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隆寶
中圖分類號:F276.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7-185-01
摘 要 文章以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的管理實踐為例,對新時代背景下的青年員工隊伍的現狀、國有企業發展進程中青年人才隊伍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等進行研討和分析,并探索性提出以“三化五才”為引領的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路性建議。
關鍵詞 國有企業 青年人才 隊伍建設
一、青年人才隊伍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新時代青年員工的群體特征分析
其一,共有特點。當前,華電系統青年員工主要由近年來集中招錄的青年學生、復轉軍人和社會化招聘員工構成,“90后”已經成為我們員工招聘的主力。他們具有青年人的共有特點,即有學歷、有活力、有潛力;其二,時代特征。新時代的青年員工大多是獨生子女,在現代社會的加速發展和全球化、網絡化的開放環境下,新時代青年員工的總體特征也呈現新的時代特征,即強烈的自我意識與保守的生活方式并存、個性的獨立與心理的依賴共生、心智的單純與價值的多元融合、渴望成功與眼高手低相矛盾。
(二)基層企業青年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部分單位青年人才隊伍存在結構性矛盾
目前,集團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39歲左右,45歲以下員工占比60%多,總體數據來看還是不錯的,但是人員多、人才少,數量多、骨干少的矛盾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不同板塊、不同區域、不同單位員工隊伍的知識、專業、年齡、素質結構相差較大。比如部分的新型火電,員工隊伍整體素質較高,但年齡結構非常扁平化,年輕人員扎堆,青年員工競爭壓力較大;而一些老的傳統火電企業,由于歷史原因企業超員,造成青年員工數量偏少,企業發展后勁不足。
2.激勵青年成才的方式不夠有效
物質激勵、精神激勵、目標激勵等手段的綜合運用不夠充分和有效。比如:有的單位受制于有限的工資總額,向青年人才的傾斜力度和激勵導向不夠;有的單位發展目標不明晰,目標激勵無法形成共同的愿景;有的單位精神激勵主要是授予青年一定的榮譽稱號,對青年人才缺乏新意和吸引力;有的單位論資排輩現象依然存在,青年人才發展空間受限,等等。
3.組織培養與個人努力沒有形成合力
在企業管理中,以組織意圖為主的管理慣性依然比較突出,缺乏與青年人才的有效溝通,或者說不能以青年人才容易接受的話語體系進行有效的溝通,弱化了青年員工的內心感受,造成信息的不對稱。例如,各單位基本上都有一系列青年人才培養措施,但其并沒有被大多數的青年體會到;有些青年將組織上有意識地安排其到新崗位鍛煉視為受他人排擠等等。
4.優秀人才“招聘難”“留住難”
隨著國家產業結構和分配機制的調整,發電行業的人才相對吸引力有所降低,加之發電企業大多地理位置較為偏僻,而新時代青年員工的美好生活需要更為強烈,導致優秀人才招聘難,拔尖人才留住難。受市場化影響,人才的流動性逐步增加,特別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板塊,還有地處偏遠、年輕員工較多的單位人員流失也較為嚴重。
二、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和建議
依托于國家新的時代背景,服務于集團新的發展戰略,立足于青年員工新的時代特征,充分尊重青年員工的成長規律,我們嘗試提出“三化五才”的青年人才隊伍建設方案。其中,總體原則是堅持黨管人才、戰略引領、以人為本、創新驅動;總體目標是控制總量、提升質量、優化結構、完善梯隊。
(一)在頂層設計上更加突出“三化”
“三化”,即時代化、市場化、差異化。首先,要注重理念的時代化、工具的時代化,積極推行信息化的管理工具、網絡化的培訓工具、多渠道的溝通工具等,在提高青年員工參與度的同時,提升管理效率;其次,要注重外部市場化和內部市場化,在合理引進市場成熟人才的同時,建立健全現有員工能進能出、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用工管理協調機制,從而打造更具活力的青年人才隊伍;第三,要注重人才引入機制的差異化和人才使用機制的差異化,在與職業院校合作,進行委托培養、訂單培養的同時,采取靈活有效的青年人才使用機制,使批復用工、市場化用工、委托運營、勞務派遣等人才使用形式有益搭配,進而創造出最大的人才效益。
(二)在具體實踐上做好“五才”
“五才”,即引才、育才、成才、用才、愛才,營造出充滿活力的青年人才森林生態。一是引才,把好員工招聘、入職培訓、職業規劃三個環節,促其生根發芽,提高成材率;二是育才,充實腦袋、武裝雙手、邁開腿腳,助其枝繁葉茂,根深本固;三是成才,區別青草、灌木、喬木因材施策,進行分類培養,立體種植;四是用才,用好票子、面子、位子綜合激勵,助其開花結果,澆水施肥;五是愛才,遍灑陽光、雨露、清風雨露均沾,保其茁壯成長,連木成林
三、結語
青年興則企業興,青年強則企業強。本文提出的“三化五才”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的“森林模型”,主要從青年人才培養的全部流程和關鍵環節上,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探討性提出了整體性的解決方案。由于能力水平有限,提出的方案難免稚嫩,歡迎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