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俊 翁輝 姜廣賀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新的形勢下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提出了當前陸軍部隊在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培養周期長、人才保留困難、地方培訓效果不佳、院校教學資源相對滯后等問題,提出應結合部隊單位實際,從嚴把入口關、改善教學條件、注重方法手段等方面提高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培養質量
中圖分類號: TJ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1-014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1.064
裝甲裝備維修人才是指掌握了裝甲裝備相關專業技能,能夠滿足維修工作崗位需求的人員。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武器裝備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加快,裝甲裝備也隨之快速更新換代,新系統、新設備層出不窮;同時,在陸軍大抓軍事訓練的背景下,裝甲裝備動用多,強度大,訓練、使用過程中故障次數隨之增加,這都對裝甲裝備維修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裝甲裝備維修人才隊伍的建設越發重要。但是當前裝甲裝備維修人才數量因編制體制調整等原因有所減少,人才質量方面也因培養方式方法上存在的一些問題而有所下降,本文就加強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提出幾點思考與建議。
1 認清加強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1.1 應對新裝備維修保障任務的需要
在習主席新時期強軍目標帶領下,國防和軍隊建設正加速推進,高新技術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使得武器裝備高速發展,信息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裝甲裝備種類、型號更加多樣,系統、結構更加復雜。大批量的新裝備配發至陸軍部隊后,一方面新裝備在初期使用階段時,容易因設計缺陷、制造工藝問題而導致高故障率,直接增加了維修保障任務量;另一方面,新裝備高新技術的應用及復雜的系統使其在維修過程中更加困難,技術要求更高,提升了維修的難度,這都對當前保障體系下的裝備保障力量提出了較大的考驗,因此,加強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是當前解決新裝備維修保障問題的關鍵。
1.2 完成部隊日常裝甲裝備維修任務的需要
習主席指出要建設一支世界一流軍隊,并對部隊實戰化訓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軍部隊深入貫徹習主席指示精神,以更嚴的要求、更高的標準、更難的考核大抓軍事訓練。在此背景,部隊裝備動用數量多、強度大,加之使用環境惡劣,導致新老各類裝備在使用產生大量故障,在不能長時間影響軍事訓練的前提大,使得裝備維修任務隨之大量增加,對維修保障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隨著摩托小時消耗增多,大量裝備面臨中、小修,修理過程復雜,工時消耗增多,這也對維修保障力量提出了較大的考驗。因此,為解決當前保障力量與裝備維修任務不匹配這一矛盾,必須持續加強裝備維修人才培養。
1.3 完成未來作戰時裝甲裝備戰場搶修任務的需要
現代化戰爭中,戰場變得更加透明、立體,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中敵我在陸、海、空、天、電磁等方面激烈對抗,高精尖武器的投入,高效能高強度的火力打擊將對戰場上的裝備造成嚴重的損傷,這使得裝甲裝備戰場搶修的任務更加繁重和嚴峻。由于戰時的裝備維修保障力量相對分散,各個伴隨保障的維修小組要在戰場極端條件下,完成對戰損裝甲裝備快速搶救搶修,并確保其恢復一定戰斗性能,這對所有參與維修保障的人員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必須加強裝甲裝備維修人才的培養,提高裝甲裝備戰場搶修能力。
2 當前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2.1 維修骨干培養周期較長,人才保留壓力大
部隊裝甲裝備維修人才的培養主要是發揮技術水平相對較高的維修骨干的作用,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在日常的裝備維修訓練、演訓保障、等級維修等過程中以修代訓、以訓促修,一般來說在某一專業培養一名優秀的裝甲裝備維修人員需要3-5年。由于受服役年限的限制,加上部隊編制體制的調整,大量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維修骨干離開部隊,同時也存在一部分裝甲裝備維修人員因思想松懈或其他原因,缺乏愛崗敬業的精神,拒絕長期服役,而人才培養周期又相對較長,很容易導致某些維修專業“青黃不接”,影響裝備維修保障力量的整體建設。
2.2 軍工企業培訓效果不明顯,高新技術掌握困難
當前部隊也會依托裝甲裝備生產、維修廠家等軍工企業對內部維修人員進行一定的培訓,但從實際情況看,參加培訓的人員數量限制較大,培訓時間相對較短,部隊往往挑選部分維修技術相對較好的人員赴生產廠家及維修廠家進行培訓,為了不影響單位正常的維修保障任務,同時維持日常工作有序開展,從人員數量、培訓時間上加以限制,直接影響了學習培訓的效果,特別是對新裝備新技術的學習以及對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部件的維修培訓,技術要求高,修理難度大,短期內很難取得明顯效果。所以,在日常裝備維修過程中,多數情況下以換件修理為主,新裝備新系統及核心部件的維修仍然需要依托生產及維修廠家的技術人員進行修理。
2.3 院校教育資源相對滯后,專業不對口率較高
院校培養的初級技術軍官及專業技術士官也是部隊裝甲裝備維修保障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現有的成體系的教學資源都是經過多年沉淀所積累的,相比部隊新裝備的大量配發及快速更迭稍顯滯后,導致院校所學與部隊實際所用存在一定的脫節,雖然在裝備原理、技術標準等方面相聯相通,但其到部隊后要快速適應新形勢新裝備,仍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去重新學習、提高能力。另外,對初級技術軍官來說,分配到所在單位后,會根據部隊實際所需,被安排到不同的崗位,往往出現專業不對口的現象,部分在專業對口崗位的軍官也主要以組織管理為主,被其他工作所牽制,實際參與維修及技術研討相對較少,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3 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的幾點建議
3.1 嚴格把好入口關,打牢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的“人員基礎”
由于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周期長,人才保留困難,為了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延長人才作用發揮年限,因此要嚴格把好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的入口關,不僅要挑選文化程度相對較高、思維相對靈活、動手能力較強的戰士,還要關注其思想是否過硬,是否具備愛崗敬業的精神,是否愿意在部隊服役達一定年限,把住人才培養的源頭,確保人才培養價值。對于綜合能力素質較強的戰士列為重點維修人才培養對象,一方面可通過送學的方式利用相應教育機構對其進行初級培訓,加強教育管理,嚴格考核標準,切實提升專業理論素養及綜合素質,為下步實際崗位專業培訓打下扎實基礎;另一方面可通過加強日常維修技能訓練、維修骨干重點幫帶、維修訓練資源重點傾斜的方式提升其實際操作能力和崗位任職能力。
3.2 改善教學條件,強化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的“物質基礎”
豐富的教學資源與完善的設施條件可以使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事半功倍,因此應根據部隊當前裝備建設發展及人才培養的需求,立足單位實際,加強專業訓練硬件設施建設與軟件資料的更新、完善。一方面要完善修理工間、訓練場地的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場地資源,堅持便于維修展開、便于訓練實施、便于考核組織的原則,進行場地改造,增設專業修理平臺,增配相應機工具設備,確保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受場地限制。另一方面結合單位裝甲裝備相關專業向上級申請配發新式的教材教具,以透明裝備模型為例,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對裝備的工作原理、管路連接、線路走向有更加直觀的印象,便于在維修作業過程中準確判斷故障部位,制定合理解決方案;另外,規范、整理、更新各裝甲裝備維修專業教案,詳細講解修理方法及技術標準,明確修理流程、細化修理步驟,為各專業教學提供理論支撐,確保專業學習、訓練不走彎路,提高學習效率。
3.3 注重方法手段,提升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的質量
在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充分結合各種方法手段激發其訓練熱情,檢驗其學習成果,確保訓練成效,提升培養質量。一是定期組織專業比武。通過一定的獎勵機制激發其參加維修技能比武的熱情,不僅可以大幅提升其訓練積極性,還能在比武過程中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與其他人員的差距,為后續的訓練增加動力。二是加強演習演練。在實戰化演練的過程中充分檢驗裝甲裝備維修人員的實際操作水平,令其認清崗位所需,發現自身短板,通過以演促訓的方式不斷提升其維修技能及處置突發情況的能力。三是嚴格資質認證。對從事某一專業一定年限的裝甲裝備維修人員進行專業資格認證,通過嚴格的理論與實操考核全面檢驗其專業技術水平,為通過考核的維修人員頒發相應等級的資格證書,明確其維修資質,以持證上崗的方式確保裝甲裝備維修人才隊伍的整體質量。四是依托地方力量培訓。繼續將基礎扎實、有培養價值的裝備維修人員送至軍工企業進行學習培訓,充分利用軍工企業豐富的人力、設備、技術資源,增加培訓時間,注重培訓保障,形成長期合作關系,使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訓由“隨機化”變為“模式化”,進一步提升其綜合素質。
4 結束語
裝甲裝備維修人才的培養在新形勢下越來越重要,對裝備保障能力建設及部隊整體戰斗力的提升有重要的影響,因此要高度重視、長遠考慮,結合當前部隊實際,發散思維、創新形式,把握裝甲裝備維修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切實提高裝甲裝備維修人才隊伍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黎建良,葉全國,王年生.部隊初級裝備維修人才培養的思考[J].空軍雷達學院學報,2011,25(2):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