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澤念
習近平總書記調研考察重慶工作時強調,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慶高新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的要求,要主動順應新時期科技創新、技術變革、經濟發展要求,有必要把推動智能化產業創新發展作為新的戰略選擇,打造重慶高新區升級版。
2019年4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調研考察重慶工作時強調,“要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扭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重慶高新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的要求,要主動順應新時期科技創新、技術變革要求,有必要把推動智能化產業發展作為新的戰略選擇,把智能制造作為產業扶持發展的主攻方向,提速打造重慶高新區升級版,不斷增強重慶的綜合實力,才能更好地在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在國家區域發展中作出更大貢獻。
一、抓好高新區戰略調整打造高質量發展升級版的重大意義
(一)從我國西部發展的戰略維度看,抓好重慶高新區戰略調整是支撐西部發展的戰略需要。重慶高新區位于我國西部地區,處在新時期我國發展戰略回旋空間的腹地之中,是國家在西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之一,在我國經濟增格局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重慶高新區作為重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有責任以更加積極有力的對策措施加快發展戰略調整步伐,才能進一步切實承擔好國家所賦予重慶在國家西部地區發展戰略中的戰略支點責任。
(二)從重慶全市發展的整體維度看,抓好重慶高新區戰略調整是加快重慶發展的現實需要。重慶目前仍然處于中高速發展的重大機遇期、重要窗口期,但是去年以來,受國內外多種復雜因素綜合影響,全市經濟增速同比前些年有所下滑。對此,重慶高新區作為重慶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重要基地,更有必要大力推進戰略發展轉型,加快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才能進一步承擔好在重慶發展中的重大戰略責任。
(三)從重慶高新區的實踐維度來看,抓好重慶高新區戰略調整是提檔高新發展的自身需要。目前,重慶高新區傳統中低端制造業存量較大,而高端制造業技術企業存量不夠多,高新技術產業力量單薄,“高”、“新”特色不夠鮮明,對全市的“高”、“新”等引導帶動不夠突出。顯然,重慶高新區必須重新調整優化戰略產業發展取向,加快打造高新區升級版。
二、加快戰略調整轉型打造重慶高新區升級版的對策探析
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趨勢,打造重慶高新區升級版,建議抓好以下五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明確方向:調整抓好高新區升級的戰略導向。重慶高新區積極搶抓機遇、開拓創新,要主動轉型到以發展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為引領,把智能制造作為產業發展主攻方向,著力促進發展轉型、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培育、發展、壯大智能產業,加快重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戰略轉型調整,積極為重慶經濟賦能、為人民生活添彩。
(二)突出重點:突出抓好高新區升級的高新選擇。一是從發展增量這一維度來看,要突出以大數據智能化為重點,推進高新區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大力發展大數據智能化產業,沉心靜氣抓好打造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推動向技術鏈、價值鏈中高端躍進;二是從優化存量這一維度來看,要圍繞大數據智能化引領創新驅動、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新舊發展動能轉換,力促現有存量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鼓勵已有區內企業不斷提升大數據智能化技術成果的研發和創新能力。
(三)優渥環境:大力抓好高新區升級的營商環境。一要在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大幅壓縮企業開辦、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進出口通關、不動產登記等辦理時間。二要優化服務,切實解決企業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等問題,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全部納入公共行政服務平臺辦理。三要繼續加大知識產權保護、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力度,重點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健全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開展政務失信專項治理。
(四)把準支撐:扎實抓好高新區升級的企業作用。一要著力破除束縛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積極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動國有經濟布局智能產業的調整優化步伐,扎實推進戰略性重組、轉移,積極開展大數據智能化專業整合,持續推動上中下資源整合,促進相關產業優化升級。二要遵循技術發展規律,鼓勵企業抓好體系化技術布局,優中選優、重點突破,在事關重慶高新區硬實力提升、長遠發展的關鍵領域抓緊謀篇布局,盡快取得一批關鍵智能核心技術突破。
(五)放大成果:引導抓好高新區升級的溢出效應。一要用好大數據智能化技術成果為現代農業發展賦能。積極發展現代智慧農業,利用互聯網平臺、大數據技術,推動農業發展、農民致富、農村進步。二要用好大數據智能化成果為現代制造業發展賦能。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推進企業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過程智能化,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培育打造并不斷壯大戰略性新興智慧產業集群。三要用好大數據智能化成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賦能。積極發展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家居、智慧養老,讓人民群眾更好地感受智慧愿景、享受智慧生活。(作者單位:中共重慶市九龍坡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