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成麗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125-01
1 產科出血病因變化及原因
產科出血分產前出血、產后出血,同時還會出現隱形出血與顯性出血。出血原因會根據機體因素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就產前出血來說,2000年以前主要由前置胎盤引發出血,而該因素導致的出血在臨床逐年遞減。2007年之后,異位妊娠導致的產科出血概率明顯上升。其中引發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宮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撕傷、凝血功能障礙等。
1.1 胎盤因素引發的產后出血 孕期引發產科出血的主要原因為胎盤疾病流產、子宮破裂、前置血管破裂等,而引發產后出血的原因有胎盤剝離不全、凝血功能障礙等。產科出血會嚴重影響孕婦、產婦的生體健康,產婦發生昏迷、低血壓、急性腎小管壞死等病,可能會引發腺垂體功能減退,即是席漢氏綜合征。胎盤植入在生產期間,不論是陰道分娩還是剖宮產,植入引發的出血并發癥會導致嚴重的不良后果。子宮內膜炎癥在當下臨床十分常見,加上手術操作問題等都是導致胎盤植入發生的主要影響因素。
1.2 宮縮乏力引發產后出血 分娩期間產程過長,引起宮縮乏力;剖宮產手術過程中由于助產引發腸道損傷,加上縫合不當等問題,以及產程過程中對胎盤粘連或植入未恰當處理,從而引發產后出血。在生產之后,受到各種各樣的因素的影響,產婦自身因素以及異常產程因素的影響都會引起宮縮乏力,由于該類因素引發的產科出血在臨床中非常常見,這也是引發產科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產前出血——異位妊娠 引發異位妊娠的原因主要有:帶環受孕、輸卵管炎癥、輸卵管手術瘢痕等,這些原因在極大程度上引發異位妊娠。而在此過程中,業異位妊娠誤診是導致圍產期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女性在妊娠期出現機體異常表現,由于沒有進行仔細檢查導致被誤診為其他病癥,耽誤有效治療時間,失去及時搶救的機會。
1.4 減少剖宮產出血量 根據相關臨床研究數據表明,陰道分娩大約出血在500ml以內,其中一半的出血量會超過500ml,而剖宮產的出血量大約在1000ml以內。其中產后出血患者表現為10%的紅細胞壓積下降,而大量出血需要輸血的患者,其中5%發生在陰道分娩,7%發生在剖宮產中。根據我國臨床研究表明:陰道分娩24h之后平均出血量為400ml,37%的產婦出血量>400ml,而剖宮產24h之后平均出血量則是600ml。除了高危因素引發的出血,剖宮產術中操作不當也是引發出血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此期間減少出血量至關重要。在分娩過程中避免過速的娩出胎盤,在胎兒分娩出來后,將羊水吸凈,并且注射宮縮劑,等到藥效發揮之后在娩出胎盤。在此過程中,可以根據產婦情況,按壓子宮促進收縮,等到胎盤出現剝離現象再將胎盤娩出,以此減少出血量。該段時間不可超過2-3min。對于陰道分娩的產婦,第三產程主張10min內完成,能夠有效減少出血量。反之,在胎兒娩出后如果立刻將胎盤剝離,而收縮功能沒有開啟,一方面會導致難以剝離,另一方面會使得胎盤剝離后無法及時關閉血竇,否則會導致出血量顯著上升。在此過程中,可能會使后羊水進入開放血竇,羊水進入循環系統引發羊水栓塞,會造成嚴重的不良結果。
2 臨床誤診異位妊娠的主要表現
2.1 在沒有破裂或者發生流產之前 有性生活的育齡期婦女出現停經,或者發生陰道出血的癥狀,沒有出現腹痛癥狀,對此,臨床常常診斷為先兆流產或者早孕,經驗不足的醫師可能不會進行其他檢查,會進行人工流產或者保胎處理。因此,患者可能會出現病癥突發得不到及時搶救的情況,也有幸運的患者,在行人工流產術中未發現絨毛組織,從而進一步檢查確定異位妊娠的診斷。
2.2 被誤診為內科疾病,導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間。由于患者出現嘔吐、惡心、腹痛等癥狀,因此,在臨床檢查中常常會被診斷為闌尾炎、胃腸炎,而病癥突發嚴重出現出血性休克進入婦科診治時,有的患者已經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特別是在邊遠山區。
2.3 被誤診為其他婦科疾病,例如急性輸卵管炎、卵巢囊腫、黃體破裂、出血性輸卵管炎等。
2.4 異位妊娠發生在少見部位誤診的概率更高,例如:腹腔妊娠、卵巢妊娠、殘角子宮妊娠、宮頸妊娠等。
2.5 耽誤就診 其中大多數是未婚妊娠女性,出現異常情況沒有重視,導致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3 降低誤診概率的有效措施
3.1 詳細詢問患者既往病史 醫生在臨床診治過程中,必須詳細掌握患者既往病史情況、月經情況以及最后一次月經情況。不僅是婦科醫生,還包括外科醫生、內科醫生,必須了解急性腹痛女性的月經情況。同時,異位妊娠患者中大約有20%左右沒有停經史,但是會出現陰道不規則的出血情況。此外,詳細詢問患者疼痛位置以及特點,特別是對于有不孕史、附件炎癥史以及置入節育器的患者,需密切關注,提高警惕。
3.2 進行全面檢查 異位妊娠患者大多數會以腹痛為臨床癥狀,其中以反跳痛、按壓痛為主要特點,病情嚴重的患者會出現移動濁音陽性以及重度貧血貌。同時,在盆腔檢查的過程中需注意子宮旁包塊和觸痛、后穹窿飽滿、宮頸舉痛等。
3.3 輔助檢查 孕囊位置確定可以通過B超檢查完成,針對上述高危群體以及出現先兆流產癥狀的患者需進行B超檢查,同時,對于藥物流產、人工流產的患者也需要完成B超檢查再執行手術。HCG測定能夠促進異位妊娠的臨床診斷,相比于正常妊娠,異位妊娠患者的血HCG水平偏低,并且會呈現緩慢上升或不上升的狀態,病情允許可動態檢測更具有臨床診斷意義。
后穹窿穿刺也是行之有效的診斷方法,超聲提示有腹腔積液可行陰道后穹窿穿刺。針對流產、未出現破裂的異位妊娠患者,如果沒有過多出血會發生假陰性。對此,密切觀察隨診,如果出現陽性即確診,同時還需要區分是否存在濾泡囊腫破裂或者黃體破裂。針對疑似患者,可采取腹腔鏡檢查治療,從而及時確定診斷,避免過多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