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信息時代,數據日益占據著人們的生活的大部分,成為人們工作、學習的重要資源。高校的檔案資源也在大數據時代的普及中從紙質化走向電子化,細化的檔案數據十分繁雜。而今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發展趨勢更使高校檔案資源共享成為發展趨勢。本文即立足于此,對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檔案資源共享的意義與對策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以期取得相應的分析結果為其他研究者提供參考。
高校檔案資源共享是指通過互聯網對數字資源進行整合與傳遞。大數據為高校檔案資源提供了廣闊的來源空間,校園里師生對信息資源的需求不斷提升,檔案資源管理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期。積極開展高校檔案資源共享建設,有利于提高檔案的服務能力與質量。從這一層面上說,探究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檔案資源有著深刻的時代內涵與現實意義。
一、大數據背景下實現高校檔案資源共享的意義
不同于紙質檔案資料,大數據時代條件下的高校檔案資源實現了互聯互通,資源數量多,傳播速度快,包含大量信息,對于任何學習者來說十分有幫助。因此,實現高校檔案資源共享能夠促進各高校資源的優化整合,從過去相互分離的單一資源到如今歸類整合的綜合資源,有利于提供給讀者更加多樣的共享的全方位資源信息,對于他們科研、學習效率的提升大有幫助。此外,實現高校檔案資源共享還緩解了學校檔案館資料供需不平衡的窘境。學生或者老師在本校的檔案平臺中無法查閱到的文獻資料就可以到高校間的共享平臺進行尋找。由于我國高校眾多,高校間溝通相對缺乏,因此各個學校的檔案資源僅供本校師生使用,降低了資源利用率。實現高校檔案資源共享在客觀上加深了學校間的交流合作,提升了各學校信息資源利用率,滿足了更多人的需求,并有利于取得互惠共贏的良好效益。
二、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檔案資源共享的優化升級
(一)大數據對高校檔案資源共享的影響
大數據的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這一概念最早由舍恩伯格提出。大數據具有5大特點,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由此可知,大數據為高校檔案資源的共享提供了以下利處:1.海量數據成為共享載體。大數據的數量單位已逐漸從TB走向PB,并在未來逐漸走向DB。如此海量的數據庫在數量上已取代了紙質資源,突破了數據存儲的空間限制,降低了資源存儲成本。2.實現多種結構資源的存儲。由于數據種類紛繁復雜,大數據在存儲形式上更具多樣性。與傳統儲存形式相比,大數據技術能夠存儲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以及日志、音視頻等格式。這些數據都可以存儲到服務器中,方便了不同資源的收集。3.高速特點提升共享效率。大數據的實時性處理遵循“1 秒定律”,在數據處理過程中全部工作量均在“1 秒級”時間內完成。 由此,用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有效信息極大便利了其工作與學習。4.數據資源價值最大化。大數據處理讓高校間的檔案資料的重復度有所降低,選取更加有價值的資源進行呈現,從而提升高校檔案資源的利用效率,方便用戶獲取最有價值的資源。
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大數據也不例外。如1.個人信息的泄漏。用戶要查找資料必然要通過線上登錄流程,因此用戶的個人信息全部也被錄入大數據系統進行算法核算,如果出現系統bug,就容易導致用戶個人信息的泄漏。除登錄外,在共享平臺中還有用戶生產內容的存在,用戶個人的內容觀點、個人信息也都在大數據存庫中,同樣也容易泄露出去。2.觀點爭議的發酵傳播。高校檔案資源共享平臺不僅僅是用戶查閱資料的平臺,同樣也有高校間、用戶間的溝通交流。因此,在大數據營造的線上溝通領域,學術探討中難免會出現觀點爭議,大數據技術的特征會加劇爭議傳播,并不利于平臺的和平相處。
綜上所述,構建高校檔案資源平臺要辯證看待大數據技術,更要辯證對待大數據技術的利與弊。
(二)高校檔案資源共享優化升級的具體舉措
1.統一共享標準和共享理念
首先,要實現大數據背景下各高校間檔案資源的共享,統一的共享標準必不可少。具體說來,要構建標準體系,將標準范圍延伸在信息資源的采集、技術研發、文件管理等各方面,同時,要以用戶需求為分配導向,采用相同的標準共享信息,提升共享效率。如可采用DWA技術,將檔案信息的視頻、文件等各種數據形式統一起來,從而更新統一數據設備。從另一層面上說,選擇統一的共享標準是有對象指代性的,即這種共享模式并非只針對校內,而要考慮全社會的資源需求。因此,根據面向對象的差異建立不同類型的數據提供模式和統一的數據處理中心。如校內共享主要用集中控制的模式,搭建校內資源共享平臺;高校間則可以采用 P2P 技術構建對等網絡,每一個用戶都能收集并利用檔案,形成對應對等的關系,對各個節點進行平等共享;而高校與社會之間需要提供網絡綜合服務平臺,運用大數據分布功能,將檔案資料的信息面向全社會進行公開發布。
其次,統一高校間的檔案資源共享的理念也十分重要。只有統一了理念才能行動一致,為實現高校檔案資源共享奠定基礎。各個高校既要相互信任又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大數據,在短時期內建立完善共享平臺,制定相應的資源使用規則。簡言之,各個高校要統籌規劃,發揮大數據優勢,互相信任共建資源共享平臺。
2.對檔案資源加以特色整合
高校檔案資源內容繁雜,涉及種類繁多,要促進這些資源的高校利用就必須對其進行整合,再通過平臺發布分享資源,從而發揮資源的作用。具體可通過增強數據庫的特色化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分析功能,從海量資源中整合識別出碎片數據,依照用戶需求與資源分類屬性進行特色處理。此外,還可以在流程上進行分類共享與特色整合,包括檔案的收集、整理、識別、分享等環節。在收集整理階段,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收集效果,連通高校檔案資源,將總體資源進行歸納整理。在分類識別階段,可依據文件、用戶、學校屬性等進行整合,實現高校間的資源的相互補充,形成各自特色。同時,根據各個高校在資源數量、投放資金、購買渠道等的差異性,檔案資源分類的特色型,資源共享的需求與使用過程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各個高校應建立共享機制,不斷更進管理制度,營造良好的共享氛圍,確保共享效率的穩定。
3.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創新服務方式
在利用大數據構建高校檔案資源共享時要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一方面,可結合大數據的信息挖掘技術,以所有用戶檔案為探究藍本,對不同用戶的使用特征、時間、需求等進行分析,確保檔案信息資源對用戶的價值與關聯度在一個穩定貼合的狀態,使得檔案資源能夠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另一方面,創設新型的檔案服務方式,將檔案資源的個性化展現出來。具體可設計個性化服務頁面,增加標簽信息與引導,還可建立用戶生產內容(UGC)空間,建立含有用戶特征的移動平臺,實時記錄用戶需求,創新服務方式。
4.構建法律體系以保障權益
法律體系的構建是高校間檔案資源共享的保障。 網絡中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檔案資源共享需要耗費學校的時間與精力,在具體落實過程中,難免會有狀況意外的情況發生,因此,為確保學校權益不受侵犯,除指定相關的平臺管理體系外,構建相關的法律體系保障權益十分有必要。在構建時,要相關的立法部門進行配合,充分了解資源共享建設的流程,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探討相應的對策與方案,確保共享建設的順利完成。
三、結語
大數據的普泛化為高校間檔案資源共享帶來機遇,并且實現數字信息資源共享已成為高校間溝通交流的重要手段,是高校信息資源建設的發展機遇期。因此,加快高校間資源共享模式構建有著重要意義。在具體的構建過程中,既要考慮高校自身的特點屬性,又要考慮用戶的需求屬性,既要照顧合作高校的共享理念,又要規范統一的共享標準。從這一層面上說,在大數據背景下推進高校檔案資源共享是自身建設發展的需要,也是儲存傳播文明的需要。(作者單位:菏澤學院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