場,可通過網絡銷售平臺的搭建,豐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四)校內二手市場物品分析
首先,根據調查,即將離開校園的實習生,在離校前將電吹風、手機支架、手機殼、考證書籍、飲水機、放音機、頭飾、數據線、暖水壺等物品出售。這些物品屬于耐用消費品,使用壽命長,對在校生具有吸引力。
其次,在校內以營銷和電商專業的學生為例,其在一年級下半學期開設的海報制作課程,需要馬克筆、彩筆等耗材,但在該課程的學習結束會有部分只用過幾次的彩筆或是馬克筆閑置,這可供下一年級的學生課程需要,這類物品也會閑置,為校園二手平臺的交易提供商品支撐。
第三,新生為主要消費群體,進校初期,有些學生有購置溫水瓶,水杯和洗漱盆的需要,這些物品是可以從二手平臺夠得的,初學化妝的學生化妝品可以從二手平臺購買,洗面奶、洗頭膏,沐浴液、洗衣液等日用品也可以在二、三年級的師兄師姐手中進行二手交易,這些物品都支撐著二手平臺的運營。
二、校園二手市場中會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賣方提供的二手商品,很多都沒有辦法提供售后的維修和服務。
問題二:買家在購買二手物品時,認為銷售的價格過高。
問題三:賣家不能清晰的了解二手物品的使用情況。
問題四:貨不對版,質量不保證。
三、校園二手交易平臺建立實施方案
(一)線下——構建實體二手物品銷售店
第一,組織專門的團隊,建立閑置二手物品的銷售店。利用校園內營銷創新創業的雙創實訓基地成立“校園閑魚二手市場”,讓營銷和電商專業的學生參與組織和管理這個市場。小組成員通過對校內學生和教師的閑置物品的不定期回收,整理入庫后陳列于二手市場內,所有進入二手市場的物品均采用賣家自主定價,寄售的方式來開展,定期有計劃、有組織的舉辦校內二手市場開市銷售活動。
第二,針對一些價格比較貴重、大型二手商品在轉售時,需要將其規范化,如訂立合同形式實現交易,建立買賣雙方的信息資料,以確保交易后的售后責任歸屬, 以及售后等問題能夠有效的解決。
第三,根據學校教學工作安排計劃,可每半個學期組織開設一次“全校跳蚤市場”活動,該活動控制在半天的時間內,旨在提供平臺讓全校學生積極參與和體驗,處理自己的二手物品,一方面可實現學生的面對面銷售溝通的鍛煉,另一方面小型市場設立,培養學生市場競爭意識,提升溝通和銷售能力等。
第四,成立上門回收小組,該類團隊主要和教師溝通,并定期定點在教師區域內做好教師存在的閑置物品回收工作,教師的閑置物品可以是有償的也可以是無償的提供到二手市場采用寄售方式銷售。
(二)線上--搭建校內二手閑魚銷售市場
第一,借助校園網,搭建二手市場交易平臺,關聯微信公眾平臺。
第二,作為校內二手市場的賣家,可以將自己想要出售的閑置物品,其購買原價格、現希望銷售價格、物品使用程度,物品新舊程度、圖片、聯系方式等信息提交平臺,待平臺管理員審核通過后,發布到銷售平臺,如若賣家沒時間處理,也可以交付平臺代為售賣。
第三,買家可以通過關注校園二手交易平臺,或者微信公眾平臺,查看每日或者往期的二手商品,選擇購買。
(三)統一管理
第一,線上和線下的校內二手市場平臺的運營是需要一些資金支撐的,建議可以從交易賣方中收取小部分費用,以支撐平臺運營,而這類資金的收取,需要有相關的制度文件來制定統一、合理的規劃。
第二,針對校內二手市場的日常運作,需要有人員,而這些人員可以主要集中選自營銷或是電商專業,他們可以將相關課程的內容運用到市場的組織和管理中,這為他們提供專業技能鍛煉和提升的機會。
第三,所有在校內二手交易平臺售賣商品,賣方需提供詳細的產品使用情況說明以及價格信息,并根據物品價值情況,接受電子合同,以確保質量問題,產品售出的售后服務等等。
(四)宣傳手段
第一,通過手繪海報張貼,校園廣播等方式開展宣傳;
第二,組織團隊成員定期到各班級內開展義務宣講;
第三,通過QQ建立群、空間設置,采用QQ營銷推廣;
第四,實習生是二手物品的主要提供者,發動該類群體的賣家作用,提供便利條件,加大宣傳力度;
第五,不定期的策劃相關促銷活動,提升校內二手市場的影響力。
四、結語:
十九大以來,我黨堅持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倡導走綠色低碳環保之路。通過校內調研發現,近年來學生購買力的增強,閑置二手商品增多,潛在市場增大。因此,在校內有計劃,有組織的開展“校內閑魚二手”市場活動是很有必要,這不僅僅能讓同學,老師清理賣出對自己無用之物,還能夠使其他學生以低廉的價格買到有用物,給學生們提供互動交流的實踐體驗機會。構建和諧環保校園環境,一是增強學生們對資源循環再利用的意識,響應黨綠色低碳生活的號召;二是培養學生形成理性消費意識。
作者簡介:
劉 ?云(1982.2-),女,貴州貴陽人,碩士,助理講師,主要從事市場營銷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