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闖?張繼玉?胡也?陳麗江
本文著手對共享單車市場模式的研究和對比,提出一種小型的校園共享單車運營生態鏈,統籌校園大堆閑置的僵尸自行車的使用權,并投入校園共享單車運營平臺,盤活閑置資源的同時為師生出行提供方便。
一、引言
西藏大學每天大量的師生穿梭于新校區超過一里路的宿舍區和教學區之間,有較大的交通需求。每年大量畢業生離校,卻留下了他們遺棄的自行車。西藏大學后勤部每年都要清理數百輛“僵尸自行車”,這些僵尸自行車最終流向廢鐵市場。各大共享單車在拉薩都運營失敗。而藏大師生又有著自行車租賃服務需求。
二、ofo、摩拜不是共享
共享經濟強調的是閑置資源的分享,或者使用權的的暫時共同占有。共享市場的幾大知名產品比如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都是在借用“共享”的噱頭,實施租賃經濟。對于共享經濟來說,運營平臺起到的作用僅僅是連接有閑置的供方和對口的需求方,而對于租賃經濟來說,服務供給方和平臺運營方都是自己,已經有區別于“共享”的真實含義。所以目前市場上的各種各樣的“偽共享”是無法真正起到促進資源集約化利用效應的。
三、校園共享單車生態鏈初步模型
啟動資金:可以通過與校方合作申請或眾籌,由于啟動成本的最大成分車輛已經是現有資源,所以前期投入比將不會很大。
回收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問題:數量巨大的無人確權僵尸自行車,由于長期占據學校公共停車資源而未進行使用,校方認定為學生有意遺棄物品(垃圾),將車輛進行暫時回收管理利用,暫有使用權,學生可隨時認領收回。
收益來源問題:1.通過前期集資啟動運營進行營收,2.營造活動,拉取贊助,為商家提供廣告服務營收。
與校方的關系:校方監管運營并提供學生信息平臺,必要時申請校方資助。
運營團隊構成:運營團隊由學生構成。同化成校園服務型組織,照搬學生會模式招新換屆。在校團委的指導監督下承包運營。
四、共享單車生態鏈優勢和創新
(一)用戶管理優勢
大學校園環境,有著現成成熟的校園卡一體化信息系統,與ofo相比,直接減少了用戶信用管理模塊,省去了押金的收取。校園卡信息平臺便于運營平臺管理用戶的同時更利于追蹤用戶使用行為習慣,,以方面做出運營策略的調整和優化。小眾用戶群體更容易去監管用戶行為,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減少維護成本。
(二)自行車的停點和流線優化
校園環境內,師生的日常行為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統一性。對師生日常行為特征進行分析,調查,了解目標用戶的真正使用需求和行動路線,結合西藏大學內部的交通規劃對人行車行流線進行分析,對停車點布局和自行車線路進行規劃設計。使車輛都能停在有所需求的地方,規避ofo橫尸遍野的慘狀。
(三)以價值主張塑造文化
校園共享單車生態鏈的價值主張就在于讓師生在校園內能方便快捷地到達各個點。實質上是一種公益服務性模式,為校園生活帶來正效應,在前期宣傳附加一些諸如“騎行運動”“綠色出行”的文化情懷,定期舉辦一些環城騎行的活動,或是制定一些“騎行日”之類的節日,引導學生走出校園的同時形成宣傳效應,讓這小小的自行車成為一種特定的標識,能代表一種文化的標識。
五、結語
校園共享單車生態鏈在校園獨特的人際圈中作為一種為學生提供便利為主要目的非盈利模式。將閑置的自行車資源盤活利用,具有極為榮耀的共享精神。生態鏈的運營,建立了一種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重關系:服務業與消費者的關系,管理者與受雇傭者的關系。(作者單位:西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