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芷萱
內容摘要:《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提出將“思維的發展與提升”作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可見鍛煉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符合學生個體和社會發展的共同需要。本文將對中學階段語文教學如何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閱讀教學 作文教學 思辨能力
一.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必要性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21世紀,獲取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在如此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面前,如何提升思辨能力,正確辨別這些信息的正確性和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語文課程應當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是《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在課程性質中提出的具體。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成為了現在語文教育領域的關鍵詞,思維的發展與提升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要求之一,如何實現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成了現在語文教育重點研究的方向。
二.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措施
(一)創設自由的課堂氛圍,啟發誘導,點燃學生思辨意識
語文教材當中有許多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課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針對一些課文中的實際問題進行分討論,理論與實的結合,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的好機會。除此之外,還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采用“小組合作探究”、“討論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這樣的課堂更能使學生處在一種精神相對放松的狀態下進行,更能增強學生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靈活學生思維。如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四中的課文《雷雨》,學生在閱讀完文本后,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進行匯報。“周樸園對侍萍的情感,歷來有著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評價那是周樸園虛偽的表現,也有人說那是周樸園真實情感的流露,該如何評價他的這一份情感?”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后得出以下幾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周樸園是愛著侍萍的。周樸園的人物形象是性格復雜,在感情方面他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一種觀點是:周樸園對侍萍的感情是虛偽的。他是一個冷酷無情、自私的人,侍萍再次露面之后,他想用金錢買斷情感的行為已然可以證明他并不愛魯侍萍;第三種觀點是:周樸園對侍萍的感情是復雜的。在他們相見之后他的內心世界是矛盾的。從他的諸多習慣中可以看出他確實沒有忘掉魯侍萍。周樸園的性格變幻莫測,反復無常,真情與虛偽、熱情與冷酷都集中在他身上,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復雜。學生通過思辨之后,對文中周樸園的人物性格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課文的具體內容設計一些具有思辨價值的問題,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讓學生更好得理解文中人物的個性特點,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避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中內容或人物產生片面的認知,也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思辨能力。
(二)以群文閱讀為抓手,開展議題討論活動
作為高中語文教學內容的重點,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大意義。”群文閱讀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就必須要是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處于主體性地位,教師可以選取多個文本,結合文章的主題、思想感情、表達技巧和表現手法等方面,選取一個或多個議題,結合本節群文閱讀的教學目標,整合學生的閱讀材料,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設計思考題,學生在閱讀后進行小組探討,提出與之對應的自己的見解或小組總結出的觀點,小組之間可以相互比較對方的觀點,去粗取精,最后師生將在討論中獲得有關幾篇文章主題的一句或幾句精煉總結。趙志祥老師的《狐假虎威》一課,他以群文閱讀的方式,結合《狐假虎威》、《我喜歡你,狐貍》、《狐貍的故事》和《狐貍分奶酪》四篇課文,用讓學生從十多個不同的詞語當中選擇一兩個最能夠代表對應故事中的不同的狐貍形象的詞的獨特方式,逐步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的狐貍的形象,從不同的視角出發,重新認識狐貍形象,突破學生以往思維中“欺騙”、“狡猾”等的固化的狐貍形象,引領學生領悟到不同文本中各不一樣的狐貍形象,在多元的形象解讀中提升學生的思辨思維。這些總結是師生共同思考的結果,是思辨能力培養的成果。
(三)在作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
作文教學也是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但目前我們的語文教學教學方向仍然緊緊圍繞中考、高考這兩個大的方向標,教師教學模式偏單一、思想僵化,學生的個性化也沒有得到完全得發展。
1.發散學生思維,擴大學生思維空間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利用作文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空間。發散思維就是學生通過一個詞、一段文字、一件事物或者一處場景,能夠展開自己的思維想象空間,將其理解擴大化,從多個角度分析,最終從不同角度尋找出答案。“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學生在閱讀作文素材時產生的想法具有多元性,教師要善于引導,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針對題目,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
2.培養思維深度,透過現象看本質
在面對各種各樣的作文題目時,學生思維的深度是寫作順利進行的前提。面對材料,必須深入挖掘,用全面的觀點分析材料,找準切入點,層層推進,提煉有效的觀點,既要看到積極的正確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極的否定的一面,這樣才能全面得看待問題,正確立論。
3.用發展的眼光分析材料
世間所有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教師應當教會學生運用發展的思維去看待問題,不僅要看到事物發展的穩定性,還要看到事物發展的上升性和前進性,避免靜止地看待問題,分析材料還應考慮時代背景對于思維方式的影響,有些過去可以接受的觀點在現在看來應當有所改變,如果能用這種發展性的思維去立論,可以使文章更具思辨性。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
2.湖南師范大學,2017,米晚晚,《基于思辨能力培養的高中閱讀教學實踐研究》
3.學位論文,湖南師范大學,2007,黃婕,《論周樸園性格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作者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