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曉瑩
中圖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8-165-02
摘 要 中醫藥文化檔案是中醫醫院發展的見證者、記錄者,它多角度、多方位記錄醫院文化發展的軌跡;它是中醫醫院發展過程的沉淀者,對弘揚優秀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具有不可低估的貢獻,對其進行深入挖掘、提煉,有助于激發醫院發展新動能。
關鍵詞 中醫醫院 中醫藥文化檔案 文化建設
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的中醫藥的根基和靈魂。同時,中醫藥文化也是中醫醫院精神所在,是醫院價值導向、辦院宗旨、管理理念等的重要體現。醫院中醫藥文化檔案是中醫醫院發展的記錄者,它多方位、多角度記錄著醫院中醫藥文化發展的軌跡;它是中醫醫院發展過程的沉淀者,對弘揚優秀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具有不可低估的貢獻,對其進行深入挖掘、提煉,有助于激發醫院發展新動能,推動醫院實現高質量發展。
廣東省中醫院始建于1933年,在醫院86年的發展歷程中,涌現了一大批著名的中醫大家,造就了嶺南中醫藥優良的學術傳統,為繼承和傳揚中醫藥文化做出貢獻,醫院高度重視中醫藥文化檔案建設,形成了醫院核心價值檔案、醫院名老中醫檔案、醫院環境形象檔案、醫院文化科普檔案等,醫院成為首批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廣東省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建設單位、廣州市社會科學聯合會中醫藥科普宣傳教育基地。
一、醫院核心價值檔案
醫院著力將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藥文化精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對行業道德的要求緊密結核起來,建立醫院的核心價值觀以及核心價值體系,涵蓋辦院宗旨、辦院方向、核心價值觀、醫院精神、奮斗目標、醫院愿景、醫院使命,以及院徽、院歌、制度規范等。檔案為醫院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提供素材,對醫院核心價值體系進行文字記載、整理、提煉、加工并形成檔案,對傳承醫院文化,推動醫院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廣東省中醫院把辦院宗旨確定為始終堅持醫院的公益性質,在醫院的發展過程中,堅持追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當二者出現矛盾時,首先追求社會效益。辦院方向為醫院始終堅持傳承發展中醫藥的辦院方向,在發展中堅持中醫藥特色優勢,依靠中醫藥特色優勢促進醫院發展。醫院核心價值觀為病人至上,員工為本,真誠關愛。醫院精神為仁愛、敬業、務實、進取。醫院奮斗目標是建設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院,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醫院愿景是中醫水平站在前沿,現代醫學跟蹤得上,管理能力匹配到位,為患者提供最佳的診療方案,探索構建人類完美醫學。醫院使命是運用人類文明一切有用的成果,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患者解除痛苦,挽救生命,提高生存質量。醫院院歌是《南粵杏林歌》,院慶日是每年11月第一個星期六,葉欣烈士紀念日是3月25日。醫院組織各個科室凝練了醫院科室文化理念,編寫了《廣東省中醫院科室文化》手冊,推動醫院文化向科室文化轉移,形成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觀載體。
二、醫院名老中醫檔案
優秀的中醫藥人才是中醫醫院的發展之本、立院之基,是中醫藥文化建設的參與者、推動者。廣東省中醫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率先開展拜師全國名中醫,創造了“跨地區拜師”“集體帶、帶集體”的經驗,一大批老百姓信賴的名醫成長了起來,醫院現有國醫大師2名、全國名中醫2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岐黃學者3名、省級名中醫37名……醫院被譽為“鐵桿中醫的黃埔軍校”。廣東省中醫院早在2008年就開始啟動名老中醫檔案的收集工作,涵括了醫案、臨床經驗總結、研究成果、著作、發明等,全方位多角度記錄名老中醫的學術成就、專題講座、示范性診療活動和中醫臨床帶教的全過程,為醫院深度挖掘、系統整理、研究開發名老中醫經驗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梳理了清晰的思路。醫院成立名醫工作室、流派工作室,致力于通過“五個挖掘”,挖掘和繼承全國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挖掘和繼承本院名醫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挖掘不同流派的學術思想,挖掘和繼承中醫特色療法和適宜技術,挖掘和整理安全、有效的民間單方、驗方,系統收集名老中醫檔案,建立人物檔案,按照檔案類別,使名老中醫學術思想、臨證經驗得到系統整理、歸檔,使名醫學術經驗得以沉淀、記載和傳承,轉化形成臨床優勢。醫院對名老中醫所獲榮譽實物進行歸檔的基礎上,借助醫院官微、官網、院刊等平臺展示名老中醫醫德醫術風范,弘揚大醫精誠精神,推動名老中醫檔案活起來,走出來,有力地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播。
三、醫院人文環境檔案
醫院人文環境是中醫藥文化的物質載體,是展示與傳播中醫藥文化的重要名片。醫院樹立《中醫頌》碑,銘刻中醫名篇《大醫精誠》的大樓基座,建設中醫文化墻等;舉辦中醫藥文化展覽,懸掛中藥知識、養生知識、中醫經典故事等的宣傳品;在醫院環境改造過程中,不斷增加中醫藥文化元素。如,我院大學城醫院的建設,以中醫藥文化為設計主線和靈魂,以廣東省中醫院文化為輔線,并與中國地域特色濃郁的嶺南園林景觀緊密結合,采用雅俗共賞、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通過雕塑、群雕、頭像;小品、景墻、鋪地、植物等,多層次、多視角地將文化與景觀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中醫名醫典故景區,以生動的雕塑群像展示了神農、岐黃、扁鵲、張仲景、華佗、孫思邈、金元四大家、溫病四家的形象,以及神農采藥、岐黃問答、起死回生、虎守杏林、華佗割治、藥王精誠等中醫典故。中醫藥文化知識區,通過燈箱、雕刻于鋪地及凳椅上的小品,介紹了中醫藥知識及養生詩文。嶺南歷代名醫、典故區,以涼亭、景墻等形式展示了嶺南歷代名醫以及安期采藥、葛洪治瘧、東坡桂酒、繼洪治瘴、西池講學、芝園救疫等嶺南名醫典故。2003年的抗擊非典群雕展示了葉欣烈士等醫務人員抗擊非典的光輝形象、名醫手印廊展示了我院拜師全國名老中醫的感人畫面。通過極具中醫藥特色的人文景觀,直觀展示中醫藥文化,形成濃郁熱烈的中醫藥文化氛圍。
四、醫院文化科普檔案
中醫藥文化科普檔案有助于將醫院倡導的核心價值觀、醫院精神、辦院宗旨、醫院品牌等信息通過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給醫院員工和廣大老百姓。醫院搭建了形式多樣的宣傳平臺,充分利用宣傳欄、網站、院報、短信平臺、官方微信、醫院廣場顯示屏、樓宇電視系統、名醫宣傳廊、薪火相傳的手印墻、院內雕塑等渠道和載體,加大對醫院文化和中醫藥文化的宣傳,播放科普視頻、太極拳、八段錦教學視頻以及健康新聞,推送身邊的感動故事,展示“服務之星”和“優秀共產黨員”風采,介紹精益醫療項目成果,報道志愿服務和學雷鋒活動,通過日常宣傳、主題宣傳、典型宣傳,傳遞核心價值觀和行業正能量。借助多種平臺推動中醫藥文化科普,與媒體合作創辦了一批精品中醫藥文化欄目,與國內專業醫療門戶網站“家庭醫院在線”合作共建“中醫頻道”,出版了一系列優秀的科普讀物,培養了一批深受群眾歡迎的科普專家,成為全國醫院新聞宣傳與健康教育項目優秀合作單位。中醫藥文化傳播素材來源于醫院各類檔案,同時通過系統整理加以歸檔形成為中醫藥文化檔案,譬如,醫院對“服務之星”感人故事進行匯編,對中醫藥文化欄目影像歸檔,永久保存。
綜上所述,中醫藥文化檔案是見證中醫醫院發展的“活化石”,是刻錄中醫藥文化傳播痕跡的“照相機”,為挖掘、傳承、弘揚中醫藥文化提供大量素材和源泉,建立中醫藥文化檔案,有助于創新發展中醫藥文化,為醫院各項事業高質量注入內生動力,激發發展活力,推動中醫藥事業振興發展。
參考文獻:
[1]盧海波,張新云.以檔案管理推進中醫藥文化建設[J].山東檔案,2018(4):73-75.
[2]張慧敏.綜合性中醫院名老中醫檔案的建立和管理[J].現代醫院,2014,14(7):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