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混合學習模式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海門市農業干部學校將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與混合學習模式相結合,根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新情況,通過對學習需求深入調研,優化組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各種要素,運用混合式學習模式,形成了學習對象層次化、學習內容信息化、教學師資社會化、教學場地多元化、跟蹤服務常態化的職業農民培育新模式。混合學習模式受到了廣大學員的歡迎和好評,經受住了實踐的考驗。
關鍵詞:混合;中心;模式
十二五以來,隨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農民教育培訓方式方法的改變勢在必行。海門市農業干部學校作為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實施的中美農業遠程教育合作項目的地方合作分校,參照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混合學習的推廣實例,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應用混合學習模式,取得了明顯的實效,探索出新時期符合國情的農民教育培訓模式,同時為教師隊伍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手段。
一、混合學習模式的主要特點
1.以學習者需求為導向
混合學習是以學習者需求為導向,在多種學習理論指導下,根據學習內容、學習者及教師的自身條件,混合運用在線學習和面對面教學方式來實施學習活動的模式。它是將現代在線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被關注認可的一種學習策略和學習理念。混合學習模式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啟發和監控作用,又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實現最佳的學習效果。
2.線上線下緊密結合
運用混合學習模式開展的學習活動既發生在一個物理的地方(面對面)又發生在一個虛擬的地方(互聯網),線上與線下結合可打破時空的限制,并加強學習者與教師、學習者之間的互動,創造一個更多參與的動態對話。混合學習直接采用面對面教學與在線學習交替的課程節奏,能夠有效實現信息的多向傳遞,同時拓展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3.運用Storyline學習模塊
Storyline是一款專業e-learning課件開發軟件,具有直觀的操作界面、豐富的素材庫、強大的交互功能、靈活的評估系統以及多樣的發布格式等顯著優勢。培訓中可以充分利用該軟件強大的功能,根據設計小組提供的課程方案,以非線性學習的設計理念編排學習模塊內容,構筑網絡狀知識連接框架,讓學習者“想學哪里點哪里”,避免傳統教育模式中的單一線性的學習方式。
二、混合學習模式的優點
1.提高學員自主學習能力
混合學習模式避免了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其以互聯網為載體、以學習者為中心、自主性和互動性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能夠較好地解決農學矛盾,做到因需施教,一經推出就大受農民朋友歡迎。采用的學習模塊不僅能在電腦端播放,更能在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端播放,極大激發了學員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了學員自主學習能力。
2.克服傳統培訓模式的弊端
集中式面對面教學模式是教師向學習者單向的傳遞和控制,從實踐情況看,主要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參訓動力不足,自主學習意識不強;二是培訓內容脫離實際,不能有效做到因需施教;三是農業生產與集中學習矛盾突出,組織難度較大;四是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學習效果不明顯等。混合學習模式能有效克服傳統教學培訓模式存在的弊端,是一種全新可行的教學模式。
3.提升人才建設水平
運用混合學習模式需要統籌做好課程設計、模塊開發和課程實施三項工作,因此對培訓教師的技能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能適應全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手段。海門市農業干部學校通過開展混合學習活動成功培育了一支既會混合課程設計、學習模塊開發,又擅長對新型職業農民混合學習提供支持服務的工作團隊,為新型職業農民混合學習模式的推廣應用提供了人才支撐和保障。
三、混合學習模式的要點
1.精心培育一個多方混編的教師團隊
與傳統的職業農民教學模式不同,混合學習模式需要專業的工作團隊分工合作,才能做好混合學習課程設計、模塊開發和課程實施等一系列工作。為此,需要從農業教育、推廣、科研等機構選拔人員組建一個集多學科、多領域、多層次優秀人才的混編教師團隊,并積極探索實踐,多措并舉不斷提升團隊的業務水平。按照合理分工,各司其職的原則,根據團隊成員的專業特長以及對混合學習的熟悉程度,將其分成課程設計小組、模塊開發小組和課程實施小組,由課題組組長統籌協調開展工作。課程設計小組負責根據學習者需要的知識內容,運用逆向設計理念設計混合學習課程方案。模塊開發小組負責根據課程設計小組設計的混合課程方案,將學習活動需要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授課視頻、作業、測試等借助Storyline等相關軟件有機組合成學習模塊。課程實施小組負責做好學習需求調研,組織相應類型教師與學習者開展混合學習活動,做好混合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實時監控、答疑解惑、總結點評等工作,特別是在教、學時空分離的狀態下,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習者的求知活動進行全方位服務,并提供綜合性幫助。
2.深入開展一次學習需求的問卷調查
由于混合學習模式采用了國際先進的在線學習模塊,該模塊功能強大,在具體設計制作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客觀存在模塊設計者的主觀因素,如設計思路、效果評價、考試形式等。因此,熟練掌握在線學習模塊的學習技巧對學習者提出的要求較以往更高。鑒于新型職業農民學習者群體中的文化層次差距也比較大,受教育程度參差不齊,接受能力、學習能力也有所不同,培訓單位需要從實際出發深入開展針對學習需求的問卷調查,以調查結果為基礎,根據學員實際需求等情況對學員進行分層分類分組。為此,需要精心設計涵蓋新型職業農民自身產業等情況以及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地點、授課教師等混合學習各要素的《新型職業農民混合學習需求調查問卷》。根據學員的產業現狀以及學習需求差異,讓其參加不同混合課程的學習。通過調研分析與分類分組,讓真正需要學習的學習者參與到混合學習中來,并根據其需求合理配置資源,使他們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學有所成。
3.優化設計一套科學有效的課程方案
一套科學有效的課程方案是混合學習課程有效實施的前提,培訓單位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運用逆向設計原理,按照“確定學習成果、設定課程節奏、設置評價體系、設計教學活動”的流程設計出線上與線下緊密結合的混合課程方案。首先,在對學習對象知識、技能和態度等基本情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根據課程內容,按照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法確定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習成果。其次,根據學習成果、可用的多媒體技術、學習者特點以及其他學習因素設定混合課程的節奏,即決定什么內容在線學,什么內容面對面教,在線學習和面對面教學什么時候發生。第三,設置科學有效的學習評價體系,根據學習成果的具體層級和要求來選擇相匹配的評價方式和評價環境,幫助教師準確地判斷學習者是否達到了課程設定的學習成果,也讓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較為準確地衡量。最后,以學習者為中心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包括獨立學習、觀看視頻、討論答疑等在線學習活動和小組討論、示范、實地考察、實踐操作等現場學習活動。
4.傾力打造一批功能突出的學習基地
混合學習模式需要實現集中式面對面教學與在線學習的緊密銜接,這決定了現場教學或田間課堂仍然是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的環節。從新型職業農民混合學習需求出發,組織單位可以逐步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專業性強的新型職業農民混合學習基地。一是積極建設新型職業農民混合學習主陣地。以海門為例,海門市農業干部學校就是混合學習主陣地。二是探索建設新型職業農民混合學習實訓基地。海門市農干校以學習者需求為中心,結合本地農業主導產業,先后與海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春野家庭農場、蘇洪鮮食配送中心等8家單位合作建成了一批新型職業農民混合學習實訓基地,涵蓋了技術研發、休閑農業、設施栽培、微信電商營銷等多個領域,充分滿足了新型職業農民混合學習的專業需要。這些基地科技含量高、效益好,能為新型職業農民混合學習提供學習場所、技術咨詢、產品開發等服務活動。在實訓基地,除了根據混合課程方案廣泛開展專家講學、實踐操作、技能測試面對面教學活動,同時進行學習模塊資料庫圖片拍攝及視頻錄制等工作。通過現場教學實踐進而賦予教學新的理念和功能,從而給予學習者全新的體驗和收獲。
5.有序開展一輪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
混合學習模式的運用,不僅僅需要設計課程方案、制作學習模塊、打造學習基地,更重要的是開展學習活動,活動開展的好壞決定應用模式的成敗。培訓單位需要將混合學習過程分為準備學習、正式學習、學習評價和拓展學習四個階段。在組織不同類型的混合課程學習時,課程實施小組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習者的技術水平等因素對學習過程進行適當的調整。學員在學習中遇到任何疑問,都可以通過學習模塊設置的QQ群、微信群以及Padlet三種方式請教其他學員或者教師。教師在組織好面對面教學活動的同時,及時在線上解答學員疑惑。討論時,教師對學員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控制,幫助學員牢固記憶學習模塊中的知識點。面對面學習活動中,因地制宜采用學術沙龍形式,分組開展交流,各組員現身說法,不僅將混合學習模式的開展推向深入,同時為在線學習模塊的改進和完善提供更大的幫助。無論是在線學習還是面對面教學,教師不斷鼓勵和幫助學習者,能夠較好地取得課程預設的學習成果。
參考文獻:
[1]張艷芳,許曉昕.混合學習模式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的應用探索——以"番茄根結線蟲病防治技術"為例[J].農民科技培訓,2018,(7):32-33.
[2]李小娟,梁中鋒,趙楠.在線學習行為對混合學習績效的影響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7,(2):79-85.
[3]袁媛.新型職業農民在線學習模式試點研究[J].農民科技培訓,2017,(8):29-31.
[4]陳琴琴,康昊文,邵云.在線教學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6,(21):282-283.
[5]馬萬鋒.新型職業農民移動學習模式探究[J].農民科技培訓,2016,(2):7-10.
作者簡介:張鍵,男,漢,本科 ,經濟師/會計師,海門市農業干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