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參和
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導游業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就業能力。作者以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為例,通過觀察和訪談,發現了該門課程的教學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分析問題的成因,進而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
導游業務課程主要內容包括導游服務程序,導游帶團技能,講解技能,服務禮儀及常見問題的處理等,是旅游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也是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調查發現,英華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在課堂上玩手機現象較為普遍,教與學脫節。此外,用人單位對該專業的畢業生評價一般,認為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實踐能力不甚理想。對此,我們進行了分析研究,查找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旨在提高導游業務課程的教學質量,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提升實踐能力,為成為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導游業務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教學方法落后,課堂缺乏活力
授課時,教師大多數時候采用了傳統的講授方式,側重理論講解,忽略了實踐經驗的傳授,滿堂灌,缺乏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信息,思想容易開小差,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也沉悶無趣。同時,這種授課方式有悖于高職學生的學習特性。他們大部分人“害怕”理論,但往往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教師應根據這一生情,大大加強實踐教學。
(二)學生人數過多,參與實訓機會少
實踐能力直接關系到高職學生將來的就業,而實訓教學則是提高實踐能力的有力保證。為確保實訓質量,每次參與實訓的學生控制在30人左右為宜,但英華學院該專業的學生每班約50-60人。首先,由于人數眾多,每次實訓課都不能輪完一輪,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的熱情受到打擊。其次,加大了教師對課堂紀律管理的難度,嚴重影響實訓效果。
(三)實訓項目單一,實訓環境單調
導游業務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此類課程更適合以實訓方式開展教學。調查發現,英華學院導游業務的實訓環節主要包括致歡迎辭、當地景點講解及致歡送辭。此外,因受經費限制,暫未設有旅游實訓室,實訓環境一般在教室。顯然,實訓項目單一,實訓場景單調,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訓效果不甚理想。
(四)教師缺乏專業實踐經驗
教師的實踐經驗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導游業務的課程教學質量。有的教師雖然是旅游專業科班出身,但由于缺乏真正的從業經驗,學校所學的知識只能停留在理論上,對實踐環節未能深刻領會,在指導學生時,其一,往往更傾向于理論化、書面化,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其二,難以進行情景模擬和示范教學,對案例分析也只能泛泛而談,未能涉及問題的關鍵。而這些都是生動有趣、行之有效的先進教學方法。其三,難以覺察教材中脫離實際的實訓內容,仍然照本宣科,“將錯就錯”,對學生將來工作中遇到同類問題的處理極為不利。最后,不能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吸引學生,而這正是一名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的最大魅力所在。
二、導游業務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一)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大部分高職學生“惡靜好動”,動手操作能力勝于對理論的理解。再者,相對于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對于他們今后的就業更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教師應針對這一特點,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1.角色扮演及情景模擬法。《導游人員資格證》是旅游行業最有效的敲門磚,而該證的考試除了筆試外,還有面試,模擬導游講解。因此,角色扮演很適合作為課堂實訓內容。比如,讓學生在給定的景點中隨機抽取一個進行5分鐘的脫稿講解,其余同學扮演游客聽,講解完畢教師再作點評并評分作為平時考核成績。
2.示范法。教師向學生展示正確的范例,比如向學生演示如何正確握話筒,向學生講一段導游詞等。這是大部分學生都非常期待的,教師一定要做足準備工作,借此機會,樹立威信。
3.學生互評法,即由同學們對彼此的作業作出評價。此方法可與角色扮演法結合使用,由其他同學對角色扮演者的表現作出評價,評價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此方法可以使同學們互相學習,互相促進。
4.案例分析法。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學習也是一種提升實踐能力的有效方法。既可以由教師分析,也可以由同學分析,教師作點評。此方法通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活動顯得生動有趣。教師如能列舉一些以往從業經歷中失敗的教訓和成功案例,課堂將會變得更精彩。
5.現場教學法,即帶領學生到旅游景點開展實訓教學。例如,到達某一景點后,由學生輪流模擬導游現場講解。同學們身臨其境,是最接近真正導游工作場景的實訓,因此,能大大提高同學們的參與熱情,其教學效果也是校內實訓所難以企及的。
(二)適當增加實訓課時,保證學生實訓機會
英華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一般為50-60人每班,按每人實訓需要時間5分鐘計算,輪完一次用時300分鐘,而每周兩次課共用時僅180分鐘,差不多兩周才能輪完一輪,也就是說每位同學差不多兩周才有一次實訓機會,這個量顯然是不足的。建議每班設30人左右,或者增加周課時,總之,要保證學生充足的實訓時間,才能確保實踐教學質量。
(三)豐富實訓項目,增添實訓環境
除了歡迎辭、歡送辭、景點講解,導游帶團過程中的其它環節都可設置為實訓項目。例如,旅游團乘坐大巴即將到達下榻的酒店時,地陪應就哪些問題進行講解;早上從酒店乘車出發游覽時,地陪應如何講解;常見問題的處理等。教師要多發掘實訓項目,盡可能涵蓋導游帶團的整個工作過程,全面提升同學們的實踐能力。同時,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同學們就不會覺得課堂枯燥乏味。此外,適時更換實訓環境也十分必要。除了旅游景區外,還可選擇在校園內進行實訓,讓學生圍繞校園,對其中的“亮點”進行講解,此舉既可以鍛煉同學們的表達能力,也可以促進對學校的了解。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重視教師專業技能
一方面,對于旅游實踐經驗欠缺的青年教師,多給予歷練機會,讓他們走下講臺,走出校園,利用暑假寒假及周末時間到校企合作企業掛職鍛煉,了解行業最新動態,提升旅游從業職業素養,最終成為能言傳身教的優秀教師。另一方面,認真貫徹執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有關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的要求,即“從2019年起,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值得注意的是,吸引企業中的人才來高校任教,不是隨便打幾個廣告就能做到的。高校必須放下架子,尊重技能,調整相關規章制度,確保企業人才的各項利益。比如,有的高校只承認“講師”、“教授”等教育系列的職稱,而對“會計師”、“經濟師”等非教育類職稱一律不認可。一名企業的會計師轉到這樣的高校任教時,由于沒有教育類職稱,就變得“低人一等”,工資待遇也屬最低的級別。高校要想招聘并留住企業人才,就必須切實尊重人才,摒棄歧視性的制度,否則,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只能停留在一句口號上。
三、結語
導游業務是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對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職業能力。同時,它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執教教師一方面要確保自身專業實踐技能過硬,另一方面要緊緊把握其實踐性,通過多種教學方式,設置豐富多彩的實訓項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扎實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成為合格的旅游業實用型人才。(作者單位: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