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華民族璀璨光輝的歷史長河中,56個民族的56種民族聲樂演唱方式和歌曲演奏表達的內涵,共同組成了我國民族文化意識。
關鍵詞:民族聲樂;民族唱法
一、淺談民族聲樂
隨著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面對現如今科技發達的社會背景下,人們對民族聲樂的發展也不斷的有了新的思維元素,在作品的創作、方式以及靈感的發揮也有了新的空間,民族聲樂也不斷的改革,褪去了很多傳統單一的演唱方式和作品的表達內容,汲取了現代文化的發展,在借鑒國外的方法和技術綜合各個民族文化的多元文化發展,形成了一個新視角、新文化和新風格用民族聲樂表達。它會深深的浸透在社會生活的每個角落他,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民族聲樂往往會以男女對唱的情歌形式來表達含情脈脈,以身相許,小到情竇初開的少女,竟夕相思……這就是人們無不用民族聲樂來緩解內心的情懷方式。
我和身邊的許多好友坐一起談起兒時最深刻的記憶是什么?許多的人競相答出了同樣的答案:往往是一首經典老歌例如:《我和我的祖國》刻骨銘心讓人永生難忘,一首歌曲不僅僅是一個兒時難忘的心靈印記,也常常是一個時代的標志。人在情緒低落的時候,一段美好的音樂響起,全程伴隨著美的旋律這時候的溫暖是深切的人文關懷,給人的心靈深處流淌著最真摯的情感,最強大的心靈震撼。
二、民族唱法
民族唱法是以我國的民歌為基礎,通過科學的發聲方法,又同時借鑒了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西洋唱法不斷地流入我國,使我國很多聲樂工作者開始研究學習,使得現在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融合而成,民族唱法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與文化的發展奠定,以獨具特色的語言融合,對我國民族唱法的研究在當下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民族唱法是我國各民族在長期的勞作過程中積累根植于本土的民族文化和其他的地域特點的形式歌唱,由于我國民族眾多,民間歌唱法也就多種多樣化了,因此民族唱法更具有多樣性。
在民族唱法中,情感是歌唱的靈魂,沒有情感就沒有音樂藝術,演唱民族唱法,要以優美的聲音輕松自如,余音繞梁、委婉動聽、從而有意識,較為科學的發聲方法,深化到了人們民族印記里,提高民族唱法的認識度,將我國得比民族唱法傳播,我國的民族唱法經過時間洗禮大膽的融入美聲唱法的科學發聲方法,要求演唱的聲音上下貫通、吐字更加自如,同時也大幅度地增加了聲音的音域變寬與音量,音色更加甜美、聲音集中明亮,音樂的表現力更強。演唱的歌曲更加優美,分格更加多樣化。這樣的發展與變化使民族唱法有了新趨勢、新高度,民族聲樂發展的新方向。
(一)氣息的運用
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都需要氣息的運用,在演唱過程中氣息運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兩種唱法中共同需要嚴格練習的,民族唱法運用中腹部丹田,胸腔里而發。美聲唱法,氣息事由胸腔和腹部呼出。這就是歌唱中氣息運用的關鍵,民族唱法強調唱出細致清晰聲音,美聲唱法始終重視聲音發出后的優美度和動聽度,美聲講究的是氣息能夠順暢在聲腔中流動,讓氣息運用下唱展現聲音的優美,美聲唱法氣息深厚,而比較民族唱法,聲音鏗鏘有力,聲音力度大,聲音亮,薄位置靠前,氣息運用徹底,帶來了透徹的聽覺效果。
(二)嗓音的運用
民族唱法強調的是嗓音的運用技巧民族唱法共鳴窄,唱詞明亮情感鮮明,主要的特色亮、脆、柔,美聲唱法為重視嗓音發出要清晰、圓潤、松弛,美聲唱法的共鳴之處在于整體統一,聲音統一了共鳴的效果能夠將聲音傳達,提高了演唱者嗓音的穿透力,從而提高了演唱者嗓音的穿透力提高美聲唱法的表現效果,美聲唱法共鳴練習尤為重要口腔打開,頭腔也尤為重要能夠將聲音位置產生在面罩共鳴聲音更加圓潤、飽滿。民族唱法的共鳴多表現在局部,大多是口腔共鳴和鼻咽腔共鳴,有別于美聲唱法的胸腔共鳴。民族唱法發聲嗓音很多出力于鼻腔音,使得嗓音向前傾,表現嗓音明朗、亮、柔和而嬌媚,使得嗓音共鳴展現富有感染力。
通過發聲系統的學習,自然地將民族演唱過程中,表情一定要歌唱者真實情感表達,演唱者應當有比較強的表現能力和適應能力,不應當受到技巧的限制,而是要在演唱過程中將自身的情感展現出來,情感是匯聚著演唱者日常生活中的體驗,通過自身流露出真情來打動聽眾,聲情并茂是民族唱法中應當掌握的基礎技巧之一。民族唱法的本質就是將人的情感抒發出來,通過情感來和觀眾交流打動觀眾是歌唱內容的核心內容,因此民族唱法在演唱過程中充滿活力,應當科學的合理的應用聲音技術,也應當恰到好處做好情感表達。我國的民歌震撼人心,演唱的是中華的民族魂,因此會以其本身的各種魅力風格適應時代所需的歌唱人才!
參考文獻:
[1]耿俊超.試析美聲唱法對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的影響[J].散文
百家(新語文活),2018(03):90.
[2]薛靖淳.民族聲樂教學對美聲唱法的借鑒與融合[J].教育藝
術,2018(01):74.
作者簡介:周靜(1974.2.15),女,漢族,內蒙古巴彥淖爾,中專學歷,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為民族聲樂,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烏蘭牧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