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靜
管理會計是企業將業財有機融合,為企業計劃、決策、控制、評價等方面提供服務的重要工具。伴隨著大數據處理技術、智能化財務分析、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的快速發展,管理會計也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大智移云”是在社會發展的新時期被提出的新概念,即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眾多科技融為一體的技術時代。隨著經濟與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全球化進程的深入推進,管理會計教育也開始面臨著更多的機遇與挑戰。
一、“大智移云”為管理會計帶來的機遇
(一)促進業財一體化
2018年,C1 智能化管理平臺進行了首次發布。CI系統是對傳統數據處理系統的重大突破。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CI管理平臺能夠更加深入地挖掘巨量數據中隱藏的信息,并實現對財務數據的實時監控、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存儲。企業可以通過對CI系統的合理運用來把握企業內部與外部的經濟運行情況,了解市場動態。從而根據數據趨勢來準確分析受眾的興趣喜好與實際需求,進行市場策略的科學調整。此外,CI管理系統還能夠加強企業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與合作,從而實現數據信息的實時共享。這也為企業預算管理、人力資源評價等等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智能化為決策提供支撐
商業智能 BI 具有很強的建模能力,管理會計利用一系列有效的數據挖掘算法,能夠推動企業內部的信息化建設。而通過對于財務信息、辦公模型的科學構建與有效分析,管理會計人員能夠為企業領導階層提供更為有力的數據信息,進而促使領導者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做出合理的決策。例如管理會計人員能夠通過云計算系統來進行全面的成本核算,從而優化產品生產與銷售的各個流程,推動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降低會計信息成本
在傳統的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過程當中,企業進行前期準備以及后期測試運營的流程過于繁復,不僅要耗費大量的物力人力資源,還需要花費數額龐大的維護與升級費用。然而引入財務云軟件就能夠對這些資源進行有效節省。財務軟件能夠提升管理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與質量,促使從業者利用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戰略分析,從而推動企業的有效運行。
二、管理會計教育實踐
(一)強化學生的大數據思維
在信息技術時代下,管理會計專業學生不僅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還需要掌握大數據處理技術、IT技術、數量經濟學等等知識。國家相關部門所發布的政策文件中也提出,需要將以大智移云為代表的前沿科學技術知識在基層群眾中間進行推廣,從而使得各個領域、不同行業的從業者都重視起科學技術的重要意義,并不斷強化自身的信息化技能。為此,各大高校也需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管理會計專業的學生進行科技理念的滲透,并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與綜合素養。因此,高校需要在教育系統中引入信息化教學方案。開設管理會計信息化實驗課程,或者和企業聯合共建 ERP 等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培養更多復合型的會計專業畢業生,以使得學生能夠適應信息化時代對企業人才的需求。
(二)更新教材內容
管理會計行業在我國的發展時間還較為短暫,因此還仍然存在著較大的發展空間。各大高校建設管理會計專業的時間也較晚,還存在著一些課程內容設置不完善的問題。目前的管理會計教育中,學校使用的課本通常是會計學加上管理學的模式,還未引入更加專業的信息化知識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管理會計教材也需要與時俱進,增加更多的關于大智移云的相關內容,以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此外,當前專業教材中選取的案例還比較陳舊,雖然在以往它們能夠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已經不再符合新時代的需求。高校也需要結合企業實際發展的需求來培育更加契合管理會計崗位的高素質人才。
(三)改善教學方式
目前的大部分管理會計專業教學都是在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比如講解式的教學手段加上習題演練,目的是提升學生的筆試成績。這種教學方法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但卻并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基于此,教師可以引入一定的信息化手段來作為教學輔助。例如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情境的構建,并通過圖像、視頻、音樂等等多種媒介渠道來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起學生的感官與情緒。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部建立起微信群、QQ群,以實現與學生的實時交互,并利用互聯網渠道來進行教學資源的共享,使得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開展專業知識學習活動。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世界上存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經濟制度、不同的文化基礎,其催生的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也是不同的。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啟迪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結合我國發展的實際需求來進行思考與探究,從而在未來為企業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三、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經濟與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在大智移云背景下,我國的管理會計教育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與相應的挑戰,專業教師需要把握機遇、應對挑戰,以為行業建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作者單位:重慶科創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