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玉
摘要:如何有效甄別真假貧困信息,在資助中彰顯人文關懷,使國家資助政策精準“落地”,避免國家扶貧資金流失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大數據技術在中國日新月異,在高職院校資助工作中利用現有技術實現資源共享、建立動態監督平臺、實施差異化的資助方式、提高高職院校精準資助水平提供重要技術手段。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院校; 精準資助
一、高職院校精準資助的現實困境
第一,資助網絡系統的信息共享性有待提升,各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及各高職院校開發的資助系統和管理平臺之間的系統兼容性低,暫時無法實現數據平臺的聯網。系統平臺開發的程序、標準不一,無法實現信息的有效共享;第二,貧困證明材料開具的真實性有待提高,瞞報虛假貧困信息,所“資”非所“助”的現象時有發生。
二、大數據技術背景下高職院校精準資助的路徑分析
(一)整合“大數據”,確保認定對象精準化
全面采集申請學生的各項數據,數據包含申請學生校內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學生家庭基本情況、學宿費支出、貸款情況、教育評價、學習成績以及校外消費等等,形成“數據庫”。各高職院校可將數據庫中有用信息加以篩選、整合,挑選出有效信息。
(二)借助“大數據”,倡導資助形式精準化
一是把握資助需求,捕捉資助形式設計的關聯數據。在國家“獎、助、貸、勤、減、免、補”新資助體系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每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個體需求的差異化資助方式,形成“資助項目自選體系”,滿足貧困生在自尊自信、學業發展、就業創業、能力提高等多方面需求;二是關注學生發展性需求,如對有提升個人能力需求的貧困生提供助管、助學、助研崗位,將有出國意向的納入國外交流資助項目,將有就業創業意向的開展公益性就業創業培訓,資助就業、創業資金;三是界定學生的致貧原因、程度,做到資助力度的精準。
實現高職院校精準資助,既需要政策保護、也需要技術支持。近年來,大數據技術正不斷發展、完善。將大數據技術引入高職院校資助工作,也需要國家政策、配套措施與現有大數據技術的充分融合。相信在未來會不斷發展完善。
參考文獻:
王紅,駱劍峰.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貧困生評定管理方法初探[J].高教學刊,2018(19):130-131.
(作者單位:青島職業技術學院海爾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