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建科
摘要:相對于政府機構的集中采購,高校政府采購有著其本身的特點和運行方式,對于高校政府采購不能照搬政府集中采購的方式或者企業采購的方式,必須根據高校本身運行的特點來制定相應的運行規則,促進高校資金的利用率、控制采購成本、提高高校政府采購的抗風險能力。
關鍵詞:高校;政府采購;成本;風險
我國的高等院校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公立院校,屬于公益性事業單位,因此我國高校進行采購的過程也屬于政府采購的一部分。在21世紀初,隨著《政府采購法》的公布,高校的各種采購行為也正式納入到法律范疇之中。近年來我國的高等院校無論從校園建設、師生數量、科研力量還是社會服務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與之相對應的是高校在政府采購的規模上也逐年增長。在高校的政府采購過程中,研究提高采購過程的透明度,降低采購過程的人力成本,實現高校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化解高校政府采購中的風險,具有很高的現實意義。
一、我國高校政府采購現狀
我國高校政府采購的主要資金來源是上級下達的財政預算,各高校根據財政預算對本校年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科研儀器購置、教學易耗品購買以及教學運行經費進行編制并按照預算編制進行采購。目前,我國高校無論在科研儀器購置、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教學辦公用品的購買上都已經實現了招標采購,招標采購使得高校可以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采購機會,杜絕在采購過程中所滋生的腐敗現象。由于高校在教學和科研上的特殊性,部分科研儀器、低值易耗品在采購過程中存在著采購時間短、所需設備型號復雜的特點,這部分儀器設備并不適用于集中招標采購,它們可以依照相應法律和高校內相應條例進行自行采購。政府采購是我國各級政府向社會組織、企業購買貨物、服務的最主要方式。自從2002年我國《政府采購法》實施以來,經過數十年不斷地完善,我國政府和各級事業單位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采購方式。通過企業競標的方式進行政府集中采購,政府各部門及事業單位能以較為合理的價格獲得所需產品及服務,使得社會資源得到較為合理的分配。政府集中采購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及大宗貨物購買時,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保證所采購貨物及服務的質量。
我國的高等院校在采購過程中有其自身的特點,高校除了一般的基礎設施建設外,在日常采購過程中,所購物品種類繁多、型號眾多、單一品種購買數量很少。在購進大型精密儀器時,儀器本身型號種類繁多,不同型號之間功能差距較大,而且儀器本身附帶各類小型儀器和附件,部分儀器還有專用的軟件和計算機,這些問題在集中采購的前期預算過程中必須考慮周全,而且在后期招標過程中必須有專業人員全程陪同,才能保證所購買儀器的準確可靠。高校的政府集中采購過程較長,程序比較復雜。
首先,高校內的二級學院上報采購計劃。在上報計劃的過程中,需要二級學院把所需要大型儀器的型號、技術參數、單價等相關信息進行上報。在這個過程中,二級學院一般都是與生產廠家進行直接聯系,明確各種型號再進行上報。二級學院在進行上報過程中,一般都參考國際較為先進的儀器標準,至少是國內行業內的一流廠家的技術標準。在后續的招標過程中,各代理商則會依照相應的型號進行投標和采購。而在實際的招標過程中,代理商則依照儀器型號選擇國內報價最低的儀器進行投標和采購。最后采購回來的儀器往往達不到相應的技術標準而閑置,有的儀器甚至根本無法使用。在大型儀器的采購過程中,二級學院為了保證儀器采購符合教學及科研要求,往往把參數、型號等都進行詳細的備注,但是由于大型儀器往往有很多小型設備和附件構成,這些小型設備和附件都是國際著名廠商生產,在供貨時直接配送或者作為選配件進行購買。而在集中采購過程中,如果二級學院對于小型附屬設備及附件不進行詳細的備注,代理商在進行投標時就往往會忽略這些設備,或者用質量較差的設備進行替換,嚴重影響設備的使用。而高校的政府集中采購在招投標過程中,一般都是專門的部門或者國有資產相關部門進行運作,對于儀器設備最熟悉的二級學院一般并不參與,這也就直接導致了代理商的投標方案如果與二級學院的初始招標方案不符時,招標相關部門并不能及時發現并糾正。
其次,高校在日常設備采購中時效性較強,而高校政府集中采購則需要較長時間。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大量的資金投入到科學教育事業,大大帶動了我國高校的科研建設。科研項目從儀器設備準備到開始實驗一般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準備時間過長會大大延遲科研成果的獲得。我國大部分地方院校在一個財政年度內安排儀器設備招標次數有限,在招投標一切順利的情況下也需要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順利采購上儀器。而由于各種因素而導致的流標情況一旦發生,則會大大耽誤實驗的進程。而在科研實驗中所用的各類化學、生物試劑種類繁多,專業性強。一般的代理公司在進行招投標時,并不能把所有的試劑羅列其中,只能對常用的化學、生物試劑進行報價投標。這就導致當科研任務需要一些不常見的實驗試劑和器材時,只能通過其他途徑進行購買。
最后,高校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評審和監督上,目前均是由高校內部的評審專家負責評審,而在地方院校中,這些評審專家大多來自行政部門,對于涉及高精密儀器、常用實驗藥品等項目并不是十分熟悉,影響了整個評審的效果,增加了采購成本。
二、高校政府采購成本控制與風險防控
首先,在高等院校內部應設立專門采購與招標機構,對于涉及本院校的各類招標與采購進行統一管理,建立起溝通二級學院、代理商、生產企業之間的橋梁。高校的采購與招標機構應以我國政府采購相關法律條文為基礎,結合本校實際教學與科研情況,牽頭建立起一套適合本校的采購與招標程序,明確招標全過程學校各部門的職責與義務,建立起以招標為中心、多部門信息共享的工作機制。信息渠道不暢通是我國高校在政府采購過程中最為掣肘的問題,二級學院作為采購計劃的編制者常常對于采購全過程不甚了解,僅僅通過目前市場情況進行報價和采購,而代理商作為感知市場的前沿卻不能對二級學院的采購給予有力的支持,僅能從自身利益出發給出有限的建議。作為學校招標的主管部門,學校的采購與招標部門應建立起生產廠家、代理商、二級學院之間溝通的紐帶,讓二級學院把購買意向有效地傳遞給代理商,同時把設備相關信息傳遞給二級學院,避免在招標和采購過程中出現各種人為的錯誤。而在招標和采購過程中,招標和采購管理部門應關注市場行情并與代理商建立起有效的溝通,化解市場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保證招標采購的順利進行。
其次,高校內教學部門、科研處、國有資產處、財務處、紀律檢查部門等相關部門應明確本部門在招標與采購全過程的職責與權限,嚴格按照招標與采購流程旅行自己的職責,保證招標采購的順利進行。高校內采購相關部門應熟悉本身的職責權限,對于招標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各類情況應提前做出預案,并制成內部工作流程圖,保證招標采購過程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同時把招標采購各個流程細化到人,明確每個人的崗位分工和責任,避免推諉扯皮的事件發生。
最后,推進高校招標與采購的信息化建設,充分應用現代化手段建設高校招標與采購體系,規避高校政府采購過程中的各類風險。各高校應以本高校實際情況為基礎,建設信息化的招標與采購系統,對于在招標與采購過程中出現的各類情況,及時顯示在信息系統之中,讓政府采購全過程呈現在各部門之前,防止高校招標采購過程中的風險。
我國高校的政府采購體系實施多年來,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有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推進我國高校政府采購體系的建設,明確各相關部門在政府采購中的相關責任,對于提高高校政府采購體系工作效率,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規避政府采購的各類風險,提高高校廉政建設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