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音
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的支撐,地鐵公司員工培訓是運營和安全的重要保證。整合校企資源,提高資金利用率,提升培養效果成為解決校城融合建設培訓基地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我國近40個大中城市擁有或在建地鐵。各地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的支撐,對城市軌道交通類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地鐵公司員工的職前培訓和在職崗位技能訓練,不斷提升員工的崗位能力,也是運營和安全的重要保證。
打造專業培訓平臺,培養滿足當地城市軌道交通技術人才需求,成為軌道類院校面臨的共同問題;城市軌道交通行業屬于特有工種,技術水平要高,建設專業培訓基地投入大,院校專業辦學時間短,資金缺乏、缺少實訓教師。因此校城融合建設培訓基地成為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校城融合建設培訓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吉林市軌道交通是東北三省規劃的首例跨座式單軌交通,遠景線網由8條線構成,全長247.1km,按國內城市軌道交通每公里配置 60 名工作人員測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總量逾萬人,崗位涉及站務、車輛、機電、供電、通信、信號、工務等人員。隨著吉林市城軌線路的不斷增加,員工亟須加強實踐技能,這對培訓基地建設提出了迫切要求。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高校的支撐,高校的建設離不開城市的支持。“高校與城市融合發展”一直是政府比較關注的問題。吉鐵院新校區建設為培訓基地建設提供了場地保證。
吉鐵院新校區建成涵蓋鐵道類六大專業的集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為一體的校內實習實訓室和演練場,計劃修建12500m2的城市軌道交通實習實訓中心,為培訓基地建設提供了場地保證。
吉鐵院與吉林市軌道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簽訂了軌道交通人才培養合作協議,在職前培訓、師資培養、專業建設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隨著吉林市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的推進和發展,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的需求不斷增大,學校軌道類專業辦學規模也逐年擴大,針對培訓和教學中專業教學設施設備不足的問題,將利用政、企、校三方各自的資源,協商確定校城合作共建城市軌道交通培基地。
二、培訓基地建設
(一)合理規劃確定建設目標
校城融合展開合作后,政府職能部門、學校和企業的領導、專業教師、技術人員將對培訓基地的建設進行廣泛研討,確定建設目標:通過校城融合的合作方式,面向吉林市軌道交通,輻射吉林省乃至于東北三省軌道交通行業,組建一個具備軌道交通運營技術員工培訓、專業實訓教學和設備調試試驗等功能的綜合基地。建成后可滿足吉林市軌道交通運營和維修技術人員的職前與在職培訓、相關崗位的單項演練和綜合演練要求,可滿足城軌交通類專業的實訓教學需要,同時為軌道交通設備的調試與應用搭建平臺,并為職業資格鑒定提供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機制實現校城共贏
培訓基地由政、企、校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規劃、建設和使用過程中,根據各自在場地、人員、技術、資金及設備方面的優勢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培訓基地的設施設備,其產權仍歸屬于投資方,校企享有共同的使用權,日常使用維護由學校和吉林市軌道交通投資建設公司派駐人員共同負責。
(三)緊密合作制定總體方案與技術方案
城市軌道交通分院組織專業調研組,走訪調查廣州、杭州、沈陽、長春等地鐵公司以及部分鐵道院校,從實訓基地建設、設備組成、技術要求、教學及培訓模式等方面進行深入調研。成立由政府、城軌分院教師和企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組成的項目組,就校城融合的城市軌道交通培訓基地建設,結合吉林市軌道交通建設實際情況,從滿足主要工種的技術人員培訓、技能鑒定和相關專業實踐教學需要的角度,進行培訓基地建設規劃。
(四)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基地建設
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和市場引導下,通過校城融合、引入企業和社會資本,拓寬融資渠道,是解決中大型培訓基地建設資金的有效途徑。學校將通過預算項目完成地鐵模擬車站的基礎建設。
吉林市軌道交通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將提供相關供電基礎設施和信號基礎設施,組建培訓基地中票務、機電、供電、信號培訓系統。通過校企雙方緊密合作,計劃完成實訓基地的前期建設工作。
(五)共同參加建設,實現師資雙向培訓
為提升教師實踐能力,將安排相關專業教師參與技術設計和施工建設。全程參與基礎建設、調試和驗收設備,專業教師和公司培訓師可盡快熟悉設備的操作,有效縮短了教師的設備使用培訓周期,達到了公司培訓師和學校專業教師雙向培訓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發揮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軌道交通培訓基地將成為一個城軌運營的綜合培訓系統,其設備種類繁多。為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轉,在建設初期要組建設備管理維護團隊,在設備安裝調試期間全程參與,同時將負責實訓基地運行后的管理和設備維護。
政、企、校以政府發揮職能作用、探索創新校城融合新模式,通過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機制,構建符合城市軌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技術平臺,在校城共建培訓基地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作者單位: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