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啟利
在經濟新常態趨勢下,企業經濟活動中的常見場景就是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同時也是企業管理工作的發展核心。企業的發展需要構建完善的防范體系和財務風險管理,在現有的態勢引導下,企業人員應客觀地剖析財務風險,并采取相應舉措來降低風險的發生概率,這樣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企業所處的財務管理環境也日益嚴峻,做好財務風險管理的必要性越來越凸顯,企業要想適應時代的形勢就必須抓住此次機遇,并積極接受此次挑戰,最好的選擇就是建設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體系。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概述
企業財務活動與經營活動的不協調或資產管理的不恰當舉動都可能導致企業經濟效益低下,甚至導致經濟鏈斷裂使企業陷入償債風險。發展是在不斷進行的,財務風險也會隨著經營活動的進行而層出不窮,但是企業財務風險不是完全不可預測的,及時發現并改善融資或者財務結構的不合理之處,雖然不能將風險完全消除,但可以將其管控在可控的范圍之內。
(一)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主觀因素
企業的財務風險與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息息相關,因此管理人員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實操經驗。為了提高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財務管理人員需要獲取更多財務風險突發事件的經驗,來加強企業財務風險管控能力。
優化并加強財務管理的制度也是減少風險的重要一環,財務風險會隨著管理制度的缺陷而產生,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與財務風險的控制密不可分。
達到財務決策的零失誤需要強大的經驗決策做支撐,又因為風險控制具有主觀意識決策的特性,所以相關人員在進行財務決策時應該先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來降低財務失誤的可能性,否則決策上的失誤勢必會造成財務的風險,給企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二)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客觀因素
財務活動發生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造成財務風險的常見因素之一就是資金結構的不合理配置,這主要取決于負債的關系構成和其所占比例。要想把企業的風險降低,就必須對資金結構進行合理的重新規劃。
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負債經營,它常因為無底線的企業負債式的融資而產生。毫無疑問,企業財務活動是具有多變性和難以預估性的,合理范圍內的負債經營可以減少運營成本,進而提升企業的盈利。但是,不合理的負債會造成更大規模的負債出現,導致企業財務危機甚至倒閉、破產。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舉措
無論何時,財務風險都不會被消滅殆盡,這是由于財務風險存在必然性。財務人員或企業管理者應結合企業自身條件和當前市場環境將風險最小化,并時刻保持風險預警意識,在風險出現時將其及時發現并合理解決。結合當前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控制和防范財務風險可以從人員方向,企業方向,和機制方向進行闡述。
(一)加強財務人員風險教育培訓
準確的財務決策往往建立在優秀的財務人員對數據信息合理分析的基礎上,因此,企業必須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當前社會擁有著足夠的財務管理工作者,但仍缺少能夠精準發現風險成因的專業財務人員。除此之外,財務工作者的風險意識匱乏也會導致無法結合知識來控制風險。因此企業應該在此基礎上制定培訓計劃,來合理地培養財務人才。
(二)提升企業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
企業在持久的發展中受到各種沖擊和影響,提高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可以防范財務風險,財務結構必須隨著外界變化進行合理調整。完善的內部制度可以有效抵制市場環境變化所帶來的潛在風險。
企業應當從源頭上建立財務控制內部制度,這有助于提高企業對財務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除此之外,企業可以定期對資產進行清點,確保財產的安全性和透明性。正確完整的財務數據記錄可以為準確的財務核算奠定根基,采取適合公司的控制舉措可以確保企業的穩步提升。
(三)建立財務風險處理機制
財務風險伴隨企業的各種活動而產生,并且財務風險的出現到產生會經歷一段過程。為了防止在其爆發時受到劇烈影響,企業應該率先建立財務風險處理機制,利用可以指示風險的有效數據來進行預警。風險處理機制可以隨時關注異常變化的存在,監督財務目標并及時解決問題。
在制度建設上,企業一方面應該強化內部財務掌控機制,嚴格落實并執行崗位責任制,要求企業相關人員按照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增強防范意識。另一方面應該強化制度監督機制,鼓勵企業財務相關人員不斷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這可以有效降低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
三、結語
企業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要做大做強就必須做好財務風險預防工作,這是財務工作的根基。財務管理者首先應該建立嚴格的財務風險處理機制并結合企業的實情來有效化解出現的風險。財務風險的有效處理是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企業無法決定外部環境的變化,但是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將財務風險的產生概率降到最低,并根據對財務現狀的分析為企業整體建立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