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引導高校從治理結構、專業體系、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師資結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系統性的改革。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專業打造,需要強化與社會需求的銜接。高校發展在突出辦學特色的同時,應當更加緊密跟隨社會、企業的變化,培育適合社會和企業需求的人才。隨著我國近年來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許多企業面臨更多新矛盾、新問題和新困難。尋求自主創新、積極鍛煉“內功”、提高核心競爭力,成為困境中的企業被迫“倒逼”選擇。由于傳統創新模式風險大,尋求“微創新”式變革正逐漸被越來越多企業所接受。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呈現出更多新特點。應用型高校在發展特色專業的同時,應積極了解企業需求,適時權變,優化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實現人才需求與供給的無縫對接。
一、選擇“微創新”式變革的必然性
“創新”常意味著鮮花、掌聲、巨大市場前景、豐厚的收益利潤、更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但“山寨”“剽竊”“盜版”的批評又不絕于耳。矛盾的現象必有深層原因,企業回避創新的原因有二點:第一,從創新過程看,企業內部組織天然排斥創新過程。企業運營過程中總趨向某種穩定狀態。穩定的運營狀態會降低運營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產效率,帶來更高效產出。深層次創新的實質是變革,變革打破并動搖了企業現有穩定,帶來動蕩和不確定性,迫使企業內部組織付出和犧牲更多個人成本,故傳統創新會遭到內部組織的天然排斥。第二,企業創新成果存在非收益性可能,風險巨大。并非所有創新成果都一定能被市場承認和接受,創新成果本身存在著非收益性可能。極具市場競爭力的創新成果需要徹底、革命性的過程改革,要求企業具備巨大的資源儲備、資金投入或雄厚的技術積淀做支撐。無方向性或盲目創新,極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風險。在此之下,“微創新”為企業變革提供了新思路。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周鴻祎認為,“小公司同樣可以做創新,這個創新可以叫做微創新”;“企業的產品可以不完美,但是只要能打動用戶心里最甜的那個點,把一個問題解決好,有時候就是四兩撥千斤,這種單點突破就叫‘微創新”。
二、“微創新”式變革常表現出一些特點
1.“微創新”是精致化的市場營銷理念的體現。“微創新”式變革,強調關注用戶體驗,在微創新驅動發展過程中,強化職能設計中的用戶互動,準確捕捉用戶需求,并最終產生有市場前景的創意。
2.創意的確立過程自下而上。與傳統研發創新不同,微創新不強調公司自上而下的組織信息部署,相反,它是一種由下而上、自組織方式的多元化創新。
3.微創新是一種漸進創新。為規避變革的沖擊和風險,微創新采取漸進式推進過程,一步步試錯、改進、優化、完善產品,逐步解除用戶痛點。
三、“微創新”驅動下的人力資源需求特點
1.積極的學習意識,伴隨團隊共同進步。組織學習是指為了建立競爭優勢和提高績效水平,利用信息和知識,連續改變和調整自身以適應不斷變化環境的一種全員學習和創新機制。微創新驅動下的企業發展,需要不斷加強組織學習,要求員工有較強的學習意識。
2.包容、寬容的人際態度,幫助形成組織內頭腦風暴氛圍。與傳統創新類似,微創新驅動需要創意。創意的產生可由靈光乍現或創意公式得到,但在解決既定問題方面,更需要創新氛圍。頭腦風暴式的創新氛圍能激發更多創意,團隊成員要懂得營造頭腦風暴環境。員工要更加寬容、包容他人,在組織內部形成活潑、自由、暢所欲言的人際氛圍。
3.適應力強,更快適應新型激勵機制。由于創新成果本身經濟收益的不確定性存在,過于注重經濟效益的結果考核,可能扼殺員工創新的積極性和動力,產生負面激勵。微創新過程中對員工的績效考核常常兼顧過程考核,員工應當能夠更快適應這種考核激勵機制。
4.樹立全員市場營銷意識。“微創新”思維的本質是精致化的市場營銷理念的體現,沒有跳出傳統市場營銷思維和理念的范疇。實施微創新驅動發展的企業,要求組織團隊或員工具有更強的市場營銷思維和意識,積極從滿足客戶需求角度考慮創意的形成。
四、高校特色專業人才培養與“微創新”企業人才需求的對接實現
1.借鑒“微創新”思維,加強教師企業實踐,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實施者、研究者和反思者,不能簡單盲從行政管理者的指示,也不能無選擇地接受教育專家的意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素質人才培養的基礎,扎實的理論功底及企業一線工作實踐經歷,是教師提升教學效果的根本。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要從了解企業開始。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踐,能夠發現授課知識重點和工作應用需求間的錯位,了解行業或企業發展新趨勢,捕捉企業對員工素質、能力方面的新需求,這些都有助于教師因時權變,反思授課思想、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從而最終實現教學水平提升。這個過程本身也是“微創新”思維在教學工作中的實際運用。
2.優化和微調實踐教學系統建構,關注實訓過程考核。市場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通常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市場營銷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具備一定的營銷策劃或實施操作技能,同時也要求具備一定的企業高層管理視野并保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市場營銷專業側重實踐能力培養,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上,除要設置常規基礎專業課程之外,還要注重學生實踐、實操能力培養。“微創新”驅動下的企業人才需求,不僅需要員工具備較強的專業背景,更需要員工注重團隊協作,具有積極的學習意識以及寬容的人際態度。專業教師部署的實訓要求,除要注意基礎知識的應用訓練,更要創造各種條件,激發學生團隊協作,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和探索,養成相互寬容的高情商行為習慣。在對實訓作業的考核方面,應加強非知識應用技能的考核,強化過程行為考評,引導學生關注實訓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實訓結果。
3.強化基礎理論知識要求,拓寬相關課程知識廣度。微創新驅動發展的企業不僅要求員工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對員工理論知識層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實力較雄厚的多組織企業會有目的地調配市場人員接觸財務、研發、生產等部門,加強員工橫向認知,提升員工視層高度,幫助員工養成從更高水平、更寬視野看待問題的思維模式。市場營銷專業的課程設計通常已考慮到理論知識的綜合性與全面性,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注重實操應用能力的培養,可能導致教師輕視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要求,加之某些與專業課相關的其他課程知識廣度不夠,最終限制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綜合交叉應用能力的提升。理論源于實踐,又是對實踐的總結、提煉和升華。理論與實踐是相互促進、相互輔助的關系,二者相互協調、共同發展。通過學習理論知識,能夠更好地指導生產實踐,提升實踐效率,使實踐活動脫離簡單的經驗重復,最終取得創新性進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營銷專業教學行為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側重實踐能力培養,是應用型大學定位的結果,但不能因此弱化學術層面的理論知識要求。[基金項目:本文為廣州工商學院科研項目(KA201621)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廣州工商學院)