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暉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7-123-01
摘 要 在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下,也迎來了高校的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在迎接新的挑戰和發展機會時會以一種全新的面貌亮相。如今高校共青團調動起青年的基礎工具已經變成了新媒體,所以利用新媒體的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媒體這個大背景下,高校共青團成員正一步一步成為網絡的成員,因而在成員的主體及傳播方式上都發生了極大地變化。
關鍵詞 共青團 新媒體時代 工作模式
青少年的思想文化正隨時受新媒體的影響,共青團迎來了一系列高難度的挑戰。同樣,共青團拓展空間也在新媒體的條件下增添了許多重要機會,為共青團塑造新形象的機會也增加了了。當下社會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正不知不覺地依靠網絡技術的手機、筆記本、IPAD等新媒體傳播方式改革,所留下的痕跡正悄無聲息地滲透到文化中、經濟中甚至是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一、新媒體的基本概念
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新媒體初具規模時受到了一定水平的影響,人們得以形成了嶄新的生活狀態,并因此出現了基礎特征為新媒體化的時代。在我國高校共青團組織中,新媒體的作用越來越顯著,關注點依靠著大眾傳媒分散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新媒體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的近況
就當前來說,青少年是互聯網進步的新一代,青年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很容易受新媒體的感染。就在不久,CNNIC(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公布了我國網絡的發展近況,其中表明我國遍及互聯網的概率已經上升為45.5%,高達6.55億的網民,其中有5.74億網民均屬于6~35歲的青年,占比總人數的87.63%。現在每個人的標配是一部手機,青年也常常擁有手機或iPad,青少年上網的時間更多了。這種變更給共青團成員供應了技藝手段的支持,并創新了之前古老共青團動員青年的媒介局面。
三、創新新媒體時代共青團工作的新思緒
新媒體傳播有好也有壞,一方面他帶來了龐大的的挑戰,另一方面也為開拓高校共青團面積締造了諸多機會,并給共青團隊伍刻畫了新形象。這是個不可逆的時代,因此共青團必須牢牢把握住機遇,才能促使事業不斷向前發展與進步。
(一)創建新媒體思想和相關制度
第一,要創建科學化的理念,指導共青團隊伍領導增強新媒體的使命感,對信心和勇氣持堅定態度,并積極培育新媒體的意識和思想;
第二,全面參與到工作中,在共青團隊伍中主動勤勉地對青少年的正當權利進行指導,在各種各樣的工作過程中,對新媒體的職能進行有效合理地利用;
第三,完備健全相干機制。為促進監督激勵并推廣共青團新媒體工作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使各個等級團隊伍的新媒體任務的積極性能得到顯著進步。
(二)持續優化新媒體的工作隊伍
在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下,建設一支順應時代背景的青年工作團隊,有兩點好處:一方面使共青團隊伍領導的做事才干得到了顯著提高,干部的領導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干部需要對自身要求更高,應不斷對自身進行培訓和擴展,將培養新媒體專業素養優秀的人才作為自身的首要目標;另一方面,依靠各階級青少年互聯網組織,加大與新媒體業界人士的合作,和專業范疇中的文編輯、專家及大師進行積極地聯絡,聘請他們指導或支持相關的工作,促進相關工作的發展。
(三)挖掘新媒體的內涵,使共青團隊伍與隊員之間的關聯得以刻畫
大家很喜歡新媒體中承載的文化精神,與此同時高校共青團隊伍的隊員也十分熱愛新媒體產物。因此高等學校共青團隊伍應對以上文化好好掌握,將它們和工作相結合,才能最后獲得大多數青少年的支持和青睞。從當前來看,新媒體承載的文化精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崇尚自由也尊重自我;平凡互動也追求平等;追求個性。以上的文明靈魂依賴新媒體的協助已形成新的文化,高校共青團組織的成員正對這種精神十分狂熱和崇拜。所以高校共青團組織應努力適應青年的內心期盼,同時要建立好新式共青團隊伍下和成員之間的關系。在定位關系這方面,不只要對處于主體與客體間的思維方式進行有效調整,另外還要把握好共青團隊伍與隊員之間的主體聯系。
(四)發揚新媒體的技能優點,擴大共青團隊伍與隊員之間的交流
對于高校共青團隊伍中的職責來說,使共青團隊伍與隊員之間交流得到改進的靈驗辦法是引進高科技技術并運用好新媒體運用。例如現在大多數高校共青團組織都創立了屬于自己的微博認證大號及微信公眾號,在新媒體技藝的使用上十分積極主動。但仍需要注意幾個方面:(1)使共青團隊伍內外的能源得到整理合并;(2)培養新媒體背景下共青團隊伍領導的素質,使雙方的新媒體利用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以共青團隊伍找準新媒體性能的位置為基礎條件,對共青團隊員的能源有效擴大,并對共青團主體與客體間的裂縫進行合理的補充。對共青團存在于新媒體時期背景下的的許多疑難雜癥,進行相應針對性的解決,給共青團青年的才干強有力的有用保障。
參考文獻:
[1]徐忠炎,陳美萍.新媒體下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實踐與探索[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3(3):30-31,36.
[2]李紅梅.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對策研究——以山西大同大學團委為例[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9(3):72-75.
[3]龍妮娜.網絡時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團工作新模式探析——以廣西師范學院共青團組織三級網絡為例[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4(2):85-91.
[4]袁民.論新媒體時代共青團工作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青年研究,2013,16(10):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