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梅
【摘 要】隨著高中教育事業的發展,美術課程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教師作為美術課程的實施和開拓者,再塑造藝術和文化資源。為增進美術教育的發展成效,生活化的教育策略至關重要。本文針對高中美術教育中生活化教學的運用價值、常見問題及強化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育;生活化;教學;運用;價值;生命力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根據學生、學校和當地的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改變和再創造;靈活利用當地自然和文化資源等。高中美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和審美素質。“以人為本”的教學策略拓寬美術教育的發展渠道,增進美術課程中蘊含的教育價值。
俗話說:“藝術來源于生活”。通過美術教育教學生活化的應用,教師在課堂教育中充分挖掘美術教育中蘊含的人文思想,以積極、健康的審美形式,進一步優化美術教育的發展成效。
一、高中美術教育中生活化教學的價值意義
生活化教學的運用也被稱為“課堂生活化”。著名教育學家郭元祥曾說過,生活是由人來完成的,人只有通過生活才能夠稱為人。從根本上說,高中美術教育課程是一項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素描、色彩、速寫強調美術課程的專業性,而鉛筆、顏料、碳素筆則強調教學技能。讓生活化教育與美術教學相融合,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個性。
在美術課堂中,教師要選擇與生活有關的因素,貼近生活,滿足學生需要,引起師生共鳴,逐步提升學生的審美需求,同時加深對學習興趣和欲望,實現高中美術教育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高中美術教育中生活化教學的發展問題
在高中繪畫階段,學生的知識和繪畫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很多美術教育工作者因為考慮到“美術統考”的因素,所以重點培養學生的繪畫模仿能力。但卻造成學生創作能力不足、機械繪畫嚴重的現象。除此以外,在基礎繪畫過程中,很多教師急于求成,對學生推行系統化的教學引導,導致學生畫風、畫法毫無區別,沒有“因人而異”“因地制宜”的創作表達。
三、如何增進高中美術教育中生活化教學的運用
在高中美術教育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需融入時代特點、文化內涵和生活經驗。針對不同的教育因素,加深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情感表達,進一步加深美術教育和生活化教育的融合。
1.課堂教學和美術教育的“生活化”融合
在高中美術教育中,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美術課堂教育中感受價值和深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加寫生是擺在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布置教育任務的形式,鼓勵學生收集相關美術資料,在松散的美術知識中,讓學生自己感悟美術課程中蘊含的美學價值。其次,教師要將生活化的素材結合美術知識,讓課堂結構更加飽滿、嚴謹,針對美術課程開展一系列的探究模式,加深課堂和美術教育間的契合點。
例如,我在任教“美術鑒賞”系列中《第二課美術家眼中的自己》一課時,在導入部分,我使用了班級同學小時候的照片,讓他們猜猜這是誰的導入方式,既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又在師生互動、學習效果等方面超出預期。又如“靜物速寫”,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截取十幅日常靜物,并準備一個便于攜帶的白紙本,讓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寫生繪畫。這個靜物繪畫對象可以是一件掛著的衣服、一盤水果、一條準備烹飪的生魚、甚至是一把水果刀等。只有讓學生進行反復的寫生練習,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使其在長時間的觀察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繪畫手法和寫生思維。當學生已積累較多的繪畫作品時,要定期組織大家將不同的美術作品放在一起,集中評點和觀摩研討,使學生能感受到生活化靜物素描中包含的藝術價值。
2.學科知識和學生觀察的“生活化”融合
新課程改革標準實施以來,美術課程成為反映人類智慧的重要課程。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整合高中美術中不同單元、不同項目的繪畫內容,進一步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從而激發學習熱情,帶領學生進入優美的美術意境中。
在備課時,把握全局,分解知識,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講解和研討。例如,在美術素描一課中,可將素描課程從整體上分為“排調子”、“大色塊”、“結構素描”、“精細素描”“美術鑒賞探究”等練習。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分配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不同的繪畫方式和技巧,有針對性的創設不同的發展情景。對于高一學生要進行有意識的造型訓練,打好造型基礎,這對接下來的高中課程有著更加深入的影響。而對于高二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增強學生的創造特點,使其素描作品中能充滿良好的藝術感覺。將素描畫面變的“清晰”、“透亮”、“層次分明”,使素描作品最大限度的積累繪畫情感,在畫面中表現出良好的藝術修養。
除此以外,教師還要設法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日常生活相結合。使學生能養成隨時隨地研究光影、分析色調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把這些繪畫意識融入進自己的作業中,起到在作品中融入情感的作用。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創作作品、感受風格、塑造個性的意識和能力,更好地發揮高中美術教育的價值和優勢。
四、總結
綜上所述,高中美術教育課程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化的教學推進成果。為加深學生對美術知識、美術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要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增進對美術教育生活化的理解,走出高中美術教育的發展瓶頸,使學生能在生活化的美學因素中,提高鑒賞能力、激發繪畫熱情。
【參考文獻】
[1]劉鐵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學[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2-8
[2]郭元詳.生活與教育——回歸生活世界的基礎教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