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瀟文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和全民素質的提高刻不容緩。閱讀是推動教育、普及知識最好的工具,更是提高全民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國圖書館公共閱讀資源在區域、人員承載、開放時間、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局限性,為滿足大部分居民的基礎閱讀,同時提高公共閱讀資源的利用率,實現全民素質的不斷提高,社區圖書館及與之相便攜的微服務理念也應運而生。社區圖書館是在信息化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型服務機構,能夠滿足讀者多元化、數字化的信息需求。本文指出建設社區圖書館以及社區圖書館服務實施的意義,在對社區圖書館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對社區圖書館的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
一、建設社區圖書館的重要意義
(一)社區圖書館是社會快速發展的產物,可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由于城市化建設發展較快,傳統圖書館數量少,坐席少,開放時間受限,導致讀者因距離遠對書籍的閱讀需求大幅減小。同時,隨著大眾工作及生活的壓力,不能夠集中于某個完整的時間段用來學習和閱讀,雖然當前手機可以提供掌上漫游服務,但是由于信息量多種多樣,且消費、娛樂等商業化理念和思想左右著人們的大腦和雙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人們原有的一些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一大部分人成為了“低頭族”,手機不離手,造成眼病、頸椎病等相關病患日益增多,嚴重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因此,閱讀圖書獲取信息的方式相比較而言,從內容、閱讀方式更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和精神需要。同時,由于現在生活節奏較快,一大部分群體面臨的高速、高壓的生活和工作狀態,大部分的讀者在時間上、地點上具有零散性和不固定性,在信息內容的需求上,用戶更傾向于有針對性的信息內容和形式,而社區圖書館的高覆蓋率以及書籍的精致化和多樣化,可以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體現出便利性和可持續性的特點。
社區圖書館服務是培養人民學習能力和閱讀能力的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機遇也是壓力,不學習一定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因此,人們應具備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在學習中提高知識儲備和文化積累,提高眼界和視野,從而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社區圖書館可以提供大家基礎的學習工具和設施,讓大家在休閑中閱讀,彈指間學習。同時,社區圖書館的便利性,可以讓閱讀從娃娃開始,我國義務教育階段對青少年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已經有具體的要求,國家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課外閱讀已經成為了學生學習的一部分,閱讀是一種鞏固學習成果、豐富知識的有效手段,通過課外閱讀,能夠增加學生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世界各地風土人情的認識和理解。多讀一些文學類的文章,學生的口語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也會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社區圖書館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社區圖書館的服務可大大提高全民文化素質。通過提供閱讀和學習的場所開展社區文化服務,傳遞有效實用信息,開展有利于人文發展的社會教育,開發人們的業余生活,從而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修養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穩定和進步。隨著我國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社區圖書館可以成為社區文化的核心,關系著人們日常生活。
二、社區圖書館的現狀
目前,社區圖書館的發展尚不成熟。社區圖書館場館沒有實現科學合理規劃,建設場館數量不足,書籍的品種較為單一,管理水平和管理薄弱,不能滿足社區閱讀群體的需要。以西安市為例,西安市30平米左右的社區圖書館僅僅只有幾十家,共享圖書館只有八處,這些社區圖書館分布的區域不均勻,主要集中在蓮湖區和碑林區。規模和標準各不相同,大部分僅僅設立了期刊雜志和報紙室。發展狀況參差不齊,有的缺少書刊資源,有的更新遲緩,還有的管理和服務落后。社區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和種類有限,書籍更新周期較長,書籍流轉率不高,高科技的服務手段還不到位,可服務的人群局限。社區圖書館所提供的社區圖書服務還沒有向社區物業一樣成為社區管理服務機構的一項,基本建設、館舍、館員情況、提供服務都有待發展和完善。因此,社區圖書館便民性、靈活性的服務都迫切需要創新。
三、積極發展社區圖書館服務的措施
(一)社區圖書館合理選址,開放靈活
開設社區圖書館前做好充分的調研,社區圖書館的選址很重要,可以通過對周邊社區居民進行調查問卷,從人數,年齡、職業、愛好等角度進行分析確定居住群體的閱讀需求。社區圖書館面積不限,小社區20-30平方米尚可,條件好的社區可分區管理,開設普通區和特色區。普通區提供公共圖書閱讀服務,特色區可以開設親子區、青少年區、老年區、創作區、攝影區等等。公共資源閱讀以免費為主,借閱、預訂書、購買等增值服務可適時收費。開放時間應具有靈活性,盡可能考慮居民作息時間。
(二)利用微技術手段建立全方位的社區圖書館服務體系
社區圖書館作為家門口的閱讀學校,要本著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主線,實現“拓展+助推”的服務理念,滿足不同人群的閱讀需要。社區圖書館在功能上除了具有傳統圖書館借、閱、還外,還可具備代買、訂售等多項功能,可以提供自助借還書服務,圖書館閱讀角,書籍捐贈服務,送書服務,舊書回收及共享服務,免費wifi等一系列增值服務。隨著微技術的廣大普及,微信公眾號、APP等工具在服務領域廣泛使用,微服務具有成本低、操作便利,節約人力等優點,通過電子化的微服務,可以讓社區讀者不需要借書卡,只需要掃碼便可進入圖書館,借還書業務可以輕松通過簡單的電子指南就可以實現,如果需要預約書,在家中就可以通過網絡預約,信息化時代的社區圖書館利用網絡工具便可以實現全方位的圖書服務。
同時,根據社區居住人群愛好和需求不同,社區圖書館還應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特色服務。社區圖書室除了涵蓋圖書信息,也應該讓聲音、圖像、視頻等信息資源進入居民社區。例如,老人群體中有些老年人由于身體原因,方便聽而不適合多看,那么就應該建立電子化語音閱覽模式,只要帶著耳機用手指在電腦上一點,電腦可以將他們所需要的語音圖書傳遞出來。這樣既照顧了老年人身體的不便,還可讓老人有一個更好的休閑方式,從讀書中獲益。如果社區中青少年的你數量較大,可以針對青少年讀者設立青少年讀書區,提供適應青少年德、智、體、美、樂、文全面發展要求的書籍,讓閱讀的種子從小就得到生根發芽,讓更多的孩子養成讀書和閱讀的好習慣,在書籍的海洋里更多的獲取知識。
(三)通過宣傳、活動調動社區居民的閱讀積極性
社區圖書館不僅是看書看報的地方,更應該成為公共文化站,傳遞社區文化。定期開展圖書宣傳以及圖書講座、閱讀沙龍。針對大家感興趣的書籍開展社區居民的讀書分享會,讓大家暢所欲言發表觀后感,分享讀書心得,提高文化認識和學識。開展公益圖書互贈活動,社區居民家中閑置的書籍可以拿出來和鄰居們互贈,提高居民閱讀量,調動居民閱讀興趣。公益書籍分發居民,提高大家的責任感和價值觀,讓圖書“流動”起來,使社區圖書館源源不斷的吸引廣大讀者。通過社區圖書館的職能作用,在社區內傳遞正能量,豐富居民科學文化活動,促進居民信息交流,有效推動社區文化建設的協調發展,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作者單位:西北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