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亮 王琴
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臨澤縣林業科技推廣工作發展的現狀,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新形勢下促進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對策與建議,為全縣林業科技推廣工作深入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科技推廣;現狀;對策
一、全縣林業科技推廣機構
全縣經縣編委批準設立的林業科技推廣機構8個,全部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其中縣級1個,即縣林果業技術推廣中心;鄉級7個,即7個鎮農林工作站。其中縣林果業技術推廣中心編制人數15人,實際在職人數12人;鄉鎮農林工作站每個站基本上就只有1-2人。為了切實加強特色林果產業的技術推廣力量,自2011年開始,在全縣選聘了6名農民技術員。
二、林業科技創新及技術推廣情況
1.在營林造林方面。近年來,重點圍繞退耕還林、重點公益林管護、三北防護林等重點工程的實施,先后開展了、截桿造林、浸根蘸根造林、截干造林、應用吸水劑造林、寬窄行造林、帶土球造林、ABT生根粉及GGR系列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技術等節水抗旱造林技術的示范、推廣和應用,示范面積15000畝,成活率達90%以上,取得了良好效果。
2.在種苗生產方面。結合臨澤小棗嫩枝扦插育苗示范項目的開展,先后選擇河北楊、胡楊、紫葉矮櫻、水蠟等9個樹種開展了嫩枝扦插育苗技術的研究工作,布置對比試驗9個,扦插嫩枝插穗12.6萬支。通過試驗研究,成功地解決了嫩枝扦插育苗的技術問題,并在生產中得到了推廣應用。
3.在林木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方面。為進一步豐富造林樹種,改變樹種單一的現狀,引進了河北楊、胡楊、新西蘭紅梨等新品種60多個,引進植物生長調節劑—“碧護”林木樹干注射營養液、林木嫩枝扦插育苗、輕基質網袋育苗、林木穴盤育苗、全光照霧插育苗技術、肉蓯蓉種子紙接種技術、沙生植物根區注水造林技術、花卉溫室育苗、草坪夏季種植、苗圃地化學除草等林業新技術20多項,并在生產中的進行廣泛應用。
4.在病蟲害防治方面。針對我縣棗樹生產中桃小食心蟲、棗綺夜蛾、棗癭蚊、棗龜蠟蚧等棗樹蟲害日益蔓延的趨勢,先后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方法,開展了棗樹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試驗示范,總結出了棗樹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圍繞我縣防護林網食葉害蟲危害現狀,積極開展了防治食葉害蟲防治試驗示范,通過采用不同濃度的藥劑噴霧防治,總結出最佳防治濃度和防治時間。
三、當前林業科技推廣工作面臨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我縣林業科技推廣工作取得較好成效,從單項技術推廣向綜合配套技術轉變;從單一示范基地建設向產業方向發展;從項目分散向突出重點、規模效益轉變;從單一模式向多種模式、多種主體的發展;基本形成了融技術培訓、成果推廣、技術服務 于一體的網絡體系。但是,我們從事的推廣都是低水平的,科技含量低,與廣大農民群眾的期望和林業發展需要有很大差距。存在影響林業科研創新、技術推廣的諸多因素。
1.對科技推廣工作在林業生產建設中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到位,普遍認為,林業是一項粗放產業,不需要太高技術要求,缺少重視。對林業科技推廣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還是停留在口頭上。
2.我縣林業專業技術人員少,知識老化,林業科技素質低,缺乏知識更新和進修深造機會,對現代林業的新技術、新成果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足,解決復雜疑難技術問題能力不強。林業技術人才多為應用型,短缺高素質研究型人才,林業科技隊伍青黃不接,造成林業科技隊伍不斷減縮。
3.地方財政困難,對林業科技推廣投入較少,對工作有較大影響。在基礎設施設備方面也嚴重缺乏,一些基本的試驗、調查都無法完成,工作難度大。
4.林業生產周期長,地域性強,見效慢,絕大部分成果的轉化受自然環境、資源條件、人為因素影響大,推廣應用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短期內難取得成效等,致使林農對成熟的、有專利的林業科研成果需求、主動吸納能力弱,影響了科技成果轉化。
四、新形勢下促進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對策與建議
1.加大科技宣傳力度。要充分認識到科技進步是林業建設的不竭動力和強大支撐,對科技的投入是最有效的投入。要把林業科技放在林業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眾牢固確立“科教興縣”的戰略思想,提高全行業的科技意識,從而將"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精神真正落到實處,為全縣林業跨越式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2.建立健全林業科技推廣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縣、鄉、村三級林業科技服務網絡,充分發揮鄉鎮林業站在農村林業科技推廣、技術指導、業務培訓等各種服務工作的作用。積極鼓勵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農村各類林業協會的發展,建立一支由專業技術人員、農民和其他社會力量等廣泛參與的、宏大的科技推廣隊伍。
3.抓好科技示范,推動科技推廣工作。要把示范戶的培育做為推廣科技的中轉站、實驗場、樣板片,使他們發揮紐帶和橋梁作用。用科技帶來增產增效的實際效果,影響帶動周圍群眾學習應用林業科技知識,以推動林業科學技術的普及。
4.強化科技推廣,提高重大林業建設工程的科技含量。針對林業工程建設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要強化林業科技推廣意識,落實好封灘育林技術、育苗造林技術、抗旱節水技術、生態經濟復合型造林模式、林下經濟發展技術、林木害蟲防治技術等林業科技推廣技術在林業發展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提高林業科技含量、提升造林綠化成效。
5.切實抓好林業科技培訓工作。結合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大力開展以紅棗、葡萄、枸杞、肉蓯蓉為主的特色林果實用技術的培訓工作,設立林業科技服務熱線,暢通林農與林業科技人才溝通渠道,加快林業科研成果轉換速度,提升林業生產的科技含量,使科技推廣普及率達到40%以上;邀請或聘請國內紅棗、葡萄、枸杞等方面的專家,來我縣進行對特色林果產業發展把脈會診,提供技術指導和咨詢服務;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加強對現有林業科技推廣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繼續抓好專項技術培訓,加速先進、實用技術的交流和普及,做好科技人員的知識更新工作。在全面宣傳林業發展政策、產業發展動態的同時,設立科技服務、咨詢窗口,建立專家咨詢制度,將本系統內各方面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專家組,為廣大林農零距離提供及時有效的林業科技信息、技術服務,不斷拓展林業技術推廣的渠道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