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吉人
【摘要】本文在分析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理論體系基礎上,結合目前我國房地產企業供應鏈管理的結構特點,分析現有房地產企業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分析房地產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意義和可行性。
【關鍵詞】房地產;綠色供應鏈;綠色發展;可行性分析
1、引言
房地產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支柱性產業,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以來,我國房地產行業總體形勢仍處于資本密集、高能耗的粗放型發展階段。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面對更高的環境保護和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傳統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現代企業的未來發展。當前形勢下,房地產企業有效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促使企業符合新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在行業內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進而帶動房地產行業整體綠色發展,將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2、現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狀況
國際上,對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始于1990年Schot等人對十三家荷蘭化工企業的綠色采購研究。1993年6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了ISO/TC3207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編制和推行ISO14000系列標準,大大促進了綠色供應鏈的研究。1996年,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制造研究協會在進行一項“環境負責制造(ERM)”的研究中首次提出綠色供應鏈的概念,又稱環境意識供應鏈,并將綠色供應鏈管理作為一個重要研究內容。
2005年,我國逐步引進和接納綠色供應鏈概念,開始探索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介于我國行業體系復雜,種類較多的特點,時至今日,我國對于綠色供應鏈的研究還處于初步階段,雖然近些年各部委辦,尤其是綠色制造體系的建立和推廣,綠色供應鏈總體研究取得一定數量的成果。但是從整體上看,研究的側重點還是關注于制造行業,討論范圍也局限于概念理解、內涵體現、戰略方向、體系架構、管理模式等方面,對于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內容略顯欠缺。
縱觀國內外綠色供應鏈發展歷程,雖然起步時間各有早晚,對于綠色供應鏈分析的角度也有不同,但最終均能夠回歸至類似的結論:綠色供應鏈管理是我國新時期、新常態下,現代企業彰顯前瞻性的戰略管理模式之一,也是我國企業綠色發展的必然趨勢。
3、房地產企業供應鏈結構特點
我國房地產企業供應鏈具有普遍性特點。由于房地產企業產品本身具有投資大、單體大、地點固定、形態多樣等特性,使得房地產企業開發的構筑物具有資源投入大、建設周期長、生產資料流動性大、機械化程度低、環境影響程度大的特點,因此房地產企業的供應鏈與其他行業具有明顯不一樣的特征。
3.1 復雜性
房地產企業供應鏈主要是以房地產開發企業為核心主體的一個功能性網絡鏈式結構。在供應鏈綜合體現中包含土地提供方、金融單位、設計單位、施工企業、原輔材料供應商、監理方、銷售公司和物業管理單位等,供應鏈節點多,涵蓋面廣。
3.2 專業化程度低
相對于制造業的智能化快速發展和實施,房地產行業技術水平創新度不夠,專業化程度低。在整個開發建設周期內,多數仍以人工手工操作為主。
3.3 行業關聯度高
房地產開發企業作為供應鏈核心主體,在其運行期間,往往與鋼鐵、建材、輕工、建筑、服務等其他行業高度關聯,并帶動各個行業整體同步發展。
3.4 離散型的不穩定狀態
房地產開發企業與諸多行業企業關聯,本身就具有離散性特征。在其匯集各方資源,并貫穿于供應鏈各個環節的過程中,往往因為資源投入量偏大,開發建設周期過長,以及相關地域性的限制,使得各方之間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雙向交換的一致性和對等性不能處于一個強有力的穩定狀態。
4、房地產企業供應鏈管理面臨的問題
供應鏈管理理論研究在房地產企業的應用和推廣尚處于初級階段,因此面臨著以下一些問題:
4.1 環境污染問題
房地產行業對于環境影響主要體現在項目實施的過程階段。當前,我國房地產行業還處于粗放型發展模式影響下,技術落后、工序繁瑣、材料繁多、機械化程度低,以及建設周期長等綜合因素,導致房地產行業開發項目資源需求多、能源消耗大,同時伴生大量建筑廢棄物,環境污染問題顯著。
4.2 環境保護意識薄弱
房地產開發企業作為供應鏈中的核心主體,其環境保護意識直接決定了整條供應鏈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縱觀房地產行業,有相當一部分房地產企業在開發需求設計過程中,沒有充分意識到供應鏈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機制,進而沒有把生態發展理念融入到供應鏈設計架構中,從源頭就沒有體現出關注環境保護工作的基本意識。
4.3 綠色化發展受限
關注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建立平衡機制是現代企業謀求健康發展的基本要素。現行房地產企業過多的關注內部經濟效應而忽略了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使供應鏈內部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態發展態勢。市場環境下,“劣幣影響良幣”的社會資源配置失位,限制了房地產企業綠色化發展。
4.4 構筑資源低碳化水平不高
房地產行業企業提供資源的標準化體系建設薄弱,普遍存在產品系統化、規格化程度低。現場施工技術落后,工作環境差,生產效率低等疊加因素,導致社會普遍認為房地產開發屬于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項目,從原料到產品低碳化水平低不高。
4.5 節點企業協同性薄弱
供應鏈管理強調資源整合和系統集成,房地產企業需要通過對供應鏈各個節點企業的協同控制,已達到提高運營效率和資源節約的效果。在實際房地產開發項目運行過程中,節點各方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信息交換的不穩定狀態,無法強化節點企業之間的協同性。
5、房地產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意義
5.1 我國綠色發展的根本需要。
隨著資源極速緊縮和環境持續惡化的壓力,謀求綠色發展,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強人民幸福感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房地產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其推動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動力顯著,但是目前我國房地產行業仍處于初級階段,粗放型發展態勢依舊明顯。
縱觀我國房地產供應鏈現狀,房地產項目構筑物消耗的能源占全國社會總能耗的53%,其中施工階段綜合能耗占比為5%,材料資源生產能耗占比為20%,運營維護能耗占比為28%,有相當數量的節點企業技術能力低下,生產效率不高,甚至長期處于“散、亂、污”的狀態,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進程不斷推進,房地產行業必將謀求和諧發展的“快車道”。傳統的房地產供應鏈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新常態”下的社會發展需求,大力發展綠色供應鏈管理才能有效保障社會、經濟和環境三者的協調發展。
5.2 能充分提高行業競爭力。
當下房地產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房地產開發企業面臨的競爭對手不再是單一的經營個體,往往是一個關聯性群體,僅僅依靠自身企業資源不可能凝聚成較強的市場競爭力。這種形勢下就需要房地產開發企業協同經營過程中的相關各方,納入到一個緊密的供應鏈體系中,共同推進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有效推進,進一步提高效率,從而在市場中獲得必要的競爭優勢。
傳統房地產開發企業供應鏈由于其粗放型管理模式,顯然不能在當前嚴峻的環境保護形勢下構建緊密型供應鏈體系。諸多不能滿足國家和地方環境保護要求的房地產及其供應鏈節點企業會被限制進入市場,更有可能因為觸犯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而受到處罰。
建立并有效實施房地產綠色供應鏈管理,充分調動房地產開發企業在供應鏈中的核心主體作用,促進整條供應鏈節點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可以提高資源使用效率、降低成本,還可以有效地滿足國家現行環境保護政策,規避環境處罰風險,順利通過市場“綠色壁壘”,彰顯企業綠色形象,獲得社會資本青睞,吸納綠色金融介入,提升企業競爭優勢。
6、房地產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6.1 制造業為房地產企業有效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工作提供示范作用
隨著現代科技長足發展,制造業日益成熟的精益制造和智能制造理念逐步延伸到房地產行業。從流通性商品的基本概念來看,制造業商品和房地產開發商品的形成過程都保留流水作業特征。房地產行業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實施工作,包含設計單位的綠色設計工作、原輔材料供應商的綠色建材選擇、施工單位的現場綠色施工過程、監理單位的綠色項目現場控制、銷售公司的綠色營銷影響、物業管理公司的綠色運維實施等方面,均與制造行業現行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異曲同工。
6.2 房地產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符合市場開放趨勢
我國加入WTO近二十年,依據WTO和《服務貿易總協定》的基本原則,以及2010年以來,自由貿易協定(FTA)工作的不斷推進和完善,我國建筑市場面臨與國際進一步接軌的局面,將在更廣泛和更深層次參與到國際競爭行列。我國房地產行業在迎接巨大挑戰的同時,也積極汲取國際上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技術標準。在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房地產行業開發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促進我國城市和區域的生態規劃、環保建材、低碳建筑、綠色金融保險服務等行業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加快我國房地產行業規范化、專業化和產業化發展,符合我國市場進一步開放的趨勢。
6.3 信息化發展為房地產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提供有力支持
信息化發展是我國加快改革開放、加強產業結構性調整的一項重要特征指標。實施電子商務是推行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發展的有效工具。房地產行業綠色供應鏈核心主體與節點企業圍繞開發項目所進行的雙向交換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等信息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系統連接起來,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圖紙圖樣、數據資料等信息呈現出扁平化、模型化、柔性化結構,將大大提高房地產行業企業處理信息的速率,提升決策的準確度和效度,降低運營成本和風險,增強市場競爭力。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房地產行業改革發展的逐步深入,房地產行業開發企業有效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工作,必將是我國房地產行業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國家“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促進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房地產行業開發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式,成為降低建造成本,縮短建設工期,提高工程品質、減少環境風險的“綠色明星示范企業”,將更有機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脫穎而出,進而促進企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紅春,何佰洲.綠色供應鏈管理在我國建筑業的應用研究[J].建筑經濟,2010(6):31-33.
[2]黃鳳文,吳育華,任波.建筑行業實行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4(3):33-36.
[3]張炳,畢軍,袁增偉,etal.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建筑行業循環經濟模式研究[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
[4]楊曉晗,韓紀琴.國內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述評與展望[J].天津農業科學,2014,20(9):38-42.
[5]杜文更.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建筑企業綠色化創新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
[6]胡劍龍.房地產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D].重慶大學,2011.
[7]楊愛華,顏玢巖.基于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房地產企業經營策略[J].東岳論叢,2005,26(6).
[8]張志軍.房產開發企業供應鏈管理研究[D].天津大學,2008.
[9]朱穎.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建立房地產開發企業競爭優勢[D].上海交通大學,2008.
[10]劉俊.以房地產企業為核心的房地產業供應鏈管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