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芳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而績效管理是決定組織效率的重要因素,對于增強中小企業的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過去四十年來,中小企業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隨著市場化競爭日趨激烈,中小企業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中小企業要想不斷地發展壯大,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優化績效管理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必然選擇。
一、 績效管理的內涵和特點
績效管理是指通過對企業戰略的建立、目標分解、業績評價,并將績效成績用于企業日常管理活動中,以激勵員工業績持續改進并最終實現組織戰略及目標的一種管理活動。完善績效管理主要包括績效計劃、績效監控、績效考核和績效反饋四個環節,它們緊密相連,環環相扣。績效管理具有系統性、目標性、強調溝通性、成果導向性,以考評為杠桿的特點。
二、中小企業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1.對績效管理的認識誤區。對績效管理的認識誤區將會影響企業最終績效管理效果。誤區主要表現為二個方面,一是將績效管理看成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事。在一些中小企業管理者看來,績效管理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部分,理所當然認為績效管理工作就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這就導致管理者消極應付;而不是主動尋找績效管理辦法和手段,使過程管理化淪為“形式”。二是將績效管理等同于績效考核。在實施績效管理時最終簡單地將績效分數同薪酬(獎勵)掛鉤,就當成績效管理了。實質上兩者是不同的,績效考核只是績效管理的一部分,是包含關系而不是等價關系。
2.忽視績效溝通和績效反饋。管理者與員工之間良好溝通才能保證績效管理的順利進行。然而在許多中小企業中,管理者缺乏績效溝通意識,他們在績效管理的各環節,諸如設置績效目標績效標準、績效考評以及對績效結果反饋時,均不與員工進行有效地溝通,往往是自行其是,導致員工難以全心投入工作,績效管理無法發揮作用。此外,績效反饋也常常被忽視。在我國,企業的管理行為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的傳統文化講究面子,往往在別人面前提意見或者負面的反饋是比較困難的事情。
3.績效考核設計缺乏科學性。在實踐中,很多中小企業績效考核內容不完整,關鍵績效指標缺失,不能正確評價員工的真實工作績效;績效項目不嚴謹,標準說明含糊不清,考核者依據自己的對標準理解做出評判,產生偏差,致使結果不公平,打擊員工積極性。此外選擇考評方式不合理。在現有眾多考評方式,很多企業脫離實際,采用了不適宜的考評方式,使工作完成情況得不到客觀合理的評價,引起員工對績效管理產生不滿情緒,進而給企業目標實現及整體績效帶來負面影響。
4.績效考核結果沒有得到真正的應用??冃Э己岁P鍵在于考核結果的應用?,F實中一些中小企業績效考核結果沒有得以真正應用,考核結果沒有跟薪酬、晉升、培訓、個人發展等切實結合,對于績效長時間較好的員工也沒有一個加薪和晉升機制,對績效長時間較差的員工也沒有一個培訓和人事調整機制,績效考核也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
三、中小企業績效管理優化對策
1.正確認識和理解績效管理。首先,樹立績效管理全員參與意識??冃Ч芾硎且粋€系統管理的過程,需要企業全體人員共同參與。在這個過程中,人力資源部門在績效管理中起的只是組織協調作用,各級管理人員才是績效管理的主角。其次,正確認識績效管理??冃Ч芾黻P注未來績效,伴隨著整個管理活動的全過程,側重于信息溝通和績效提高,涵蓋績效計劃、績效實施、績效考核、績效反饋及結果運用的內容。
2.制定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績效考核要根據考核目標科學制定考核標準,一是做到考核指標有效,即涵蓋考評對象的全部工作內容。二是考評指標要具體明確,盡量使用量化的標準,減少考核人員的主觀因素的干擾。三是指標應當具有差異性,對于不同崗位,考核指標應有不同;對于同一個崗位,不同的指標權重應有區別。還要結合企業實際,選擇合理的考核方式。每一種考核方式都有其優缺點和適用范圍,不同的考核內容和考核對象選擇不同的考核方法。
3.強化績效溝通。良好溝通可以改善企業內的工作關系,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增強集體凝聚力。通過營造良好的績效溝通文化,在企業內部形成尊重、平等、互助的氛圍,確保績效管理更好的實施。建立績效溝通機制,加強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平等的交流溝通,管理者主動傾聽員工對于績效管理想法;員工主動找上級領導溝通,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促進績效改善。
4.建立績效反饋機制。反饋是績效管理的重要環節。管理者要將考核結果及時反饋給員工,使員工知道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以便發揚成績,克服缺點。同時組織好管理者與被考核者的面談,在面談中注意方法和技巧,要因人而異,對事不對人,要以理服人,不可以權壓人。
5.充分運用考核結果。在實施了績效考核后,要對結果進行分析討論,確定獎勵和懲罰??己私Y果要用于員工報酬分配和調整、人員的調配、人員的培訓與開發方面,與員工的切身利益掛鉤,使績效考核更具有激勵性。通過考核結果的正確運用,使員工向組織期望的方向努力的同時,提升員工個人的工作技能。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人民武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