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小學音樂教學發生了很多可喜的變化。小學音樂課堂有了新穎的理念,有了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有了指引學生參與,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自由評價,體驗成功的快樂,在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也都得充分地發展。讓我感到了新課程無窮的生命力,無限的魅力;讓我和我的孩子們共同吸收著新課程的滋養,享受著音樂“恒拍”教學帶給我們的快樂,感受著音樂的甜美。現將自己在音樂“恒拍”教學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和點滴感悟真實地呈現給大家,讓我們共勉。
關鍵詞:音樂課;“恒拍”教學
一、把音樂課的內容安排得豐富多彩,讓課上得有吸引力
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曾說“節奏是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是比旋律更為重要的元素”。這充分說明了節奏感的重要性,所以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和音準就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學習音樂的基礎就是“恒拍”,“恒拍”就是穩定拍感,是在單位時間內不斷的持續,永恒不變的韻律。“恒拍”對把握節奏和音準有很大的影響。只有先打好基礎,才能幫孩子們更好地把握節奏,提高音準。而通過不斷的“恒拍”訓練,就是幫助孩子們掌握的節奏感,提高音準的方法。
傳統的音樂教學形式單一枯燥,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這對孩子們全面發展其實是不利的。如何改變這一局面,讓孩子把握好節奏,唱準旋律,我動了一番腦筋,作了一些嘗試。例如:開始學一首新歌時,總會先進行邊聽歌曲邊拍手,如果簡單的拍手已經不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了,就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拍手方法,比如拍手指,拍手心,拍手背,手掌、手背對拍,或者“小石頭搬家”、“撿田螺”等;可以讓孩子們按照節奏的強弱拍,還可以到固定的地方才拍,或者在不同音色的時候,按小組拍,交替拍等等。讓孩子們一起參與進來,自己找到節拍,并繼續不斷的感知和體驗,老師再加以適當的輔助,引導和鼓勵孩子們大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只要敢于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展示自己,即使不很成熟,還需修改,我也會給予高度的評價,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充分肯定,讓他不斷地增添信心,一步步邁向成功。在我看來,孩子們的拍手訓練節奏的方法尚需推敲,但比過去的教學方法要真實自然,易于接受。這為唱歌的節奏和音準的掌握做了很好的鋪墊,激發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調動起孩子們對音樂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音樂教學課堂的效率,真正發揮“恒拍”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覺得,這是他們內心呼喚的新課程音樂教學,也是今天的新課程倡導所需要保留的一點童真。
二、引導孩子運用“走路”,掀起“走恒拍”學唱的熱潮
在音樂教學中,節奏和音準的確是個難點,我采用“走恒拍”這種比較活潑的方法,讓孩子們走著走著就學會了歌曲同時,幫助他們記憶、鞏固,在“走恒拍”中節奏、音準得到很好的突破,讓孩子們動起來比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的舒服多了。怎樣突破 ?我在教學時設計好適合“走恒拍”歌曲的這些環節:一是“走恒拍”前先立好規矩:為了這個溫馨快樂的大家庭的安全,音樂國王宣布了一條法令:禁止任何孩子在“走恒拍”時以任何理由趁機嬉戲打鬧。在這里的每一個孩子必須遵守這兒的約定,否則就會受到音樂國王最嚴厲的懲罰。二是根據所學的歌曲,定好速度,先讓孩子們觀察老師跟著歌曲音樂節拍“走恒拍”,再引導學生跟著老師原地走,然后根據教室環境跟著老師可以走直線,可以走大圈圈,每一遍都播放著歌曲音樂。養成一定的規矩后,老師可以嘗試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空間自主“走恒拍”,學生在“走恒拍”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熟悉了整首歌的旋律,在對下面的教唱環節中縮短了一半的時間,而且鞏固了節奏,沒有出現越唱越快的現象,建立了很好的內心節奏。如:一年級的歌曲《其多列》《國旗國旗真美麗》,二年級的歌曲《多快樂呀多幸福》,三年級的歌曲《小黃帽》《小駱駝》。用的是“走恒拍”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在辨別音樂情緒和速度很好地把握了恒拍,直觀感受歌曲出現的變化,還走出了律動感。
音樂課從歌曲的安排,情景的設置,氣氛的渲染,都恰到好處。從他們津津有味地學著,從他們閃爍的眼神中,我清楚地感覺到:他們不僅把握了節奏,還提高了音準。事實有力地證明,這可比老師簡單枯燥反復的教唱效果要好得多。更讓我欣喜的是,在以后的歌曲學習中,他們也會根據歌曲音樂拍著“恒拍”,“走恒拍”,享受著“恒拍”帶給自己的快樂。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度融合,要引領著孩子們快樂地走進新課程,就要改進音樂課堂教學的方法,不斷思考,不斷實踐,不斷學習,不斷總結。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多元化手段,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輕松,愉悅,更容易抓住重點,打好基礎。就應有效加強“恒拍”教學,從“拍手”“走恒拍”入手,并通過“恒拍”訓練有效地提高孩子們對節奏感和音準的把握,這樣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將得到極大地提高。
作者簡介:李芃(1970.01-),女,漢族,籍貫廣西來賓,桂林市雁山區何家中心校,大專,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