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梅
【中圖分類號】R82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9-222-01
對于患者而言,在展開血液透析的時候,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血液透析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延續生命,同時也是為了讓病人體會到活著的意義,當病人意識到活著便可以繼續享受美好生活的時候,其自身的意念品質也勢必會得到提升。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醫療水平的發展也已經進入到了一個階段,病人的康復不僅僅意味著身體的康復,同時也有利于心理的康復以及社會職責的恢復,這使得病人對社會的貢獻意識開始不斷提升。尤其是對于腎衰竭的病人而言,其腎功能的衰竭也就象征著身體機能的全面衰竭,這對病人的身體會有很大的影響,并且,病情還會進一步惡化,尤其是對于晚期的腎衰竭病人而言,其往往有一定的心理障礙[1]。因此,晚期的腎衰竭病人需要醫務人員對其進行全程照看,并且要保證病人自身具有一定的健康飲食知識以及自我護理知識的儲備,還需要病人始終處于積極配合治療的狀態,這樣才能夠使晚期腎衰竭病人的血液透析效果得到保證,同時也使得患者自身的生活質量得到保證。基于此,本文進行了如下綜述:
1 關于血液透析的基本常識
1.1 血液透析的原理
對于血液透析來說,其主要是將血液與透析液分置于人工合成的半透膜兩側,并且要利用各自不同的濃度來實現對滲透壓互相擴散以及滲透的治療方法,此種治療方法在我國有廣泛的應用,并且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血液透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身體因腎衰竭所失去的部分功能,其主要包括新陳代謝功能以及酸堿平衡的保持等等。血液透析的主要原理是對透析各個過程中的要素之間的復雜作用進行確定。并且,血液凈化技術在現階段我國的應用原理主要體現在對流、彌散以及吸附等等。在展開血液透析操作的過程中,應該對毒素以及水的清除當做對流操作的主要物理過程。
1.2 適應證
對于血液透析操作來說,在實際展開的過程中,血液透析的適應證主要為急、慢性兩種,其主要是指急性藥物中毒或者是毒物中毒。
1.3 相對禁忌癥
有以下癥狀的病人應該禁止進行血液透析。第一,休克或者收縮壓低于10.6kPa;第二,有較為嚴重的心腦或其他臟器出血的病人;第三,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例如心律失常以及心肌功能不全等等癥狀。
2 如何對血液透析進行健康指導?
現階段,隨著人們生活的大環境發生改變,人們在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上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人們患病的可能性以及多樣性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對于腎衰竭的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現階段應有最為廣泛的一種治療方式,其所起到的是長期調養的作用,往往需要長期堅持進行血液透析才能夠見到較為理想的效果[2]。血液透析操作對于腎衰竭的人群來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目前最常應用的治療方式,可以起到延緩腎衰竭的作用,此種治療方式需要病人積極進行配合。因此,病人在進行血液透析的時候是具有持續性的,需要長期住院觀察調養,這樣一來,醫務工作人員護理工作展開的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會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病情,那么,如何對進行血液透析的病人進行健康指導呢?
2.1 對病人現階段的綜合身體狀況進行評估
當病人住院之后,護理人員應該對病人的既往病史進行詳細了解,并且對病人的性別、年齡以及體重進行精準記錄,同時還應該對現階段病人的心理狀況進行確定,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如果病人的心理狀態并不理想,在血液透析操作展開的過程中,病人如果不能夠積極配合,便很難是血液透析的效果達到理想化的狀態,這對于病人身體機能的恢復也會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當護理人員對病人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有較為全面的掌握之后,就可以對其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治療以及調養,同時也可以制定出科學的健康宣教計劃,這樣一來,可以使病人積極配合醫務工作者的工作展開。
2.2 內瘺的維護
在進行血液透析手術之前,為了可以有效展開靜脈注射或輸液,皮膚應做好清潔,這樣可以避免出現皮膚損傷的情況,同時也有效起到了防止術后感染的作用。其次,在手術展開的早期階段,患者應該盡量穿袖口較為寬松的內衣,這樣更加方便在手術過程中抬高內側肢體,從而更加方便手術操作,這樣一來,也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回流的作用,可以有效減輕肢體的腫脹感覺,避免肢體在手術過程中受到擠壓[3]。同時,在手術操作的過程中,病人不能穿過緊的衣物,手術一側的肢體不可以進行血壓的測量,同時也不可以負重。當手術完成之后,如果發生血流不止、疼痛劇烈的情況,應該技術聯系醫生進行處理。最后,在每次進行血液透析之后,應該注意對血管穿刺的部位進行保護,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旦發現存在血腫的情況,應該及時用冰袋進行冷敷,24h之后,可以用硫酸鎂溶解于100g的蒸餾水中,要避開穿刺點,并且用紗布予以外敷,還可以應用喜療妥軟膏涂擦于穿刺血管的表面,這樣可以緩解腫脹,促進機體組織復原.
2.3 飲食指導
對于做完血液透析的病人來說,醫生應該對其飲食情況進行一定的指導。腎衰竭以及維持性透析治療的病人通常都存在蛋白質供應不足的情況,其主要表現為病人的體重下降,并且能量儲存相對較少,不能夠很好的滿足身體機能的需要。由于病人的體質情況各有不同,因此,血液透析操作完成之后,患者的身體狀態也勢必會有很大的不同。病人的營養不良與其患病率、感染率以及傷口愈合不良有直接關系,因此想要保證病人在進行血液透析之后身體及各項機能處于較為理想的狀態,就應該對病人的飲食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
首先,應該對病人補充適量的蛋白質。血液透析的病人身體素質較差,并且各項機能的恢復速度較慢,合理的蛋白質飲食搭配可以有效起到促進病人身體機能恢復的作用,例如雞蛋、牛奶以及瘦肉等等,這些食物中有較為豐富的蛋白質。
其次,應該限制磷的攝入。對于完成血液透析操作之后的病人來說,應該限制其磷的攝入,通常情況下,血液透析病人磷的攝入應該限制在每天600mg~1000mg左右為最佳。
最后,應該適當提升病人鐵的攝入。對于血液透析病人來說,在透析的過程中,失血量會逐漸上升,從而導致患者的身體各項機能受到一定的影響。鐵元素的攝入可以有效起到補血的作用。病人應該多食用鯉魚、海帶以及芝麻等食物,可以起到補鐵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曉燕.116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家庭自護與健康指導[J].健康前沿,2019,28(4):17.
[2] 熊蘇琴.飲食護理與健康指導在糖尿病腎病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2):174-175.
[3] 劉玉青.血液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指導探討[J].飲食保健,2017,4(16):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