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寶會 李春

【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戰略措施。本文通過對陜西省秦東地區教師素質教育實施情況進行調查發現:社會意識,招生考試,評價體系,擇校錄取及師資匱乏等方面限制了秦東地區素質教育的發展,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秦東地區對教師的評價體系的不完善和地區的發展不平衡等。針對目前素質教育的實施情況,以求實的眼光提出了秦東地區實施素質教育的方法及措施。
【關鍵詞】素質教育;現狀;原因分析
中圖分類號: G71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24-0096-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4.044
【Abstract】Implementing quality education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er quality education in QinDong area of Shaanxi Province. It was found that social consciousness, admission examin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dmission to schools and lack of teachers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QinDong area. The imperfections in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eachers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the imbal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for implementing quality education in QinDong area are proposed with a realistic vision.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 Status; Cause analysis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需要,這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性質,宗旨和任務。實施素質教育是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及教育改革的偉大舉措,努力進行文化素質,動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音樂美術修養及體能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有利于素質教育拓展,使21世紀的接班人更加出色。近期,全國人大頒布新的《義務教育法》近一半以方針的形式強調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實踐可以表明我國急切要求轉變教育觀念,淡化應試教育努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信念,但是,縱觀目前的教育現狀,目睹素質教育在我省秦東地區中學的實施情況,素質教育并沒有落到實處,通過對陜西省部分中學素質教育實施情況調查分析可以看出的確有部分地方和學校沒積極響應黨的號召[1-3]。大力推行現有教育體制的改革努力實現素質教育,其屬名副其實,同時我們也可以了解到有部分的地方及學校想實施素質教育但因師資的匱乏而力不從心。
應試教育的低位巍然不動而素質教育難有立足之地,原因何在?對陜西省秦東地區素質教育實施情況的進行了調查及分析。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陜西省秦東地區中學為研究對象(渭南漢馬初中、蒲城初級中學、白水縣陳莊中學、銅川陽光中學、大荔初級中學、陽郭初中)根據需要和條件選擇了部分中學作為調查樣本。
1.2 研究方法
訪談法,根據情況相繼走訪了6所鄉鎮及縣級初中并直接與主管領導及相關老師就素質教育的實施情況進行了交流同時也走訪了部分家長及學生。問卷調查法,根據所研究的主題內容設計出相應的問卷調查表,這次調查中總共發放了300份調查問卷表,其中回收265份,有效回收率88%。數據統計法,對回收的調查問卷進行了詳細的查閱和整理,就各回答問題情況進行了統計。邏輯分析法,利用此方法,我們就目前陜西省秦東地區素質教育的實施現狀與數據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經過數據統計所得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分析得出:
第一,學歷層次不夠高,專職教師配置結構不合理。
第二,貧困邊遠地區的中學教師師資不足且學歷總體水平不高,若按本科學歷要求,許多城鄉中學至今只有7~8名本科學歷的教師。
2 中學教師來歷概況及分析
1)關于教育狀況,從目前的教育目的,師生觀,教學觀及評價觀等方面地調查發現大部分年輕的教師的教育思想明確,觀念轉變特快,對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改變信心十足,同時也有約7.5%的教師則徹底否定素質教育。總體來看,大部分教師對于現代所倡導的素質教育理念有較為準確的認識,具體的有:(1)對教育的目的人是比較明確;(2)師生觀有所改變,而以前之一成績論成敗的理念有所淡化,老師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組織能力;三.多元化教育教學評價已成共識,但對評分功能的認識存在偏差。從調查結果來看,教師通常注重測驗,通過回答問題的積極程度,家庭作業,課堂討論,考勤情況,做實驗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態度等方式進行評價,但任然有80%的教師任用學習成績來了解和評價,忽略了對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評價。
2)關于知識結構狀況,調查結果表明陜西省秦東地區教師的知識結構存在以下問題。首先,計算機網絡知識的普遍欠缺,由下表可知,有79%的教師認為自己最欠缺的是計算機網絡知識,其中近有10%的教師幾年就沒有用過計算機。用計算機作為輔助工具的即用來查找相關的知識資料,做課件的僅有8%。
從表2 分析得出:第一,計算機網絡知識較好的教師太少,如果老師在計算機的知識及技能上都有缺陷何以期望這些教師培養出計算機技能過硬的學生;第二,真正將計算機用于教學過程的教師不能使應有的教學資源得到充分的運用。其次,專業知識中的“厚此薄彼”即知識結構的不對稱性。再次,教育學和心理學薄弱,對于較差的學生教師能夠用適合的方式對其進行開導和再教育。
3)關于教學技能狀況。通過表3可以發現現階段陜西省秦東地區的教師教學技能上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教師對教學技術的認識基本到位而實際水平較低。普通話的好壞直接決定著知識信息的傳遞和聽課效果是否為佳的影響因素。認為普通話很重要且能很熟練掌握的教師卻相對較少。講課技能是一名教師最重要的基本功,如果掌握情況好些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對于實驗教學技能。
第二,教師普遍認為只要理論能夠掌握,不注重實驗探究,但這恰恰忽略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訓練。對于現有教學媒體的使用不夠熟練。
3 教學投入和有關教學器材的概況及分析
3.1 體育場地器材
調查結果顯示,接近88%的學校只有400米以下的田徑場,99%的學校沒有體育館或體育棚,練習器材非常傳統,除了幾個乒乓球案,一個不足300平方米的籃球場其他運動器材少之又少,這就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及課外體育活動的開課,沒有好的體能怎談以后為社會的長久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4-6]。
3.2 課外活動及文體組織情況
根據調查分析,82%的學生從未參加過任何競賽活動,跨校、鄉、鎮、縣的有關文藝比賽更少。學校每年舉辦一次慶元旦文藝表演節目,其他時間幾乎沒有,舉辦的競賽及活動多以田徑運動為主,籃球競賽開支較少的競賽為主,其他的有關文體組織及課外活動受經費及器材等因素的影響而不能舉辦。
4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就當前陜西省秦東地區素質教育狀況得出如下結論:在傳統的教育觀念的影響下,陜西省秦東地區素質教育的實施普遍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教師素質結果不盡合理,教育投入經費不足,限制了素質教育的發展。(2)教育理念相對滯后,應對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對素質教育不求甚解,只是片面的停留在素質教育的口號。(3)教學技能相對傳統,不能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手段開展探究性的學習活動。(4)能力結構及設備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突出表現為科研能力和駕馭現代技術的能力不到位。(5)教育熱情有待提高。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對教育改革的熱情不高,而一個教師只有對教育產生濃厚的情感,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素質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許世巖,周偉.西部地區中學學生課外體育和校外活動調查與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01).
[2]薛海紅.陜西省農村中學素質教育現狀調查與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6(31):44-45.
[3]王則珊.學校體育理論與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N].1995.7.
[4]翟水保,陳秋麗.陜西省中學體育現狀調查研究[J].體育科學工作者,2004(7):79.
[5]科學探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驗研究課題組。探究式學習:含義,特征及核心要素,教育研究,2001(12):67-68.
[6]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J]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