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業余

摘要:“認知模型、分析模型、建構模型、應用模型”是突破高考難點的重要路徑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高三復習效率。高三化學復習過程中,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狀況,追蹤錯誤的原因,精準把握教學評的難點,再順應學生的思維和學情,順勢建構概念認知模型、理論分析模型、圖表表征模型等,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突破難點;建構模型;粒子濃度
文章編號:1008-0546( 2019)08-0060-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 10.3969/j.issn.1008-0546.2019.08.020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是高中化學五大核心素養之一。模型認知的具體內涵有:能認識化學現象與模型之間的聯系,能運用多種模型來描述和解釋化學現象,預測物質及其變化的可能結果;能依據物質及其變化的信息建構模型,建立解決復雜化學問題的思維框架[1]。粒子濃度大小比較一直是高三化學復習教學和高考難點、熱點專題之一。教學中要引領學生模型認知,幫助學生樹立模型意識,在難點突破中建構模型.促進學生逐漸將模型認知固化為自己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
一、厘清概念,建構概念認知模型,突破難點“KpK等的理解與應用”
高考試題中出現K和pK等符號或概念時,學生比較陌生,無所適從。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克服畏懼心理,厘清概念、理解概念、建構模型、應用模型。
1.厘清概念
理解電離常數K的概念及意義,正確判斷酸或堿的相對強弱。以二元弱酸H2A為例:
2.建構模型
進一步深化對概念的認知,建構相應的概念認知模型:
(1)K值越大或pK越小,電離程度越大,酸性或堿性就越強,其相應離子的水解能力越弱;K值越小或pK越大,電離程度越小,酸性或堿性就越弱,其相應離子的水解能力越強。
(2)K只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溫度升高,K值變大。
例l (2017年江蘇卷14題)常溫下,Ka(HCOOH)=1.77xl0-4,Ka(CH3COOH) =1.75xl0-5,K(NH3·H20)=1.76xlO-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濃度均為0.1 mol.L-1的HCOONa和NH4Cl溶液中陽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之和:前者大于后者;
B.用相同濃度的NaOH溶液分別滴定等體積pH均為3的HCOOH和CH3COOH溶液至終點,消耗NaOH溶液的體積相等;
C.0.2 mol.L-1HCOOH與0.1 mol.L-1NaOH等體積混合后的溶液中:c(HCOO-)+c(OH-) =c(HCOOH)+c(H+);
D.0.2mol.L-1
CH3COONa與0.Imol.L-1鹽酸等體積混合后的溶液中(pH<7):c(CH3COO-)>c(cr)>C(CH3COOH)>c(H+)。
3.應用模型1
根據以上概念模型可知:電離程度HCOOH>NH3.H20 -CH3COOH(近似相等),酸性HCOOH>CH3COOH,水解能力HC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