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永忠
摘 要:本文結合林業工作站在森林資源保護工作上的具體實踐,對實施森林資源保護的必要性和價值作簡要的討論與闡述,并以婺源縣的森林保護實踐為例,對當前林業工作站進行森林資源保護的現狀和難點作進一步的分析與探討;以此為基礎,著重對優化林業工作站的工作思路,提升森林資源保護的具體措施作詳細的討論與分析,旨在為現實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林業工作站;森林資源保護;現狀;措施
森林資源保護是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保證我國生態安全的關鍵內容,也是現代林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各地區的林業工作站首當其沖,如何認真落實林業部門階段化的保護精神、目標與任務,達到因地制宜植被培植的同時,嚴厲打擊和杜絕采盜木材、濫挖珍稀植物、違法燒炭、違規開墾建設等破壞森林及野生動植物的違法犯罪行為,也就成為了林業工作站所應關注和提升的工作重點。
一、實施森林資源保護的必要性和價值
首先,森林資源蘊含著豐富的林木資源、藥材資源、旅游資源,是維持生物物種多樣性的前提和基礎,失去對森林資源系統、科學的保護,其必然會受到盲目的掠奪和開采,進而遭受難以再生循環的毀滅性破壞,也就無法實現其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可持續、全面發揮。
其次,森林資源具有調節氣候、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護農田的生態效益,如果不有效提升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與保護水平,人類活動就會對其產生不良的干擾和不可逆的破壞,進而導致其對生態環境調節和保護機能的流失。
二、林業工作站森林資源保護的現狀和難點-----以婺源縣為例
1.林地面積占比提升且資源豐富,但存在較為嚴重的浪費現象
婺源縣群山披綠,森林覆蓋率達82.6%,為了充分保護深林資源,其林業工作者一方面嚴厲打擊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的行為,一方面構筑了立體式動態林業的防控網絡,實現了打防結合的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但是在森林旅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由于多數是個體承包開發的形式,其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意識極其淡薄,再加上監管機制的缺乏,進而造成了人造景觀和人為活動對于森林資源的不良破壞與浪費。
2.林分結構不合理,保護與經濟開發難以合理并行
目前婺源縣的經濟林在總林地中的占比不足9%,而且資源結構單一,缺乏管理,再加上經濟林的利用開發程度嚴重不足,這不僅造成了森林資源的優勢難以得到有效的發揮,而且還阻礙了森林資源保護系統性和現代化的有機提升,導致森林資源保護效益低下基態下,培植力度、保護力度與措施提升的弱化。
3.保護機制不健全,權責劃分不明晰
當前一些林業工作者缺乏必要的保護意識、保護能力和責任素養,加上沒有系統化的保護規程、方法和準則為指導約束,以及保護責任攤派的不明確和不至細化,致使很多工作事項和保護問題難以責任到人、責任到崗,監管也無法落到實處,造成了保護管理的低質與低效。
4.保護經費不足且配置不合理,保護技術滯后
保護經費、資源、設施等的不足是造成當前保護措施不全面、保護技術滯后以及保護能力低效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必要經費的支持以及考評、薪酬的激勵,林業工作者面臨后備人才脫節和保護技術不符合現實發展需求的困頓。
三、提升林業工作站保護森林資源水平的措施
1.制定資源保護與發展規劃,規范重點項目征用林地的管理
首先應全面落實林政管理與森林資源保護的主體,制定可持續發展的森林資源培育與開發規劃,并嚴格執行林木砍伐和林地征占用審批制度,落實限額砍伐制度,對個人砍伐林木和項目建設林地征戰嚴格管控,凡未取得《林木砍伐許可證》和《使用林地審核同意書》的,不得使用林地和采伐林木。其次,要因地制宜地實現對流轉到期山場的分類施策,進一步規范重點項目征用林地的審核、監督與管理,對其項目開發期間的活動作出嚴格的規范、指導與動態監督;在此過程中還要充分發揮護林員作用,進一步規范源頭管理和過程巡查,以在加快林業生態建設進程的同時,實現森林資源保護價值的多維提升。
2.優化資源結構,強化保護宣傳與巡查力度
一方面應在原始、本土樹種的保護與培育基礎上,強化現代育苗設施的建設,提升對于優質種質資源的培育以及林木資源的培育,強化森林資源結構的合理性和生物的多樣性,并適時培育開發諸如適生獼猴桃等經濟樹種和香菇、木耳、松脂、香附、夏天無等林副產品,帶來森林資源保護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提升。此外,為了避免資源豐富基態下,森林破壞行為的高頻產生,應建立多級聯動、群專結合的巡查機制。由林業工作站為主體,有機聯合鎮村保護小組,成立護林巡邏隊伍,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亂砍濫伐、偷砍盜伐、偷拉盜運、違規野外用火等破壞森林資源行為的巡查工作,并加大對這些破壞行為的懲處力度,進而為森林資源保護提供絕對的保障。
3.優化組織架構,建立健全保護責任機制
結合森林保護的具體工作實際,優化林業工作站的組織機構設計和保護流程,實現因事設崗、小組專業統籌、領導示范帶頭、責任健全明確的工作機制與責任機制的建立。此外還應完善分級通報、約談和案件掛牌督辦制度,主動與相關部門加強協調溝通,探索并建立與鎮村聯合工作機制;健全人員考核評價制度,建立林業工作不同級別、小組和人員的目標責任制,實施動態監督、定期考核、多樣化培訓的人才管理與發展模式,從而為森林資源的保護奠定堅實的制度與人才基礎。
4.落實保護經費,提升保護手段與技術
強化對于森林保護資源經費的給予力度,并對經費的配置方向和落實效能進行動態的監督。此外,適時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森林資源監測平臺與發展體系,結合數據庫建設、遠程視頻監控、動態傳感技術、飛行識別技術等達到對森林資源保護水平和效能提升的精準助力
四、結語
林業工作站是森林資源保護的排頭兵,其應從監管、排查力度的提升、審核、制度等的全面優化、技術和人才的多維運用與發展等手段,不斷帶來森林資源保護效能與價值的高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耿尚瑞, 劉靖生, 崔著信. 森林資源保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管理觀察, 2013(26):143-144.
[2]劉凌群. 林業工作站對森林資源的保護作用[J]. 江西農業, 2017(1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