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田海霞 邵華清
摘 要:2015年3月全國兩會,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互聯網+”,將傳統行業在新領域創造一種新生態,以實現國家信息產業的戰略升級。信息產業的助力,為佳木斯“互聯網+綠色農產品”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佳木斯綠色農產品,產于黑土地,優勢獨特,但佳木斯地域偏遠,商業經濟不發達,阻礙了優勢的發揮,而借助互聯網優質平臺的營銷、物流優勢,可以有效發揮其自身優勢,所以,佳木斯各農業企業及農戶如何高效利用互聯網,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電子商務交易模式也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針對佳木斯各農業企業及農戶的特點,分析其電子商務交易模式的選擇路徑,并為佳木斯“互聯網+綠色農產品”的發展提出合理的解決對策。提出合理的解決對策,以實現佳木斯農業經濟的產業升級。
關鍵詞:互聯網+;電子商務;綠色農產品
佳木斯位于我國東北地區的母親河松花江、黑龍江及烏蘇里江三條河流的交匯處,自然條件優越,轄區內所有的耕地、水域、林地整體均通過無公害質量評價,所轄的富錦、通江、樺楠被評為國家級農業生態縣,土地有機質平均含量4%,高于全國平均1%,是最理想的農作物土壤,一些農村地區的農民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會選擇一年兩茬的耕種方式,春季種麥子或者稻谷,秋季種白菜、高粱等農作物,而佳木斯地區則不同,這里的農民均采取了一年一作的耕種模式,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減少農藥對于土壤的危害,充分保障了農作物的安全性。佳木斯市的優質稻米、林下產品、畜產品、水產品、食用菌、特色經濟作物均打造為綠色、有機產品。具有“佳木斯大米”、“佳木斯非轉基因大豆”“佳木斯黑木耳”、“樺南紫蘇”等地域品牌。可謂綠色產品優勢明顯。但是,近年東北老工業基地工業停滯,相關配套科技、金融、服務相對落后,人才外流等問題阻礙發展也是不爭的事實,面對困境,國家信息產業升級背景下,2015年3月,全國兩會上“互聯網+”定為國家戰略,深刻影響各個傳統領域,為各個行業的發展與升級提供了新的契機。佳木斯綠色食品的優勢,可以利用“互聯網+綠色食品”的電子商務運作模式,通過網上銷售綠色食品,為線下銷售拓展渠道,提升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一、佳木斯“互聯網+綠色農產品”的發展現狀
目前佳木斯正努力建設面向全國的綠色農產品電子商務供應基地。天潤博覽中心的“天農網”,佳天德碩農副產品交易中心的“農商網”,都被列入佳木斯電子商務發展規劃中。另外阿里巴巴、淘寶、天貓、美團團購、拉手網等各類第三方電子交易平臺上注冊的本地經營主體超過2000余家。湯原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內含有135家企業,并且店鋪的數量也在不斷地攀升,涵蓋了全縣上下130余個村級地區。在該產業園的展銷會上陳列了山木耳、山核桃等主打特色產品,能夠讓參加展會的觀眾大飽眼福和口福。總之,鼓勵綠色、有機食品企業利用“互聯網+綠色食品”的電子商務運作模式,已成為佳木斯各級政府工作的重點。
但“互聯網+農產品”的電子商務運作模式的應用仍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全省農產品電商企業約有200余家,其數量也基本與全國平均行業水平持平,而這些農產品電商企業均以推廣農技等方面為主,黑龍江現有的電子商務網站不僅名氣小且交易份額也比較少。佳木斯企業可利用的優質農業網站資源也就更為有限;其次,佳木斯之所以會聞名世界,與其自身的有機綠色產品息息相關,而在國內一些知名的購物網站上,雖然佳木斯地區的有機食品擁有較高的瀏覽量與點擊率,但是真正意義上購買產品的卻寥寥無幾。最后,該地區的粗加工商品與高端商品呈現出了極端化的發展趨勢,粗加工商品數量較多,而高端商品的數量則相對較少。如果從佳木斯電商企業經營的商品類型來看,均以米、豆制品為主打產品的居多,雖然這些商品的包裝精美,但實質都是粗加工產品,再加上電商企業管理者疏于對其進行宣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產品自身的價值。
如何通過網上銷售綠色食品,為線下銷售拓展渠道,提升企業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政府方面,大型知名企業可以獲得更多資源,例如,多多集團、肉聯集團,但佳木斯還有許多像養豬場主營綠色豬肉,這樣的小微企業,在利用政府資源方面,也會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在利用互聯網方面,佳木斯大型企業在天貓、京東、阿里巴巴、一號店等國內著名購物網站上,也會獲得比小微企業更大的點擊流量和更大的成交機會,如何既提升佳木斯大型企業又提升小微企業的產品競爭力?互聯網交易模式選擇是關鍵問題。
二、佳木斯“互聯網+綠色農產品”的交易形式
在佳木斯地區,其農業企業的經營類型各不相同,但是總體看來主要分為大型企業、小微企業以及散戶生產方式三種類型。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電商企業都無法充分滿足不同類型企業的發展需求,所以農業企業管理者需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的電商模式。
1.龍頭企業主導的B2B、B2C模式
佳木斯已擁有“星火大米”、“益海糧油”、“冬梅豆粉”、“三江食品”、“多多集團”等一批省級以上知名品牌。傳統的交易形式是企業與企業之間開展交易與合作,但是這種交易模式參與的中間商數量較多,無法有效地促進自身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所以,當地的農產品生產企業亟需探尋有別于B2B模式的其他交易途徑,之后,B2C模式便在這樣的形勢下應運而生了,這種交易模式突破了傳統模式的束縛,化繁為簡,并充分利用自身的價格優勢,為產品的質量提供重要的保障。
以國內多家大型的農業生產企業的發展模式為依托,大多數均建立了專屬的電商交易平臺,力求更好地樹立自身的品牌形象。一些農產品生產企業會選擇通過講解與產品相關的歷史,充分表達自身產品的特色。而一些農業企業則選擇投入相當多的成本對自身的產品進行包裝,并借助電商企業自身的優勢來發展社群電商,加強社群之間的聯動,進而推出更多富有特色的農產品。在這之后,佳木斯的農業企業不斷追求創新,從而滋生了全新的O2O營銷模式,這種營銷模式注重線上與線下的消費者體驗,有效彌補了傳統營銷模式的不足之處,從而促進了佳木斯農產品知名度的提升。
2.小微企業主導的B2T模式
B2T模式是一個團隊向商家采購的模式,佳木斯的美團網、拉手網就是知名團購網站B2T模式。B2T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針對性,但這也恰恰是小微企業可以利用的優勢所在。以佳木斯鑫利養豬場與拉手網的合作為例,佳木斯鑫利養豬場是佳木斯當地生產綠色豬肉的小微企業,以企業的規模來看,要直接面向全國市場提升知名度,比較困難,但先面向全市,利用拉手網的B2T模式,建立了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平臺,有助于企業深入了解消費者,從而幫助更多的小微企業進行綠色農產品的營銷,解決小微的企業宣傳能力不足的劣勢,這種B2T電子商務交易模式,有效地擴大了盈利的規模,為消費者提供一次滿意的體驗,相比于B2C模式,這種交易模式更適合作為小微企業利用互聯網推廣綠色產品交易模式的首選。
3.散戶營銷模式
散戶營銷模式的特點在于抗風險能力差、生產規模小。其主動性較差,往往是等待著采購員主動上門采購,這也降低了企業管理者對于市場的判斷能力。而這種散戶生產企業通常會應用C2C的營銷模式,即個人對個人營銷,該營銷平臺是由個人賣家與個人買家共同搭建的,并在此基礎上借助淘寶、微商等平臺來展開交易,但是因為個人賣家與個人買家自身的能力有限,所以這種以家庭為單位的網店是不切實際的,如果有多家商戶聯合起來開展網店則具備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也存在著以利益分配不均而導致的經濟糾紛現象。
三、促進佳木斯“互聯網+綠色農產品”交易的發展策略
1.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升級
佳木斯農業由傳統粗放型向現代集約型升級的同時,配合消費升級,打造綠色有機食品。用天然、發展的理念引領農業生產,發揮地域優勢,政府應以“佳木斯大米”、“佳木斯非轉基因大豆”等地域品牌作為示范,努力推進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發展生態質量效益型農業,突出綠色、優質、安全,全力抓好示范帶建設工作,打造現代綠色生態農業示范區。另外,政府層面應出臺專項政策開設線下體驗店開展O2O交易,為B2C+O2O模式爭取到更多的優惠政策,從根本上解決了資金短缺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加大人才的投入力度,有效地實現農業企業生產、加工產品的推廣,促進農產品銷量的提升。
2.強化市場營銷
針對佳木斯鑫利養豬場這樣的小微企業,與佳木斯美團網、拉手網等知名團購網站合作的B2T模式,政府首先應加大宣傳,以提升小微企業利用“互聯網+”營銷的意識,利用知名團購網的流量,首先打開本地市場,為小微企業樹立品牌,積累營銷經驗,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于知名團購網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對于小微企業給予一定的補貼支持,以提升各方參與的積極性。另外,加快小微企業有機食品認證工作的落實,對于認證主體給予資金補貼,突出抓好地理標志認證工作。以增強小微企業綠色農產品的認知度和可信度,為在團購網上樹立品牌,提供有利條件。最后,在佳木斯市探索舉辦綠色、有機食品大型展會,辟建地方綠色、有機食品展示館,加強域內外市場營銷網絡建設,打好群眾基礎。
3.完善農村經營合作社制度
為了向家庭散戶的交易提供重要的基礎條件,該地區的農業生產、加工企業可以充分借助現有的農業合作社,并以此為依托來開設商鋪。而農業合作社自身具備了設備先進、完善、管理規范化的優勢,可以有效帶動家庭散戶的規范化發展。由家庭散戶聯合建立產品質檢制度,杜絕任何不合格的產品流入市場,極大程度上提升了農產品的質量。之后由企業在社會上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來負責網店的管理與運作,憑借自身的資源優勢來改善自身的銷售渠道,豐富產品的種類,定期為更多的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促銷模式,通過向消費者發放更多的福利、優惠券、折扣等多種形式,滿足廣大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并吸引更多消費者購買,同時,根據產品的銷量為企業的生產與加工出謀劃策。
四、結論
“互聯網+”為佳木斯綠色農產品流通貿易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但在交易模式的選擇上需要“量體裁衣”,三種主要經營主體發展電子商務提供思路,無論是大型農業企業、小微企業,亦或是家庭散戶生產,在營銷的過程中需異常注重網上交易、物流配送以及支付三個環節。由于不同交易模式的主體、客體、媒介及對象都有所不同,而廣大的農業企業需深入研究四者之間的利益關系,進而構成一個完整的電商交易模式,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自身的交易模式,進而提升自身農產品的銷量。同時利用“互聯網+”的發展契機,而獲得長遠的發展。本文首先闡述了佳木斯“互聯網+綠色農產品”的發展現狀,其次從龍頭企業主導的B2B、B2C模式、小微企業主導的B2T模式、散戶營銷模式三方面分析了佳木斯“互聯網+綠色農產品”的交易形式,最后提出了促進佳木斯“互聯網+綠色農產品”交易的發展策略。
參考文獻:
[1]李萍.我國商貿流通效率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31).
[2]劉宏婧.區域經濟環境中新農村商業物流的發展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16(24).
[3]張顏皓.我國農產品產銷信息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