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臺上的語言屬于是經過藝術加工之后的語言,其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語言能夠體現出人物的性格,舞臺的語言需要演員對臺詞有深刻的理解,只有真正進入了角色,并進行細心的體驗,才可以使角色與語言進行完美的統一,因此,舞臺語言需要進行專業、系統的基本功和技巧的訓練,只有學會并掌握這些規律,才能在不同的舞臺形式當中,通過語言刻畫出生動的人物形象。在本文當中,就將針對舞臺藝術語言運用的技巧進行詳細的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藝術語言;技巧;舞臺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的工具,生活中我們說的是自己的語言,而舞臺上我們說的是人物的語言,比如。扮演角色、詩詞朗誦、演講等說的就是人物的語言,也就是演員代替作者表達各種情感。
生活中的語言具有隨意性,而舞臺藝術語言具有制約性。生活中是自然形態的語言,而上述任何一種形式在舞臺上都是通過藝術加工了的語言。
一、無論任何形式的語言,我們都要強調吐字的重要性
吐字是演員創作中的關鍵環節(作者是一度創作,必須通過演員的表現才能完整體現某個作品)因此,如果觀眾一字聽不清,將會導致一詞不明,一詞不明又會造成觀眾一句不懂,這必然會影響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所以,要做到字正腔圓,吐字歸音是演員最重要、最關鍵的基本功,也是需要我們終身去鍛煉的基本功!
二、演繹技巧的解讀
還要注意:重音(重音不同,表達的意思就不一樣)、停頓(好的停頓會產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要做到語斷情不斷)、聲調(聲調歸韻要到位,普通話字尾要上揚)、節奏(任何一個作品的演繹都需要節奏,大自然有無數的節奏,速度的快慢,聲音的高低都是節奏)、氣息(氣息是聲音的支柱,要注意保持氣息,學會換氣技巧)、手勢眼神(舞臺上眼神勿亂看、手勢勿亂用,動作要協調)、審美(要具有樸素的感受、真摯的情感、自然的語調、恰如其分的表現)
為便于演員在創作過程中將藝術語言應用自如、加深記憶,可將演繹技巧解讀為八個字:
(一)熟:了解作者,熟讀并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弄清作品的立意和結構,甚至標點符號的運用。了解作品體裁,體味作品內在及外在特點。
(二)懂:在理解中熟讀,在熟讀中理解。讀懂作者的喜怒哀樂,與作者思維一起跳動。強化感應能力,注重情緒記憶,情是藝術之魂!理解作品需要文化修養和生活閱歷,不斷積累,利用記憶喚起情緒。
(三)化:把作者的東西化為自己地想像,心中要有一幅流動的畫面,調隨情移,要有內心視像,借助生活、增強信念、融入情感。
(四)說:任何作品的演繹都要像自然說話,具有親切感,勿帶朗誦腔,否則沒有生命力。
(五)準:準確表達作品,咬準字音,掌握節奏分寸,如節奏不準確,意思易變。
(六)松:放松自己,樸素是最高層次的美!舞臺上注意力需高度集中,勿緊張。
(七)真:真聽、真看、真感受,舞臺上所有的東西都具有假定性,但自己一切都要真實地去表現。
(八)新:不管演了多少場,都要像新的(第一場)那樣去演。老戲新演、熟戲生演。作為演員你是若干次,而觀眾永遠是第一次,演員永遠要讓觀眾保持新鮮感。
三、不同體裁與不同題材的處理
還要注意不同體裁、不同題材的處理,要傾吐出作者的心靈,把觀眾引入意境,生動表現作品內涵,為作品配樂譜曲。言語要自然,情節要推進,景物要清晰,人物要鮮明。在散珠中綴連,在口語中潤飾,在寫意中刻劃,在漫話中闡發。
簡單歸納起來,其重點就是:自如的氣息、力度的聲音、清晰的吐字、深刻的理解、飽滿的激情、鮮明的節奏、準確的重音、必要的停頓、豐富的潛臺詞、多變的語調、具體的視像、松弛的形體、明確的動作、完整的上下場。
四、結語
藝術語言是演員塑造人物的重要依據,演員必須全方位地投入才能打動觀眾。
真正做到:言必有衷、言必有指、言必有形、言必有意。
作者簡介:傅莎(1962.12-),女,貴州省遵義市,本科,研究館員,貴州省文化館,話劇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