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苑月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8-100-01
摘 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呈現出步伐加快、領域拓寬的良好態勢。伴隨著國有企業改制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后投資主體、資本構成、管理模式的巨大改變,紀檢監察工作也面臨組織體制、工作體制等方面的諸多變化和新問題,新時代新體制下如何開展紀檢監察工作,是一個十分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關鍵詞 新時代 混合所有制 紀檢監察 模式 措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進入新的階段,呈現出步伐加快、領域拓寬的良好態勢。伴隨著國有企業改制為混合所有制企業后投資主體、資本構成、管理模式的巨大改變,紀檢監察工作也面臨組織體制、工作體制等方面的諸多變化和新問題,在新體制下如何開展紀檢監察工作,是一個十分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一、混合所有制企業監督工作的重要性
全面從嚴治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最鮮明的特征,是當代中國最大的政治成就,是凝聚黨心民心的最大亮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力挽狂瀾的浩然氣魄和卓越膽識,以堅毅的政治勇氣和歷史擔當,著力解決管黨治黨寬松軟的突出問題,步伐鏗鏘,撼人心魄,其力度之強勁、成效之顯著、影響之廣泛令世人矚目,開啟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時代。
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有利于推進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保證和促進企業的改革和健康發展,有利于實現國有資本保值、增值、避免貪污、浪費,有利于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融洽干群關系,有利于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提高勞動效率和經濟效益。
二、混合所有制企業紀檢監察工作面臨的問題
一是企業根本職能的變化,對紀檢監察職能的發揮提出了新要求。企業逐利性目標的設定,對作為政治組織和企業經濟組織一部分的紀檢監察工作,如何在政治、經濟雙重職能中找到位置、拓展舞臺,提出了比過去國有獨資企業更高的要求。
二是產權結構的多元化,給企業紀檢監察部門的設置方式帶來了新影響。隨著非公有經濟成分的參與,國有資產僅為多元投資的一方,各投資主體按股權擁有發言權,不同性質的資產所有者對開展紀檢監察工作持何種態度,機構如何設置和運行,都變得相對復雜。
三是企業管理方式的法規化,給紀檢監察工作設定了新環境?;旌纤兄破髽I的管理模式是由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經理人員組成的相互依賴又相互制衡的企業治理結構。在這樣的治理結構下,紀檢監察工作通過什么渠道和方法發揮作用,需要不斷在實踐中探索。
三、混合所有制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模式設置
一是對國有絕對控股企業而言。董事會可以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設置紀檢監察部門或將紀檢監察職能設置在其他相關的職能部門中,履行紀檢監察職能。
二是對國有控股企業而言。國有相對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控股股東對董事會有較大的控制力,按照《公司法》,控股股東仍然可以根據企業具體情況,通過董事會,設置紀檢監察部門或將紀檢監察職能設置在其他相關的職能部門中,履行紀檢監察職能。至于個別控股企業的黨組織關系是在當地政府的,可以通過協調,將黨組織關系轉移到控股方管理。
三是對國有參股企業而言。鑒于國有參股企業的股權結構,非公經濟成分處于主導地位,不便于成立紀檢監察機構,紀檢監察的運作模式應當轉變為日常工作中對紀檢監察職能滲透的形式去履行。比如,通過企業黨組織或黨員所在的黨組織對黨員實行管理;通過參股股東參加的董事會或監事會表達監察要求;通過審計、年度工作總結會、股東會等形式發現問題并要求企業糾正偏差,保證企業健康運行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四、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紀檢監察工作的幾點措施
一是創新廉潔從業教育的方式方法,確保取得實效。要結合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實際,從易于接受的廉潔從業教育方式入手,堅持“毛毛細雨經常下”“響鼓仍需重錘敲”的不間斷教育,逐步從思想上提高認識、提升紀律和規矩意識,使原民營企業干部職工轉變觀念,切實認識到“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即使企業不完全姓“公”、領導層不全是黨員,也要聽黨話、跟黨走,樹立“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遵守紀律規矩、遵守憲法法律,自覺抵制腐敗之風,保證國有資產不受侵蝕。
二是構建黨內監督與外部監督相結合的“大監督”機制。整合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委、紀委以及財務、審計、董事會、監事會等部門,集聚專業優勢,形成監督合力,構建科學有效的監督體系,切實加強對企業執行國家和上級政策、投資、盈利、資產保值全面監督,把企業法人的投資行為、管理行為、消費行為等納入制度化軌道,切實利用好國有企業制度健全、管理規范、黨建優勢,以及民營企業用人機制靈活、效率高、執行力強等優勢,著力防范廉潔風險和決策風險,堅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J].人民日報,2017,25(312):5.
[2]李少寧.論述紀檢監察工作在國企政工開展的作用[J].青年與社會(上),2015(6):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