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鑫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7-051-01
摘 要 文章基于國有企業中基層黨組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分析目前新時期開展國有企業基層黨支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基層黨支部建設的有效途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 新時期 國有企業 基層黨支部建設
在目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以及國際地位在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國外企業對國內企業的沖擊力也在不斷增強,給國內企業帶來較大的挑戰和壓力。尤其是作為國有企業來說,在掌握國內豐富的資源以及就有較強實力的同時,為了促進國有企業的快速和健康成長與發展,發揮國有企業的優勢,就需要在目前企業改革的過程中加強對黨支部作用的發揮來提高企業內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尤其是針對作為黨的基層組織的國有企業黨組織來說,需要針對目前基層黨支部建設中的問題來進行解決和優化,發揮其作用的同時,促進企業發展以及精神文明建設。
一、基層黨組織在企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國有企業的基層黨組織是當的組織基礎,其在整個黨組織體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將眾多黨員進行凝聚,在凝聚為統一的組織和整體之后,實現黨的戰斗力的提升。從地位看,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主要發揮著聯系和加入上級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和作用,是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者的基礎和基礎。起到在黨的工作體系中的無可提到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此外,在通過基層黨組織進行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也實現了黨的基本建設經驗的加強,實現對廣大群眾在思想和政治上的團結,在聯系群眾的基礎上,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落實,在維護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的同時,將在調節人民內部矛盾中發揮關鍵作用。
二、當前國有企業基層黨支部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國有企業基層黨支部建設中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是在目前我國的國有企業在持續進行改革的過程中,傳統的基層當支護的工作機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需求,表現出現有的管理制度和規范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發展和管理的要求,并且導致目前黨支部工作開展中的影響力逐漸下降的問題。其次,在國有企業不斷改革的過程中,不斷的組織設計工作使組織更加扁平化。主要表現是基層黨支部書記也由行政長官服務,使管理團隊更有能力。但是在上述管理模式和組織機構下也容易導致出現兼任的支部書記堅持經營指標作為主要管理目標的觀念問題,這就會導致其在經營工作中的投入比較多,而忽視了行政工作和黨務工作等情況,這就會對基層黨支部的建設起到阻礙作用。最后,就是目前的國有企業中存在人力資源總量過剩的問題,但是在此基礎上還存在結構性匱乏的問題。因此在國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只是會有針對性地、小規模的進行急需人員的引入,導致了企業職工和黨員數量的減少,甚至會出現黨員的標準降低以及把關不嚴的問題,影響了黨支部建設過程中黨員質量的提高。
三、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基層黨支部建設的有效途徑
(一)對工作重點進行明確
正是由于在國有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基層黨支部主要起到對經濟建設提供服務、對精神文明建設進行領導、對實施和監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進行負責以及在重大決策時進行參與等重要的整治核心作用,這就需要提高對基層黨支部建設的重視,從思想上對黨支部的工作職能進行明確,在此工作重點上進行各項工作的開展。
(二)提高黨支部書記的素質
作為基層黨支部的核心以及黨支部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針對目前采用行政負責人兼任黨支部書記的情況,需要進行黨支部書記培訓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過不斷開展培訓來實現其政治理論水平的提升,確保其行政工作能力和黨務工作能力協調發展,發揮其為黨支部工作提供組織保證的重要作用。
(三)對各項制度進行完善
不僅需要對支部班子工作制度進行完善,通過對行政工作會議同支委會合并議題的信訪室進行積極探索和會議質量的提升,通過對支部班子坐封建設的加強以及對其職責內容進行明確和工作管理機制進行規范來發揮其職能作用。還要加強支部班子的作風建設,落實集體領導分工負責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此外,還要對黨員學習制度進行完善,對定期的黨員學習教育提綱進行積極研究,在學習和培訓過程中結合整治和政策學習、戰略目標和環境、發展成果和問題,在明確學習目的同時,確保學習內容貼合實際,對黨員的認同感和學習的熱情進行提升,在發揮黨員整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提升效果的同時,確保其所學內容的發揮。
四、結語
對于國有企業而言,在不斷深化改革,促進自身可持續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基層黨支部建設在上述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來提高其凝聚力和戰斗力,開展基層黨支部建設工作來對各項制度進行完善、對黨支部書記的素質進行全面提升并且對工作重點進行明確,實現基層思想建設的全面加強以及促進國有企業的可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毋江兵.淺論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基層黨支部建設的途徑[J].經營管理者,2017(23):350.
[2]涂少君.加強國有企業基層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7(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